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時期 網絡空間 掃黑除惡 法律規制
作者簡介:馮振國,河南辰中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三級律師。
中圖分類號:D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77
計算機技術的持續更新和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為當前人們生產生活提供良好便利條件,隨之而來的是網絡空間方面的犯罪行為,因為其犯罪成本十分低,取證困難度較高,犯罪手段較為隱蔽,很難在短時間內予以法律懲處,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網絡空間犯罪行為傳播速度十分之快,且傳播范圍較廣,危害性也較大,給社會發展帶來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做好新時期網絡空間的掃黑除惡工作,充分發揮法律規制的作用,將能夠起到良好的約束和規范作用,避免網絡空間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處在新時期發展環境下,網絡空間給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較大便利,但是很多不法分子鉆法律漏洞,借助于網絡載體實施犯罪行為,損害他人利益,不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
以網絡社交媒體為例,網絡暴力行為的愈演愈烈,給相關當事人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導致受害人長期受到威脅、恐嚇、辱罵、誹謗,不利于生產生活的正常開展,嚴重情況下還會給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同時網絡空間發展下,還有部分人員有組織地雇傭網絡水軍,威脅、侮辱、誹謗以及恐嚇他人。這種網絡空間的黑惡勢力在利益的驅使下,表現出越來越活躍的發展態勢,影響到社會輿論的良好走向,還會威脅到社會秩序的穩定發展。網絡并非法外之地,積極開展網絡空間的掃黑除惡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減少網絡犯罪情況,將能夠更好維持著網絡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秩序。
而想要科學有效打擊網絡空間犯罪行為,需要積極發揮法律法規作為合理可靠的依據。積極開展網絡空間方面的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網絡空間掃黑除惡的法律體系,支持掃黑除惡工作的穩步開展。立法部門和司法部門承擔著引導和規范和網絡空間的職責,做好立法層面的相關工作,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我國現階段在規制網絡空間掃黑除惡的過程中,不斷制定出一些科學細致的法律規范,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相關司法解釋,國內在處理掃黑除惡違法案件時,多是憑借尋釁滋事、侮辱誹謗、敲詐勒索以及非法經營等方面罪名。網絡空間專項斗爭活動進行中,掃黑除惡是重要內容,為有效提升其整體處理效果,需要注重順應網絡主權高度,結合網絡空間綜合治理的要求,針對現階段網絡黑惡勢力的實際發展樣態進行細致分析和研究,著重解決網絡空間治理過程中的一些難題,推進法律規制體系的良好構建。當前網絡空間運行中,存在著較多方面的典型案例,如“水軍”“黑公關”等,給較多受害者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這些案件背后存在著推動者,需要結合推動者的實際情況,判斷他們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并予以追究。
現行法律規范對于治理網絡空間工作起到一定成效,但是對于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來說,黑惡勢力鉆的法律漏洞層出不窮,且網絡空間里的黑惡勢力組織一般表現出關聯性較弱的特點,無法準確有效加以取證,在立案環節存在著較大困難,這樣就給法律懲處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當前網絡空間范圍內的黑惡犯罪行為主要是集中在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發布虛假信息,將侮辱性圖片和信息給他人造成恐嚇、要挾以及威脅等[1];第二,借助于信息網絡實施強迫性交易,迫使他人完成交易行為,且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情節,導致構成強迫交易罪的情況;第三,在要挾、威脅他人基礎上實施索取財物的行為,這其中通過網絡信息進行;第四,編造虛假信息并在網絡空間加以發布。
國內現行法律在規制網絡空間方面還存在著一定不足,主要是因為刑法立法和司法存在著明顯的滯后性,無法良好適應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于網絡空間中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無法進行準確界定和處罰。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和優化法律法規,支持網絡空間掃黑除惡工作的順利實施并取得良好實效。
(一)強化技術控制科學預防黑惡勢力
