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佳
摘 要:壓力容器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中,但由于其本身特點,與普通設備相比,壓力容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潛在的危險因素較多,需要做好定期檢驗工作,及時找出危險源,預防危險源,解決安全隱患問題,進而提高壓力容器使用安全性、可靠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壓力容器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并提出具體控制措施,希望可以為業內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壓力容器;檢驗問題;危險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基于國家標準以及相關行業標準下,開展壓力容器檢驗工作,其中涉及到了外部檢驗、內部檢驗、壓力試驗等檢驗項目,整個檢驗過程耗時較長,并且也非常容易出現一些安全隱患,比如壓力容器爆炸、壓力容器受損等,嚴重危害著檢驗人員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加強分析壓力容器檢驗工作中潛在的危險源,并制定出相應的控制對策,確保檢驗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1 壓力容器檢驗中潛在的危險源
1.1.本身設備缺陷
分析壓力容器,如果其自身設備存在缺陷,將會直接增加檢驗安全。從當前情況看,已經商運的壓力容器,絕大部分配備都非常復雜,設備包含了大量的構件,也正是因此,大大增加了設備損壞的幾率,導致檢驗難度增大。當壓力容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使用強度、使用時間的影響,當中一些構件可能已經超出了自身負荷能力,但依然在勉強運轉,此種情況將會嚴重影響到檢驗工作安全性,如果發生爆炸,將直接危害到工作人員生命安全。由于壓力容器本身對強度、壓力要求較高,并且需要承壓設備保護裝置能一直處于高效運轉的狀態,如果未能達到這些要求,壓力容器設備運行將會出現嚴重的問題,進而增加檢驗工作發生危險的幾率。
1.2.電磁輻射問題
目前,在科技不斷提升、更新換代下,雖然提高了壓力容器本身水平,但是電磁輻射問題依然存在,這也是造成壓力容器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險源之一。在實際工業生產過程中,由于壓力容器長期處于高強度、高壓力工作中,非常容易產生電磁輻射,因為壓力容器本身功能需要,所以,在其內部會有電磁工作部分,而該環節如果受到環境、工作人員操作等影響,非常容易發生改變,產生異常情況,造成漏電,最終直接影響到壓力容器正常工作。如果工作人員不慎接觸到,也非常容易造成觸電的危險。相比之下,電磁輻射的危害更大,當大量電磁輻射同時釋放時,較為容易形成放射性源,增大輻射面,進而增加爆炸風險幾率[1]。
1.3.出現毒性物質
從壓力容器實際工作狀態看,由于其長期處于高溫、高壓工作環境中,非常容易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比如腐蝕性化學品、高溫材料等,這些物質由于其本身特性,會對壓力容器造成腐蝕侵害,降低弱化壓力容器工作性能,大大縮短了使用壽命。此外,這類毒性物質還會在檢驗過程中危害到檢驗人員,比如,損傷檢驗人員的呼吸道系統、皮膚組織等,對人員身體健康帶去嚴重影響。
1.4.產生應力腐蝕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導致壓力容器發生應力腐蝕,通常情況下,當某種金屬和特定環境介質接觸后,并且處于一定溫度、壓力等反應條件下,受到拉伸應力影響,才會產生腐蝕現象。對于部分壓力容器來說,如果在工作過程中,同時滿足了反應物以及客觀條件,再加上氧化碳的催化作用,將會加劇應力腐蝕作用。分析其產生的原理,主要就是鐵吸收CO后,在表面形成了一層保護膜,由于工業用C0純凈度低,其中含有水分、二氧化碳,當對壓力容器多次充氣時,其內壁的交變應力,則擊破部分保護膜,從而進一步加快對壓力容器的腐蝕程度[2]。
2 壓力容器危險源安全分析及有效控制措施
2.1.明確成因加強管理
