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鶴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浪潮,教育政策也與時代相結合進行了更新,這不僅是給我國的素質教育帶來的挑戰,也是對教師的一個全新的考驗。素質教育這個觀點其實很早以前就有學者提出過,但是當時社會的現狀是我國的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不過當今的形勢卻不同,我國的教育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已經有實力推廣素質教育了,所以如何更好的推行素質教育這個問題就是當下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便就此問題向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式 ?實際應用
引言
語文學科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它包含了聽說讀寫,而且語文的學習從初中開始一直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因此初中語文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了。大多數學生在最初接觸到語文的時候都會認為語文的學習十分靈活有趣,但是隨著學習的層次逐漸深入,學習的內容逐步加深和難度的上升,可能會使一些學生逐步對語文學科失去原有的興趣。教師想要改變現狀,就應該學會對課程進行改進,才能建立一個高效的語文學習的課堂。
一、核心素養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這個詞語代表的更多就是貼近人性的更人性化的一種綜合素質,而中學語文正是一種涉及到人性的學科,中學語文對于中學生而言尤為重要。但是一味的死板教學會導致學生對其喪失興趣,而注重對中學生們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的效果恰好相反,學生們不僅能夠提升語文分數,也更能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各方面綜合發展。
二、當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改革后,教育部下發的新文件著重提到了“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在何種教學中都應時刻保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隨時關注學生的注意力是否在課堂上,發現學生注意力分散時,要及時去反思教學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如果確實存在問題,那么教師應當及時改正,同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因為求知欲才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切忌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主次顛倒,應當做到根據學生們的具體情況去制定課程綱要。
2.中學語文課堂上缺乏趣味性
想要教育好學生首先一定要對這個群體進行分析,而初中生這個群體的典型特征就是年紀小,注意力不集中。而現今許多教師的講課方式卻又過于陳舊,常常就是枯燥乏味的說教式的講課,學生們對這些又不感興趣,因此可能就很容易引起學生們上課走神的現象。
當初中語文教學過程過于枯燥乏味的時候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去認真聽講,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講課的方式,及時去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提升課堂的趣味性。
3.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基礎知識的重視程度低
對于現如今國家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地位不斷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性也在不斷被強化,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便著重提出了對于初中語文素養的培養,而對于語文素養的提升最有益的無疑是對于文章的理解以及對于文化內涵的見解。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知識點的考查,但是如今這種局面正在不斷轉變,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改變就是現在的語文考試對于固定知識點考查的比例正在不斷減少。并且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少初中生忽視了對于漢字學習以及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視,很多學生選擇學習一些所謂的答題模板,也有部分中學教師為了提升業績,也直接跳過對于學生們基礎學習習慣的培養而去教給他們應試技巧。
因此為了有效的改善這一現狀,國家的考試過程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字音字形以及深入閱讀能力等更看重學生們學習基礎的考查?,F在社會需要的人才普遍都是高素質并且專業能力非常強的,因此對于現在的初中生而言,更重要的應該是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常見問題的對策
1.增強初中語文課堂中師生的互動性
相信現在許多學校的語文教學課堂可能都是這樣一幅景象:老師在上面飽含深情的講課,下面的學生都只是沉默的聽,相信這絕對不算是個例。
人類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初中生在年齡上和心智上都不夠成熟,因此對于他們來說每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輸一些枯燥的知識點的話他們的思維很容易就會發散。因此教師應該增強在課堂上與學生們的互動次數,加強與學生們的溝通與交流,包括但又不僅限于課堂提問,這樣就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的課文《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和學生互動。首先可以問學生“大家的家鄉都在哪呀”“大家對秋天有哪些感覺呢”。然后由教師來逐步引導學生們去暢所欲言,逐步帶動同學們一起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大家互相交流,逐步就能提升學生的參與感。
2.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們的參與度
初中語文教學更需要的是師生之間融洽互動的一個過程,而不應只是教師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卻不管最終學生受否能夠接受。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如果能夠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去傳授知識,相信一定能夠吸引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生們的發展過程與他們對課堂興趣其實是存在一定關聯性的,如果語文教師的課堂有足夠的趣味性,相信一定能夠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充分的發揮同理心的優勢,在有效備課的同時更應該多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
許多學校有多媒體教學投影儀,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優勢,根據這個優勢去豐富自己的課堂效果。
例如在講人教版初中課本《消息二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不講課本內容相關知識,而是提前準備好一些當年的相關資料或者影視視頻,然后讓學生們感到戰爭的慘烈和革命戰士英勇的大無畏精神,最后才能夠更好的感覺到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給學生們一個很好的引入,最后當學生們理解時代背景以后教師可以再加以引導。而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們的注意力也有一定的提升,此時再去討論課堂內容一定就能夠事半功倍了。
3.巧妙的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元素
如果教師能夠從生活中不斷的積累素材,當你需要的時候能夠巧妙的把生活中的元素和你的授課內容相結合,相信學生們也能夠很好的理解并且被代入課堂教學中去。
在學習最基礎的一些課文或者語文知識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告訴學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之類的,或許短期內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實質上取得的效果杯水車薪,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循序漸進,在教學“預熱”環節開始。
就拿初中人教版語文課文朱自清先生的《春》舉例,在講解課文之前可以首先請同學們聽一段關于春天的大自然的聲音,初步感受一下春天的美;隨后,以“春”字的來源為話題打開“話匣子”,教師請一些學生進行講解,感受一下剛剛的音樂中感受到了哪些春天帶給學生們的感覺或者特色,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境氛圍,等到學生發言后教師可以略微總結。然后開始講解正文,這樣就可以借用生活化元素為導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使學生體會作者對春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學生自身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出他們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對于初中生來說啟蒙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時如果能夠打下牢固的基礎,對他們以后的語文學習都十分有幫助,所以這個階段的他們應該科學的進行教育。充分發揮出語文教師引導者的這個角色的作用,避免枯燥乏味一板一眼的講課模式,要盡量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減少他們注意力分散的時間,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蔣寧. 鄉鎮中學語文教學審美情景創設研究——以昭陽區蘇甲中學為例[J]. 昭通學院學報,2019,41(06):119-122.
[2] 馬晶瑩. 利用藝術生的特性 創新高中語文課堂——以海亮藝術中學美術班語文課堂為例[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90-191.
[3] 馬俊良、馬艷梅、李祥熙. 中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體現[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61+63.
[4] 李唐朝. 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運用[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2):76-78.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臨沂第二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