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孟
摘要:近幾年我國電視臺大量引進日韓綜藝,在完全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下,這類綜藝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影響甚大。兒童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而在商業化模式下,綜藝節目過于注重商業化和娛樂化,對兒童樹立正確“三觀”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如何寓教于樂,如何營造教改大環境,引導制作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綜藝節目迫在眉睫。
關鍵詞:綜藝節目 兒童心理 傳統文化
近年來,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大量涌現,備受人們喜歡。在綜藝節目觀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兒童。綜藝節目又具有很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對兒童的身心成長影響深刻。綜藝節目除了娛樂功能之外,也要具有對兒童的教育以及文化傳承作用。因此,針對目前我國比較受歡迎的三種綜藝節目類型,分析其對兒童的不利影響,可以促進綜藝節目制作優化。
我國綜藝節目發展現狀
我國最早的綜藝節目比如《綜藝大觀》《正大綜藝》等屬于益智類節目。但隨著時代發展,觀眾開始對此類節目感到審美疲勞,造成傳統綜藝節目開始走下坡路,漸漸被游戲競猜類綜藝節目代替。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的節目是《快樂大本營》?!犊鞓反蟊緺I》以活潑、清新、娛樂的新形式吸引了觀眾,它不同于我國傳統節目的正統穩重,開啟了明星互動游戲等一種新的綜藝節目模式。隨后一些有獎競猜類綜藝節目登上舞臺,比如《幸運52》《開心詞典》等節目。這是最適合兒童觀看的綜藝節目,因為其具有知識性、觀賞性,開啟了我國獎金類節目的新河。接著就是紅極一時的真人秀。我國真人秀節目最早的是由湖南臺舉辦的《超級女聲》,緊接著出現同類型的《快樂男聲》等。競技類真人秀的出現風靡全國,比如從韓國引進的節目《奔跑吧兄弟》,紅極一時的《極限挑戰》也屬于競技類真人秀類型?!栋职秩ツ膬骸贰秼寢屖浅恕穼儆谟H子類真人秀。目前,真人秀綜藝節目處于綜藝節目的頂峰。但是也存在節目形式相似、內容雷同、缺乏創新等現象。此外,有些電視臺引進其他國家綜藝節目,即使經過改版翻拍,還會存在其他國家的文化和價值觀,不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新。
綜藝節目對兒童的影響
綜藝節目是一把雙刃劍,兒童可以從中學習知識,也會對兒童造成負面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在商業模式下,綜藝節目中加入了大量娛樂因素、明星效應等,目的是為了吸引觀眾。
競技類節目脫離“寓教于樂”主題。除了家庭教育外,兒童接觸學習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在學校接觸課本,二是接觸媒體。但是,綜藝節目市場以收視率為主要考量標準,制作方為了能占據穩定的市場份額,增大收視率,摒棄了有利于兒童身心發展的益智類綜藝節目,轉而投入大量資源去打造娛樂明星參與的競技類游戲節目,利用兒童不成熟的“追星”心理,達到提高收視率的效果。特別是從國外引進版權的這類節目,以《奔跑吧兄弟》綜藝節目最為典型。一群明星為了娛樂效果在大街小巷進行追逐,互撕名牌。成年人具有辨識能力知道這是娛樂,但是對于辨識能力不足的兒童來說,只有游戲的好玩和新奇。兒童時期正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當年的跑男風靡大街小巷時,有的孩子就在路邊進行名牌互撕,結果導致發生車禍?!侗寂馨尚值堋分械年犻L鄧超經常操著一口不合格的英文大喊“伐木累”“what are U 弄啥嘞”。引起孩子們爭相模仿,他們正是學習語言的好時機,卻經常說這種不標準的口音,對兒童學習英文方面帶來了不可預估的影響。
選秀類節目影響兒童的價值觀。中國人喜歡跟風,這一點在綜藝節目制作上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從2005年開始,芒果臺開始進行超男超女的海選??炷锌炫t了之后,全國興起了海選的綜藝節目,打著可以讓一個普通人搖身一變成為明星的旗號。于是很多人蜂擁而至,為了成為明星甚至于輟學選秀。這種類型的電視節目對孩子們的價值觀影響很深。他們看到一個個的“素人”成了明星,認為做明星很簡單,只要選秀,唱一首歌,就可以成為明星。讓立志要好好學習做科學家、醫生的孩子們價值觀崩塌。隨著過度娛樂因素的加入,加上一些綜藝電視制作人為了利益放棄了綜藝類節目應有的文化內涵,導致節目內容庸俗,對兒童的思想觀念形成造成不良影響。比如《非誠勿擾》相親類綜藝節目扭曲的價值觀和拜金主義思想等。