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娜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應用急救護理的價值。方法 隨機選擇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收治時間不同進行分組,以75例于2017年6月—11月期間收治患者作為對照組(院前常規護理),另以75例于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間收治患者作為觀察組(院前急救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差異。結果 觀察組的搶救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t=-5.321,P<0.05;t=-5.852,P<0.05);觀察組的致殘率與致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6,P<0.05;χ2=7.167,P<0.05)。結論 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具有極佳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急性腦卒中;院前搶救;急救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3(c)-0150-03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Acute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SU Hui-n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Xinglin Branch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acute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 75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une to November 2017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pre-hospital routine care), and 75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rom December 2017 to May 2018.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ful rescu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5.321, P<0.05; t=-5.852, P<0.05);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fata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χ2=4.326, P<0.05; χ2=7.167, P<0.05). Conclusio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for acute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stroke; Pre-hospital rescue; Emergency care; Application value
引起急性腦卒中的主要因素為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其可使患者腦部出現嚴重的血液循環障礙情況,從而導致患者腦部神經發生功能缺失(局灶性)現象[1-2]。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及高致死率特點,其屬于急癥之一,大多患者發病后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口眼歪斜、驟然昏撲、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及智力障礙等[3-4]。由于急性腦卒中發病急促且一般是在院外起病,而救治此疾病的最佳時間是發病后6 h內,故有效及時的院前急救護理是至關重要的,其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提高搶救成功率與降低致殘率的作用[5-6]。因此,該研究隨機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進行分析在院前搶救中應用急救護理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收治時間不同進行分組,以75例于2017年6—11月期間收治患者作為對照組(院前常規護理),另以75例于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間收治患者作為觀察組(院前急救護理)。納入標準:①所有研究對象均經診斷為急性腦卒中;②所有研究對象或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字且該次研究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所有研究對象均為首次急性腦卒中發作,且發病后均存在口眼歪斜、猝然昏撲、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及舌強言蹇等情況。排除標準:①有心肝肺等嚴重疾病者;②有精神病史者;③有其他腦部疾病者,如:帕金森綜合征與老年癡呆等;④有惡性腫瘤、造血異常等疾病者;⑤有腦部手術史者。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6∶39,年齡54~78歲,平均年齡(66.5±3.4)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7∶38,年齡55~77歲,平均年齡(67.1±3.2)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院前常規護理,即接至120呼救后,立刻出車至現場,并于現場給予常規處理,包括評估病情、建立靜脈通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對癥處理等,然后將患者轉運入院采取進一步治療。
觀察組采取院前急救護理,具體為:(1)迅速反應與院前評估:接到120呼救后立刻發車,發車時間≤1 min為最佳,不應多于5 min,確保最短時間趕至搶救現場,以避免搶救不及時。護理人員在發車途中需與患者或家屬取得聯系,詳細詢問病情情況,如發病時間、發病過程、病史、肢體活動情況、意識情況及用藥情況等,以初步判斷患者病情,并叮囑家屬嚴禁移動患者,導致其急救方法,如清除患者口鼻腔分泌物、頭部墊高及冰敷等,同時維持電話聯系。在抵達搶救現場后需立刻評估患者的具體病情,并嚴格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意識、脈搏及呼吸等,還需觀察患者的瞳孔與神志變化情況,采用格拉斯昏迷指數(GCS)進行評估其病情,以制定針對性搶救方案。若患者GCS≥8分,需即刻轉運,在醫院進一步治療;若GCS<8分,可即刻進行院前搶救。(2)院前急救護理:若患者GCS<8分、處于昏迷狀態及生命體征并不平穩,則即刻進行急救護理,包括迅速開通靜脈通道、維持呼吸道暢通及對癥處理等,具體措施為:①呼吸道護理:使患者處于平臥位,將平木板放置在患者背部,解開其褲袋與衣領(避免出現呼吸道窒息情況),同時使患者頭部偏于一側,以清除口鼻腔分泌與與異物,若患者存在舌后墜現象,則給予放置口咽通氣道(避免舌后墜導致呼吸道阻塞造成的窒息);若患者存在抽搐現象,則需在其口腔中放置開口器(避免舌部被咬傷)。護理人員需嚴密監測患者的股動脈搏動、呼吸機脈搏情況,若發現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情況,需立刻行氣管插管,并快速連接呼吸器(確保呼吸正常)。②開通靜脈通道:確保患者呼吸暢通后,需迅速開通靜脈通道(≥2條),開通成功后需注意避免患者晃動以致靜脈針頭脫落。