李軍躍
摘?要: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很多年。在新課改的大潮中,語文中考和高考也已發生了重大變革。高考試題文字閱讀量很大,閱讀題量也增加了。高考的閱讀面也在變,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容都有。不僅語文科目要求有較高的閱讀水平,所有科目都將考驗閱讀水平。閱讀不行卷子都做不完。可以說,不閱讀的學生,根本應付不了考試。針對上述變革,我們的語文教學該怎么辦?下面是我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語文考試;變革;語文教學
一、教師要堅決做到不把學生陷在語文書里
無數事實證明,只關注語文課本的學生,語文成績不是出類拔萃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也都不高;只關注語文課本的教師,其語文教學質量也高不到哪里去。恰恰相反的是,那些課內外兼顧的人,他們的成績往往十分出色。因此,語文老師要跳出語文書本教語文。我們的語文教學內容,應聯系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社區、家庭的課程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增強他們語文學習實踐的機會。要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多方面提高語文能力。要增強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要聯系生活學語文。比如,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學寫觀察日記;多看多聽多想,發現問題寫建議;在生活中學習寫各種應用文;進行調查訪問,學寫調查報告;運用語文從事服務工作。比如,為老人讀報,為學校廣播站寫稿,自辦手操報、黑板報,為班級文體活動寫海報、寫節目串詞,等等。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既體現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工具性特征,又能使學生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與素養,最終提升語文學業成績。因此,語文老師絕不能把學生局限在教室里和書本上。
二、要大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在“所有科目都將考驗閱讀水平,閱讀不行卷子都做不完”的形勢下,語文教學應大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第一,老師應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閱讀時要注重閱讀速度。閱讀分瀏覽式的快速閱讀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閱讀。快速閱讀要求能盡量在短時間內完成閱讀內容。在對內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課文大意,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閱讀要求對課文內容理解比較透徹,包括對一些小問題的探究。這兩種閱讀各有針對性。“在語文課堂的自我學習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閱讀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閱讀,深入到關鍵詞、關鍵句子的理解,這樣可以詳細掌握課文內容”。這兩種閱讀方式在平時的閱讀中要反復訓練。
第二,要培養學生科學閱讀的方法。平時的閱讀訓練,要求學生從文體、文題、層次、中心、寫法及現實社會意義諸多角度去考查閱讀文章。首先是文題。要讀懂一篇文章要先審文題。其次,理清文章的層次,可幫助我們掌握文章的脈絡。閱讀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敘述、描寫或說明對象,再看圍繞這一對象分幾個方面來寫,即文章層次。再次,中心是閱讀文章時對內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讀一篇文章總要明白文章說了些什么,哪些是對文章內容的精練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筆閱讀,能產生認識上的飛躍。主筆一般是主旨的體現,抓住主筆,可牽一發而動全身。
第三,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思結合”和“讀記結合”兩種習慣尤其要培養好。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把讀和思有效結合,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另外,閱讀又是一種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乃至生活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并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古人告誡我們:不動筆墨不看書。邊動筆墨邊看書,正是學生會閱讀、會學習的具體表現。在平時的閱讀中,老師要求學生對于一些優美的語段,或富有哲理性的語句,將其勾畫出來。或摘抄,或剪貼,或寫成讀書筆記,日后梳理整合,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第四,要加大閱讀量,增加閱讀時間,平時要加強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進行專題閱讀練習。在閱讀練習中,老師要重視教思考方法,比如理解字詞句段的意義或作用,老師要教會學生“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等方法。在做不同類型的閱讀題時,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與答題模式,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最后,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博覽群書,做到閱讀有寬度有廣度。內容方面,應指導學生有選擇性的進行閱讀,突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三、語文教學中應重視以思維為核心的能力培養
當下的語文考試,重視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尤其是越來越重視對思維能力的考查。比如,材料探究題,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概括能力,考查學生面對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單單考查信息提取能力,還考查充分利用信息獲取有價值的結論的能力。句子的銜接與排序,綜合性學習中的實際語言運用,句子的仿寫,名著閱讀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古詩文名句的理解性運用,病句的分析與修改等,無不與思維能力相關,更不用說閱讀題與寫作題了。如果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滯后,思維水平達不到相應要求,要很好地完成語文試題,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尤其要突出以思維為核心的能力培養。要杜絕灌輸式教學,杜絕死記硬背,要堅持啟發點撥式教學,堅持探究式教學;字詞教學,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區別,在比較區別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句子教學,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句子表達了什么意思,還要通過改變句式、改變用詞、改變修辭等方式引導學生去探究不同的表達效果,在探究中發展學生思維;閱讀教學,老師不能只是單方面的讓學生理解文本,而應綜合起來讓學生進行分析研究,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綜合能力、概括能力;寫作教學,老師在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等環節,更要突出思維能力的培養;作業練習,也要突出思維能力的培養,少搞簡單機械重復的練習,多做一些思考性強的習題;開展語文活動,也不能只圖場面上的熱熱鬧鬧,應把語文能力的培養灌注于活動過程中,使學生在活動中能力都得到鍛煉,老師頭腦中始終要有能力培養意識。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無論是從培養人的角度看,還是從應對語文考試的變革來看,都要緊扣思維這個核心,把能力培養放在首位。
參考文獻:
[1]張豪,黎勝. 開放的教學呼喚開放的考試——語文中考改革的發展與趨勢[J]. 中學語文教學,2002(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