還有一些綜藝節目充斥著暴力、色情等因素,嚴重影響了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對兒童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親子類節目對兒童人生觀的影響。親子類節目比如《爸爸回來了》《媽媽是超人》對兒童人生觀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在兒童的認知中,他們同齡的孩子應該是在上學的,但是節目中的孩子卻由父母帶著四處游玩。很容易導致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再就是這類節目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父母與孩子之間發生的問題,比如說父母對孩子的誤解,電視上的父母因為節目效果會進行道歉,并表現得聲淚俱下。現實中的大部分父母很少會對孩子進行道歉,孩子們會私下比較明星父母和自己父母的區別,嚴重的還會導致情緒問題。最后,兒童時期是一個喜歡攀比的時期,一個筆盒,一個玩具都會是攀比的原因,明星家庭孩子的玩具一般都比較昂貴,對于孩子來說,是他們接觸不到的東西,當看到明星孩子擁有的東西自己無法擁有的時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不利。
因此,優秀的綜藝類電視節目應該通過多種內容聚焦“寓教于樂”的節目主題,向兒童傳遞滿滿的“正能量”,使兒童逐漸形成積極樂觀的思想和情緒,具有自主學習書本以外知識的能力。而過度娛樂化和商業化的綜藝節目對兒童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制作適合兒童觀看的綜藝節目的原則
目前我國綜藝節目沒有明確分類,規定哪些綜藝節目不適合兒童觀看。但是,融入“寓教于樂”思想的綜藝節目,不僅是對兒童,對成人也是一種引導。因此,制作適合兒童觀看的綜藝節目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符合“寓教于樂”原則。《國家寶藏》就是典型的“寓教于樂”節目,它首次以綜藝與紀錄片相結合的新方式,通過一個流量明星講述一件歷史寶物的前世今生,以史鑒今,啟迪后人。流量明星也是吸引兒童觀看的一個因素之一,在明星加持的娛樂綜藝中達到教育的效果。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物多如牛毛,而《國家寶藏》這類的節目就是能夠彌補兒童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有利于傳承我國傳統文化。
符合我國傳統文化原則。綜藝的立足點應該是原創,創作具有我國民族性、傳統性的綜藝。但是大部分的綜藝為了資金回籠,翻拍其他國家綜藝節目,即使翻改后,還是有他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對兒童傳統文化普及教育起到了負面作用。這類綜藝沒有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兒童教育現狀,比如《變形計》當中的城市和農村孩子互換人生,并沒有將其中的正能量傳遞出來,反而放大了城市與農村的貧富差距,給兒童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結語
我國綜藝節目要想推陳出新,打造一個既富有娛樂性,又具有教育意義的符合兒童觀看的綜藝節目,社會各界、政府部門等都需要介入進來,共同打造健康媒體環境。首先,相關管理部門應該發揮好“把關人”的作用,嚴格對暴力、低俗、“三觀”不正等節目勒令整改,鼓勵制作具有文化傳承和教育意義的綜藝節目。其次,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必須引導兒童選擇綜藝節目,觀看具有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讓孩子既能結合課本學習,也能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最后,綜藝節目制作者應正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在開拓市場的同時也別忘了“寓教于樂”,有針對性地推出更多有教育意義的節目,引領全新的綜藝節目發展。(作者單位:山東女子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雅玲,徐洪艷:《淺析爆款電視文化產品〈國家寶藏〉》,《中國廣播》,2019(5)。
2.朱凱靈,寧偉剛:《中國綜藝類電視節目的同質化問題與對策研究》,《西部廣播電視》,2015(4)。
3.魏 ?珍:《普法類電視節目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當代電視》,2016(12)。
4.梁杰華,熊少青:《電視節目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新聞戰線》,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