③對癥處理:若患者存在明顯的顱內壓增高情況,則需給予甘露醇250 mL快速靜滴(靜滴速度以120滴/min為宜)以使其顱內壓下降,同時給予其物理降溫,如放置冰袋于頸動脈處(可有效使局部溫度降低從而達到保護腦細胞目的);若患者存在明顯的血壓增高(BP>220/120 mmHg)情況,則需采取硝普鈉以使其血壓降低;若患者存在劇烈情緒波動情況,則可使用鎮靜鎮定類藥物,以使其保持情緒穩定。(3)轉運途中護理:在患者病情穩定后,立即轉運至醫院,以進一步檢查救治。若患者有清醒意識,則指導其靜臥,并可適當給予其頭部抬高;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則需去枕平臥并使頭部偏于一側,以避免發生誤吸情況;若患者存在疑似腦出血情況,需使其頭部抬高約30°,以減輕腦水腫。另外,需囑咐急救車司機盡量保持平穩行駛狀態,以避免大幅度顛簸,并注意使患者頭部位置處于急救車相反的行駛方向,以避免血液再灌注(因急剎車所導致),同時需妥善固定患者的頭部,護理人員還需注意提供頭部保護,以避免出現頭部振蕩情況。在轉運途中護理人員仍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如瞳孔、意識、脈搏及呼吸等變化情況,并采取供氧與輸液等措施,且與醫院做好溝通工作,以提前完善相關準備,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告知醫院急救人員患者的各項病情情況,如病情變化、用藥及病史等。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的搶救效率,包括從接到呼救至進行院前急救護理時間與從接到呼救至入院接受進一步救治時間。②對比兩組的致殘率與致死率。
1.4 ?統計方法
全文所有計算數據均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實施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搶救效率
觀察組的搶救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致殘率與致死率
觀察組的致殘率與致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屬于腦血管疾病之一,其具有明顯的三高特點,即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及高致死率。如今,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大多患者最終會伴有程度不同的殘疾情況,臨床中最為常見的是缺血性腦卒中,此類患者一般為驟然發病,且病情發展極為迅速,由于其是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而造成的腦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腦組織大多出現缺氧與缺血情況,從而使患者腦部神經發生功能缺失(局灶性)現象,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9]。有相關研究發現[10-11]: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而言,越早實施搶救護理措施,其搶救成功率就越高,且預后效果更好,在實施搶救護理措施后將致殘率降低至50%且致死率降低至5%。因此,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應用急救護理是十分關鍵的。
院前急救護理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搶救患者的成功率,其可在院前有效及時的救治危重患者,從而使其安全的進行轉運至醫院接受更進一步的救治[12]。該文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搶救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院前急救護理可有效提高搶救效率(縮短從接到呼救至進行院前急救護理時間及從接到呼救至入院接受進一步救治時間)。這是由于院前急救護理具有科學規范的護理程序,如出車途中的迅速反應、院前評估、院前急救護理及轉運護理等,充分利用了每一秒時間對患者采取搶救措施,并可通過電話加強了患者或家屬正確認知急救方法,從而避免了錯誤的急救方法導致病情更加嚴重,如搖晃、拖拉及自行坐車去醫院等。另外,還通過電話指導患者或家屬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為急救人員爭取到了寶貴的搶救時間,同時節省了院前急救的時間,這對于搶救患者十分關鍵。該文研究亦發現:觀察組的致殘率與致死率分別為46.67%、5.3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1.33%、17.33%(P<0.05),提示院前急救護理還具有有效改善預后效果與提高搶救成功率作用,由于院前急救護理可有效縮短搶救時間,從而使患者更快的得到治療,而搶救急性腦卒中的關鍵就是時間,故院前急救護理最終可達到提高搶救成功率與改善預后效果的目的,與上文所述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而言,應用急救護理于院前搶救全程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極大程度地為后續治療贏取了時間與機會,從而提高了搶救效果,顯著降低了致殘率與致死率,進而保障了患者的預后效果與生命安全,故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具有極佳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唐玉清,王燕.急診快捷護理路徑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124-126.
[2] ?徐琴,黃蔚萍,王飛, 等.團隊工作模式在急診靜脈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9,14(2):129-132.
[3] ?周騰飛,李天曉,朱良付, 等.移動卒中單元在急性腦卒中院前診療中的應用現狀[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8,52(6):486-488.
[4] ?李云婷.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3):131-132.
[5] ?李宏.急性出血性腦卒中35例院前急救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0):112-114.
[6] ?潘璐,謝小華,譚薇, 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急診靜脈溶栓干預措施及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7,31(9):1079-1082.
[7] ?梁瀟,楊莘,常紅, 等.設立急診護理組長提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效率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 18(7):519-522.
[8] ?江行舟.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8):116-117.
[9] ?高帆.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2):139-140.
[10] ?支少敏,房國祥,劉力華, 等.急性腦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方式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23):128-130.
[11] ?錢細友,蔡海榮,黃秋萍, 等.優化的急診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3):562-564.
[12] ?李寧.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9):134-137,142.
(收稿日期: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