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摘 要: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削弱應試教育的不利影響,是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意義所在。文章通過列舉小學語文教學中具體的課程案例,明確教師可以通過優化教學模式,增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力度,讓學生了解作者生平、獲取文學知識,鼓勵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再創作,從而通過營造快樂的氛圍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語文素養;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0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2-0040-02
一、引言
語言讀寫能力、句子理解能力、文章情感分析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等屬于一個人的語文素養,也是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的能力。因此,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都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語文應用能力,從而讓學生在能夠答好每一張試卷的同時,還能將課堂上學到的語文知識充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愿意從傳統教學思路中跳脫出來,從多個角度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和討論,并逐漸形成相對完整的教學體系。這一體系的形成,為教師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持。
二、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意義
(一)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來說,語文能力決定了學生與其他人溝通的質量,同時也決定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只有保證有效的信息輸出和輸入,學生才能處于不斷成長的狀態。并且,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生活中的種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通過掌握大量的語文知識,快速地理解各類資料所講述的內容,進而通過廣泛閱讀的方式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
因而,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能夠從側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伴隨著語文素養的提高,很多學生也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對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充分獲取書本中的知識,并通過閱讀對文章內容展開思考,從而使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能夠有效地削弱應試教育的不利影響
長期以來,傳統的以成績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擺脫應試教育的不利影響,我國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展開各種研究和討論,并逐步發現語文素質教學能夠有效地削弱應試教育中的不利影響。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如今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式得到了有效的優化,教學成果的評價方式也得到了充分的優化。教師能夠更為直觀、準確地發現學生語文科目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調整教學模式,為滿足學生成長需要創造有利條件。
另外,傳統應試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而以語文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就融入了豐富的生活元素。很多教師也通過構建教學情景的方式,讓學生在盡快融入課堂的同時,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進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緩解了應試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教學問題。
三、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語文素養教學的主要路徑
(一)增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力度,讓學生形成扎實的文學功底
剛剛步入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仍然處于相對懵懂的狀態,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如果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沒有打下牢固的基礎,那么后續的語文學習過程可能會變得十分艱難。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基礎知識作為重點教學內容,進而讓學生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為后續語文學習鋪平道路。
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掌握“灰”“迎”等生字的含義,并學會寫這些生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讓學生在課本上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并在后續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這些生字。由于很多學生在課下都難以得到有效的閱讀指導,因此教師在課上可以組織學生以游戲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朗讀。比如,讓學生們分別扮演小蝌蚪、青蛙、烏龜等角色,讓他們分別朗讀各自角色的臺詞,然后教師對學生錯誤的讀音進行糾正,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讀音。另外,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翻轉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不同角色的情緒變化以及性格特征,進一步了解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和故事細節。在完成閱讀朗誦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小蝌蚪成長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并用文章中的生字、生詞將其變化串成線,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生字、生詞的理解。
(二)增強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方向
引導式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具有更為發散的思維。并且,引導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更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按照相對科學的順序開展學習活動,進而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可以從學習內容、學習深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入手,這樣能夠讓學生在理清學習思路的同時,由淺入深地掌握各類語文知識。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客觀的成長規律,避免揠苗助長的問題出現。
例如,在語文閱讀課中,由于學生并沒有掌握大量的生字、生詞,因此教師需要先給學生介紹一些生字、生詞數量較少的文章或者書籍,對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適當地加大閱讀的數量與難度。比如,《三字經》《百家姓》等都是優質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讀物。《三字經》中的道德故事及道德觀點,能夠讓學生在掌握生字、生詞的基礎上,達到通過閱讀開展道德教育的目的;《百家姓》中則融入了各個學生的姓氏,一方面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學生對姓氏的理解。對能夠掌握大部分生字、生詞的學生,則可以推薦其閱讀《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優秀的童話故事著作,讓學生在童話的世界中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
(三)讓學生了解作者生平,從作者人生經歷中獲取文學知識
一位作者寫作風格的確立及其筆下文章的內容,與其生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教師通過介紹作者生平,能夠使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更為完善的認知。并且,很多作者本身具有十分豐富的人生經歷,這些人生經歷能夠激發學生對作者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這些作者各個時期的作品,進而能夠根據作者的人生經歷,獲得更為豐富的文學知識。
例如,在《靜夜思》一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在寫作時的生活狀態,讓學生了解李白在揚州旅舍仰望明月所引發的思鄉之情,并組織學生對自己望月的心情進行闡述和描繪,并推測李白當時的心情及李白當時可能說的話。學生經過討論和闡述后,教師再將相應的詩詞展現出來,并對其進行解讀。由于李白《靜夜思》一詩文辭優美、比喻經典,因此學生往往能夠對李白產生一定的崇敬之情,從而愿意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李白的生平,并對其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獲取更為豐富的文學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小學低年級很多語文素養較強的學生,甚至能夠初步理解小學中高年級教學大綱中要求的詩詞,所以教師介紹作者生平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鼓勵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再創作
筆者通過多年的觀察、總結,發現很多學生都愿意在課堂外將古詩詞中的某些字或者詞進行更換,形成一首“吐槽”學習、“吐槽”教師的詩詞。雖然這樣的行為是不值得鼓勵的,但是能夠發現學生在這種“再創作”的過程中,其發散性思維得到了鍛煉。如果能對學生加以有效地引導,他們自然也能夠創作出適合其年齡階段的優質詩歌。
例如,在《贈汪倫》一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簡要介紹詩中“千尺”等詞語的含義及作用,并讓學生感受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時的情感,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對詩詞進行再創作。教師還可以構建其他的創作情景,讓學生通過模仿《贈汪倫》一詩的結構對相應的情景進行描寫,進而感受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初步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五)創造快樂的氛圍,探求創造靈感
家庭是學生的另一所學校,也是影響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學校。家庭環境對學生能否成長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和諧的家庭環境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對學生提升語文素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語文素養是綜合能力比較強的素養,不是教學課堂上可以完全培養出來的,生活中的熏陶與學習更能使學生提升自身修養。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正確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靈感。創新靈感的培養是培養語文素養的關鍵,家長要在生活中“旁敲側擊”“反彈琵琶” ,對學生的逆向思維、多向思維進行全面培養。在家長與學生的親子活動中喚起學生的創新靈感,激發其學習興趣,也能夠助其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增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力度,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文學功底;增強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方向;讓學生了解作者生平,從作者人生經歷中獲取文學知識;鼓勵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再創作;營造快樂的氛圍,探求創作靈感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希望各位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中充分運用這些手段,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胡藏報.淺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J].學周刊,2019(31):101.
[2]劉金艷.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方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43.
[3]馬尕召吉,王振海.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性的提升[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48-149.
[4]楊 帆.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9):22-24.
[5]時 英.小學低年級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小探[J].文教資料,2019(24):70-71.
[6]王永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2019(16):24-25.
作者簡介:李 晴(1977—),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師,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