從法律層面,針對網絡空間的黑惡勢力及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規制,需要注重做好充分的預防工作。面對網絡空間中較大風險的技術手段,需要積極實施充分可靠的備案制度和審批制度,而對于沒有經過全面備案的技術,特別是會給公民個人權利造成損害的技術,需要采用行政處罰的手段進行管控,從而提升網絡企業方面的思想認識和責任意識,加強行業自律。
(二)刑法層面實施掃黑除惡
切實加強黑惡勢力的犯罪防范工作,需要注重加強刑法層面的立法工作,并結合現實發展情況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治理網絡空間違法犯罪行為的過程中,要積極走上綜合治理之路。國內現行法律體系下,都是采用打早、打小方面的政策進行治理,在面對網絡空間掃黑除惡需求時,同樣也可以遵循此類政策,積極打造出更為和諧安全的法律環境,提升治理政策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并將其切實貫徹到實際應用環節中。刑罰是有效打擊網絡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各項治理政策的有效途徑。刑法存在著自身的運作規律,在適用方面也有較多規制,實施成本較高,同時在面對社會輿論方面的網絡犯罪行為,依靠刑法進行懲處并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此外,刑法所針對的掃黑除惡工作,具有較強的事后性,是以結果作為導向的,無法全面徹底開展全過程、系統性的治理工作,無法發揮科學有效的正面指導作用。因而在良好實施掃黑除惡工作時,應用刑法多是針對一些大型事件、情節十分惡劣且社會危害較大的案件,從而起到良好的警醒作用[2]。
(三)合理調節刑法和政策的關系
在具體開展網絡空間掃黑除惡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針對刑法和政策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調節。面對刑法在治理網絡犯罪行為的不足,需要注重合理使用政策,開展充分有效的預防管控工作,從正面做好引導,積極營造出更為積極正面的網絡空間治理環境。同時還要關注到網絡犯罪行為中的軟暴力情況,探討其和刑法法益方面的關系,盡管網絡黑惡勢力并沒有給予受害人以直接的暴力傷害,但是從人身權益、財產權利以及其他法益所受到的傷害來看,這類黑惡犯罪行為和暴力行為存在著較大相似性。針對軟暴力行為進行精確打擊,僅僅依靠著現行司法政策性文件還無法發揮應有作用,需要注重不斷修改和完善立法,在刑法中明確規定好軟暴力內容[3]。
(四)更新和轉變理念
在完善網絡空間掃黑除惡立法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著創新思想,更新和轉變立法觀念,從保障受害人的切身法益出發,關注到網絡時代、互聯網社會的基本特征,制定出更為適應新時期發展樣態的法律,科學創新法學理論,給掃黑除惡工作提供可靠依據和正確規范。
(五)構建網絡生態協同共治體系
網絡空間中出現的一些謠言和虛假信息,歸根結底是信息的不充分、不全面所造成的,為有效避免黑惡勢力給社會公眾造成的損害,需要提升社會公共信用信息的公開度和透明度,減少謠言的過分散布。推進網絡生態協同共治體系的有效構建,不斷提升網絡空間供給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等所引起的不良影響。同時要積極開展網絡倫理建設工作,發揮網信辦的帶頭作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都積極參與到網絡倫理守則的制定過程中,明確發帖規范。相關網絡平臺更是切實承擔起自身的監管責任,并由相關部門實施充分行政監管工作[4]。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網絡空間逐漸成為重點部分,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實際生產生活,我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到網絡空間方面的管控工作,積極采用科學有效的法律規范進行引導,將能夠起到良好效果。從網絡空間掃黑除惡實施現狀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較多方面的不足,影響到了實際掃黑除惡實施效果,需要注重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構建完善法律體系,強化法律規制效果。
參考文獻:
[1]崔仕繡.掃黑除惡進程中的刑法理性與法治路徑[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2578-2579.
[2]胡李霞,陳磊.強勢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開展[J].陜西畫報,2018(6):301- 302.
[3]王永浩.論懲治黑惡勢力的路徑轉向:由“打”到“治”——兼談基層組織建設在“掃黑除惡”中的地位[J].犯罪研究,2019(1):101-104.
[4]潘如新,朱蔚,吳小青,等.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檢察版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以基層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視角[J].犯罪研究,2019(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