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
【摘 要】高校合唱指揮教學課程已然開辦了幾十年,可謂碩果累累。在當下網絡傳播和數字化教學時代,以學校為單位的教學系統有了更為開放自由的發展空間,更加趨向專業化和綜合化。21世紀以來,慕課平臺活躍于互聯網,憑借對各個學科知識體系的吸納與推陳出新,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功能。當前高校合唱指揮專業需要借助慕課平臺的開放性,謀求教學內容、方法、目標的重塑,以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龐大的知識庫為依托,促進教學改革和升級,保障人才培養的先進性。
【關鍵詞】教學改革;高校;合唱指揮專業;慕課平臺;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5-0144-02
21世紀以來,中國音樂藝術的發展有目共睹。在一浪高過一浪的音樂熱潮中,無論是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或民間傳統音樂,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就音樂教育而言,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引領下,形成了愈加開放的教學體系,堅持兼容并包,推動了音樂教學可持續發展。面對音樂市場的千變萬化,高校音樂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需要不斷求新求變,與時俱進,打造具有前瞻性的教學體系,適應社會職業環境,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藝術人才。自2008年以來,慕課平臺蒸蒸日上、蔚為壯觀,在國外互聯網平臺悄然興起,此后又被引入到國內,形成了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在線平臺。據此,慕課平臺在10余年的發展中與音樂學科逐漸形成了緊密的關系,尤其與合唱指揮教學改革關聯密切,形成了由小課向大課轉變的創新性嘗試。
一、當前合唱指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合唱指揮課程的設置,早在國內音樂學院建辦伊始就已明確,大規模普及始于20世紀80年代。通過對俄羅斯音樂學派和歐洲古典音樂教學方法的研究,我國最終形成了教學體制內的合唱指揮大系。與此同時,新中國成立之后,合唱創作事業秉承了老一輩音樂家的藝術理想,期間產生了著眼于新時代的藝術精品,創作者謳歌幸福生活,表達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之情。這樣的藝術題材豐富多元,為合唱指揮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豐富的少數民族歌唱文化也得以深入地發掘和整理。許多少數民族原生態民歌,本身就具有復調屬性,通過一定程度的改編,成為了充滿特色的少數民族合唱作品,也豐富了合唱的內容。隨著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合唱藝術日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群眾歌詠活動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廣泛的群眾基礎,為合唱指揮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給予了充分的支持。
當前,合唱指揮專業在全國大多數綜合類大學音樂院系中都有開設,主要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對合唱指揮這一學科的認識,使之能夠駕馭與掌握基本排演方式,能夠舉一反三,在多聲部合唱的排練和表演活動中掌握核心技能。一些學校擬定了合唱指揮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招生標準,為合唱指揮領域培養高端技術人才,使之成為地方合唱事業的領軍人物。從總體發展情況來看,合唱指揮教學正向著高效化和普及化的方向邁進。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使高校合唱指揮課程處于相對程式化和陳舊化的閉環之中。教學領域的墨守成規是造成目前教學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僅是山西,全國普通全日制綜合類大專院校的音樂學科基本都在沿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所形成的專業劃分模式與教學模式。音樂的發展日新月異,音樂領域的各種新變化均源于教學領域和學術領域的真知灼見。為了符合社會對音樂人才和作品的新需要,必須在教學領域打破陳規,擯棄保守的方式方法,只有與時俱進的新教學思路與現代教學系統形成呼應,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新的“化學反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力。
作為教學主要參與者和引領者,教師教學水平和自身知識結構與學生培養關系密切。根據高校音樂教師的主要構成調查結果,絕大多數教師出身于綜合類高校的音樂專業。這些三四十歲的教學中堅力量,他們所接受的音樂教育主要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如今的教學體制中,他們慣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各個學科進行分類教學。這就導致原本已然落后的教學體制,在人為因素作用下繼續周而復始地運轉,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就業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十分困難且復雜,對高校來說尤其如此,雖然社會需求存在缺口,但是從需求人數與招生規模來看,兩者之間明顯不對等。即便從技術角度而言,如何判定高校合唱指揮專業畢業生的素質能力、學習等級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社會考級制度與考核制度不健全,同時就業環境中關系、人脈、利益等因素的滲透,用人單位一葉障目,使學生的公平判定受到影響,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當然,就業環境惡化并非只是音樂學科特有現象,但是在現實條件下,優秀學生沒有系統的評判標準,必然導致教學和學習積極性下降。教育的初衷之一是要向社會提供優秀人才。我們的課堂教學在做了努力之后,學生的地位和境遇并不能得到就業環境的公平對待,這對教育本身來說是一種沉重打擊,使教學的可持續性受挫,甚至導致整個教學鏈條的損傷。