只有清楚了解危險源形成的原因才可以做到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將危險源控制在源頭,同時,要做好危險源的預估,大概掌握其發展趨勢,并合理制定出相應的控制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通常情況下,按照危險源成因劃分,包含了客觀危險源、主觀危險源兩方面,在檢驗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員判斷出具體是主觀還是客觀危險源,而后再進一步明確該類危險源的發展勢態,而后,通過人為、技術、管理三個層面,有效控制危險發生。其中,在技術控制過程中,除了要應用技術操作,還需要結合防護、隔離等措施;而人為控制措施,主要的對象就是工作人員,通過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在提高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基礎上,強化其安全意識,確保實際檢驗工作中,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操作標準開展工作,時刻將安全放在首位,從而有效降低壓力容器檢驗過程中的因為人為因素而導致的安全問題;而在管理控制方面,需要管理人員提高日常監管力度,按照相應的制度,合理安排人員工作,同時,還要不斷強化對安全的宣揚管理工作,促使工作人員要自覺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并建立完善且高效的管理機制、辦法等, 使全部危險源得到有效處理。
2.2.提高危險源信息反饋
為進一步提高危險源處理效率,需要及時反饋危險源信息,提升危險源防控工作成效。這就需要在壓力容器檢驗工作中,檢驗人員應當確保各項檢驗數據記錄詳實,并及時進行反饋,進而達到完善危險源信息反饋系統的目的,通過不斷的補充信息,可以更好的為后續定期、定時監管檢驗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數據信息支持,進一步降低安全事故發生風險。此外,針對已經存在的危險源,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做好詳細勘察,并實時將獲取到的信息反饋給上級,為快速制定解決對策提供支持,進而實現高效部署,達到根治危險源的目的[3]。
2.3.加強壓力容器材料質量管控
如果壓力容器材料質量不合理,將會直接誘發壓力容器多種安全隱患,所以,有必要提高對壓力容器材料質量的管控,進而保證壓力容器檢驗工作規避一些危險源。為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可以積極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全面加強材料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合理處理材料,加強材料自身的質量,進而切斷因為材料質量導致的危險源。而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材料質量,確保其達到壓力容器工作實際需求,同時,也可以加強壓力容器焊接技術,保證焊接質量。
2.4.做好檢驗記錄
為保證保障壓力容器檢驗過程的效果,檢驗人員在開展工作時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對產品質量、功能的測試,確保達到合格標準后,方可讓壓力容器投入使用,進而有效控制危險因素的發生,確保檢驗效果。在整個檢驗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備案工作,確保壓力容器的各項信息、參數等數據涵蓋在內,主要是為日后工作提供信息參考。此外,還需要嚴格按照相關器械使用規范以及要求,全面分析壓力容器使用前后情況,如果發現問題,需要立即暫停使用,進行維修處理,如果檢查后發現沒有維修價值,則要及時更換設備,防止出現使用安全問題。而在其實際使用過程中,檢驗人員需要做好各項數據統計,加強監測,保證其運行整體安全性。
2.5.構建完善的監督機制
構建完善的監督機制能夠為壓力容器檢驗工作提供指導,進而提高檢驗工作質量,確保危險源得到控制。對此,有關管理部門,需要加強管理生產線,從實際出發,構建相應的監督機制,并合理安排、分配檢驗工作任務。同時,還需要組織檢驗人員定期參加專業知識講座、開展系統的培訓,強化監督機制,有效落實到實處,從而保證壓力容器可以長久平穩的運行。
結束語:
總之,通過本文對壓力容器檢驗過程中存在危險源分析,可知,為有效控制這些安全隱患,需要通過明確成因加強管理、提高危險源信息反饋、加強壓力容器材料質量管控、做好檢驗記錄、構建完善的監督機制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危險源。
參考文獻:
[1]林明強.壓力容器檢驗過程中危險源的控制措施與安全評價[J].鍋爐制造,2020(01):59-62.
[2]孟偉權.化工壓力容器檢驗過程中危險源的控制分析[J].化工管理,2019(22):160-161.
[3]劉亮亮.試析壓力容器檢驗中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措施[J].化工設計通訊,2017,43(11):121-122.
(南京通用化工設備技術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