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張文文
【內容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加上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在教育領域運用信息技術也成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教學中,地理也是一門重要科目,讓學生初步認識我國在世界的位置以及我國基本國情,為高中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實際地理教學中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來進行課程整合并且提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 ?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相關策略
引言
在新課標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地理作為初中教育起步階段中的一門重要科目,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斷發揮其重要價值?,F階段,課程整合在教育領域中運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對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有重要作用,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夠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整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升他們的地理綜合素質。
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價值和意義
1.大大激發初中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在所有的教學因素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能在課堂上充分集中學生注意力,并且較長時間維持良好學習狀態的重要動力,是實現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全面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學任務,是必須掌握的一種教學技能,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將書面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圖片知識,自然能激發興趣,當達到這一目的之后,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然后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并且使得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迅速深刻記在大腦之中以便于之后靈活地調動起來。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教育工作者發揮語言魅力,使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提高課堂趣味性和營造課堂活動的活躍性,將地理教材上枯燥乏味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并且具有趣味性的語言知識,進而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具體形象的內容相比于枯燥乏味的內容來說自然更加容易被人們接受和理解,最終實現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的重要目的,也為之后的地理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比如在學習地球的基本情況的時候,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相關視頻,開拓同學們的視野,學習我國民族的時候可以展示民族節日的圖片或者視頻,甚至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開展特色節日活動,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對于調動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
2.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促進學生理解教材知識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地理科目是他們剛剛接觸的一門學科,新鮮的內容讓他們在覺得新鮮的同時還會有陌生感,這就使得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不好的學習心理,加上初中階段的孩子叛逆心理特別嚴重,假如教學方法不正確就會嚴重影響學習積極性,導致效率大大降低。由此可見,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科學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等的教學形式,以便于達到學生對地理知識有初步認識以及對該科目產生濃厚學習好奇心的目的。借助信息技術知識量大的這一特征可以讓學生享受豐富的地理學習資源,進而拓展初中生的知識視野。加上信息技術能夠將視頻、音頻、文字、圖片以及動畫有機地結合起來,所以能實現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轉化為更加形象生動的知識,保證信息技術的適用又能充分體現其價值。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使用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教材文字知識。比如在學習氣候的時候,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一些動態的氣候視頻,讓學生得以形象具體地掌握各種信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遺忘知識速度快的困難,色彩多的動畫能夠達到刺激大腦的目的,使得大腦思維活躍,進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
二、運用信息技術來整合地理課程并優化教學效果的相關策略
1.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課堂趣味性
在選擇地理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都要充分考慮地理教學工作存在的優勢,以及信息技術使用的優點,并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進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地理課程活動開展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并且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當課堂趣味性提高之后,學生自然而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去,充分體驗教學帶來的樂趣,這大大體現了快樂學習的教學原則。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在設計課堂活動環節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年齡特征、個性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從這些因素出發,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并且在活動中發揮主體能動性。由于每一個人受到的家庭教育以及成長環境都是不同的,所以形成了個體差異性。注意遵循與時俱進的教學原則也是非常重要的,關注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效使用的發展趨勢,幫助學生引入先進的教學資源,不斷完善自身和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提高課堂活動開展的趣味性,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對地理學習保持穩定的興趣。比如在學習《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黃土高原的一些視頻和圖片資源,進而拓展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明白為何要稱黃土高原為最大黃土堆積區。還可以拓展知識,讓學生明白當今黃土嚴重沙化能夠帶來的一些危害,導致我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環境惡劣的現象,為此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結合生活中的各種經驗,提出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如何有效緩解這種環境問題,比如植樹造林種草等等有效手段,這也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這里涉及可以達到初步了解知識的目的。又如學習《民族》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我國民族基本情況以及分布特征以外,還可以滲透民族特色和節日,節日的多樣性和有趣性是提高學習的濃厚興趣的前提條件。視頻和圖片的展示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同時實現了直觀教學的原則,學生學習興趣高漲,為提高地理成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以傣族的潑水節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潑水節活動,進而激發學生對民族知識學習的欲望和好奇心,同時增進了同學與同學之間的情感。
2.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初中地理基礎知識教學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育工作者作為學習的指導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以及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要充分發揮其職能和作用,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就充分熟悉教材內容,預設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對其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掌控,以便于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傳授,教學活動結束之后,進行及時教學反思、課堂總結,以便于完善教學模式,幫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識理論體系。眾所周知,不管是學習哪一門科目,基礎知識對于掌握重點和理解難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在建造房子的時候打好地基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說明,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科學合理的處理基礎知識,保證在課堂教學中,能讓每一位學生充分掌握基礎知識,進而為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以及建立扎實的知識體系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之后升學考試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運用廣泛的教學背景之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能運用先進技術來進行課程整合的能力。除此之外,要深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生活中去,進而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目的來制定合理的地理教學模式。比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和《中國的自然資源》這兩大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對自然環境那一章的知識進行整合,在新課程開展之前先鞏固舊知識,在充分掌握自然環境的特征的基礎上掌握自然資源的分布更加容易,例如長江中下游地區處于第一、二階梯,地勢大,落差大,水能豐富,有肥沃的水稻土,因此水產資源和農作物特別豐富,這樣實現了鞏固舊知識和掌握新知識的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有效進行課程整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過程中,其綜合價值也不斷提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大大提高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同時提升教師使用多媒體的能力,久而久之則能提升初中生的地理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小龍.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平臺中地理教學資源應用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2018.
[2] 楊洋. 初中地理主題式情境教學設計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2017.
[3] 旋曉偉. 中學地理課程的科學素養功能體系的構建[D]. 華東師范大學,201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張店建橋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