二、慕課平臺融入高校合唱指揮課程的可行性
“慕課”源自英文“MOOC”的諧音。這一縮寫單詞由四層含義構成。“M”代表大規模。這種教學方式和信息資源所惠及的不是個別學生群體,也不僅僅是幾個人或幾十個人。它可以包容全球性的資源共享,動輒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在線學習,慕課平臺作為一個虛擬的大課堂,支持學生搜集自己想要掌握的各種知識信息。第一個“O”代表開放性。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里,慕課平臺門檻較低,沒有錄取或考評的準入制度,是面向所有意欲獲取知識的受眾的共同家園。只要通過簡單的注冊和操作,便能輕松獲得知識內容。這種開放性有別于所有實體教學機構,正因其虛擬性,形成了教學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虛擬互聯,也包括教學環境、實踐環境和操作環境的自由開放,保障了教學的順利展開。第二個“O”代表在線。慕課平臺所有內容的存儲、發布、傳播、接收、反饋均基于互聯網打造,是一種在線授課環境,這依賴強大的互聯網科技實現。與此同時,線上授課也決定了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獲得各種信息內容,不受時空局限,沒有過多的束縛。“C”則指課程。慕課平臺包涵了全學科知識內容,并分門別類地形成了各類分支學科,每一門課程均提供了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名師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少則一兩位名師講解,多則達數十人講解。這樣的資源容量,使每一學科的知識體量達到飽和,可供學生全方位獲取,使之得到充沛的知識資源。
慕課平臺涉獵的知識廣泛。就合唱指揮課程而言,其具有悠久的歷史,教學課程體系規范,教材內容豐富,又擁有大量的師資力量。因此,其教學內容完全可以在慕課平臺形成系統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來看,慕課平臺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和通過互聯網收集優質課程資源的能力,完全能夠為合唱指揮課程提供充分的教學軟硬件支持,兩者之間的結合勢必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促使這一課程內容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合唱指揮教學融合慕課平臺后帶來的新貌
顯然,慕課平臺的介入對現有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有著重要作用。它能打破學校教育的思維定勢,注入新鮮血液,在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形成強有力的支持,這對這一課程體系在新時代的重塑十分珍貴。
首先,慕課平臺的最大優勢在于用最低成本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線上教學在慕課平臺產生了顯著的迭代升級,慕課平臺濃縮了全球教學資源精華,去粗取精,針對合唱教學每一個環節的課程內容,給予了深入淺出的解析。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慕課平臺吸納了國內外合唱指揮專業的教師或一線指揮家的教學內容,包括合唱史學、美學、指揮法以及多首合唱作品的經典案例。這些資源的獲得只需在慕課平臺花費很少的學費就能實現課堂內外的教學關聯,可謂一舉多得。從性價比來看,這些教學或指揮大師的課程含金量很高,代表著當前合唱教學領域的前沿觀點和先進方法。慕課平臺可以促使傳統教學打破封閉保守的思路,形成創新的教學思路與視野。
其次,從教學頻率和影響深度來看,由于慕課平臺的課程可以在互聯網或者各種移動客戶端獲得,具有極大的便利性。因此,從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學習環境來說,十分自由寬松。對學生而言,如此便利的學習條件完全可以擺脫目前教學中低頻率的課程節奏,從而根據自己的學習規劃來完成知識內容的組織和建構。慕課平臺這一特點可以促使教學領域充分享有便利條件,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習進展來自由調配時間、節奏。這對學習效果和質量提升大有裨益。
最后,慕課平臺對合唱指揮教學的影響不僅在于學生層面,還在于教師層面。除了能促使學生快速掌握各種與合唱有關的知識技能,慕課平臺還對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理念的改善有著重要作用。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平臺的優質教育資源應當融入高校的實體教學中,促使學生真正學以致用,真正將各種合唱指揮知識融會貫通。慕課平臺的推廣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促使學生在其中獲得更多知識信息。
參考文獻:
[1]曲大為,張鵬.慕課與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09):119-122+170.
[2]祁雄.淺談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6,(06):22-23.
[3]陳潔.MOOC背景下開放大學課程建設的有效路徑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5):34-37.
[4]戴彧.“慕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革新思考[J].黃河之聲,2019,(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