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農村電商 在線法律服務平臺 “互聯網+”
基金項目:浙江萬里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項目編號:201810876031)研究成果。指導老師:唐先鋒。
作者簡介:馬鈴珠,浙江萬里學院法學院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2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89
(一)農村電商法律服務需求現狀
多數由農民轉型為網店店主的農村電商,僅通過電商平臺集中指導,學會了如何利用互聯網銷售農副產品。其在銷售過程中遇到各種法律問題時卻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解決。這對渴望通過電子商務進行農業升級、獲取更多利潤的農村電商而言,可能埋下了重大法律隱患。而一些電商企業駐村點,多局限于僅指導農民如何通過網絡開展經營活動,無法提供相關法律咨詢及相應法律問題的解決辦法。農村電商在法律方面的需求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與日俱增,駐村法務幫扶供給卻仍處于空白狀態。
為此,課題組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大青和東洲兩大農民電商居集村(共308戶)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走訪過程中,問到相關問題,村名們滿臉的無可奈何。其中,陸師傅是杭州市富陽區大青村的草莓種植戶,互聯網的發展,陸師傅的草莓從路邊擺攤“轉移”到了社交媒體與電商平臺進行售賣。他向我們表示在互聯網交易過程中雖然相關訴訟不多,但是遇到的法律問題不少,經常是無處可問。造成此種情形,一方面,大部分律師事務所欠缺專門的電商法律律師,只能詢問普通民事律師,但其對電子商務卻不夠熟悉;另一方面,富陽區雖作為杭州市的第九區,但律師事務所并不多見,且相關費用不低。
(二)農村電商法律服務供給現狀
1.在線法律服務機構運營模式
國內自2007年以來成立仍繼續運營,依托網絡信息技術,區別于傳統律所,仍在法律范疇內提供服務的相關法律服務機構約70個左右。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單純的線上服務。包括合同起草、合同審核、合同模板提供、法條的及時更新與查詢服務、以及初步的免費咨詢等服務。主要有易法克、愛合同等。
(2)線下服務產品化后的線上銷售。對企業提供法律顧問服務,對個體用戶推出個人法律咨詢、婚姻遺囑等服務。一般以線下律師事務所為基礎,如法海網,其核心人員為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與阿里巴巴成員。也有將律師的時間進行量化(線上咨詢+線下服務)后,進行銷售的。主要有小微律政、易法通等,其主要通過對小微企業的公司注冊、注冊商標、財稅服務等一系列的產品,逐步形成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行業習慣。
(3)中介商服務平臺。平臺接收案源,分包給律師,或是平臺整合律師資源、建立律師庫,由客戶進行選擇。主要目標是:協助律師找案源,幫客戶找律師。其中,52家平臺采用此模式,占比達75%,模式為:律師庫+(部分或全部)免費法律咨詢。律師庫應成為“找律師”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基于互聯網的律師庫不免面臨信任危機,使得用戶不知亦不敢輕易選擇。法律咨詢中,用戶不知如何正確歸納和提出問題,往往比較“故事化”,平臺欠缺對此的引導和幫助,導致效率不高。
(4)復合型法律服平臺。基本是以上三種模式的排列組合。此種模式更為全面、靈活性大,相對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
線上法律服務平臺具有如下特點:相較于線下律所,收費更低;借助信息技術,能更好的整合資源;全領域覆蓋和生根分領域并存; 模式雷同與不斷創新并存。
2.農村電商法律服務較為欠缺
國內線上法律服務機構鮮見農村電商法律服務模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已經實施,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更明確的法律保障,但目前國內線上法律服務平臺未能很好地為農村電商提供相應法律服務,造成農村電商線上法律服務空缺。不僅如此,現階段,我國農村電商線下法律服務也較為欠缺。
就國內農村法律服務體制而言,一般僅在鄉鎮一級設立司法助理員。下面就其與農村電商法律平臺的專業電商法律人才“啄木鳥”進行具體對比分析。

表1
從走訪記錄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比較為農民電商們所知悉,仲裁委員會和公證處也被一小部分人所知道。交易活動中遇到法律問題,農民電商們仍不知道該找“誰”。
線上平臺雖提供線上法律服務,但多為線上交流,不能更好地了解事實經過,且幾乎沒有線上平臺提供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包括跨境電商),僅提供日常刑事辯護、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知識產權、行政糾紛、醫療糾紛等。可以說現行法律服務市場并沒有專門對農村電商的法律服務供給。
(一)農民電商分布廣、發展水平不高, 難以集中利用資源
農村電商群體人數龐大,分布零散且整體專業素養、知識能力比較欠缺。其萌芽于農村,基礎條件較差且起步較晚,相應配套建設未同步跟進,現階段農村電商總體發展水平不高。
(二)可借鑒經驗少,需“摸著石頭過河”
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屬新興行業,專職農村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或相關機構較為欠缺,現有線上法律服務平臺(法律在線網、部落網、法援網等)均未涉及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專門的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欠缺。
(三)前期投入大,收益回報慢
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建設需要大量專業人才的引進、村基站的建設及線上平臺建設和維護,這些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秉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理念,相關法律服務收費亦不會很高。
(一)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1.農村電商發展需相關法律服務、法律平臺的保障
農村電商發展與運營中面臨的電子合同簽署及風險預防、電子支付法律問題預防與處置、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與風險防范、電商糾紛預防與處置等相關的專業性法律服務工作需要得到專業的解決辦法。
2.農村法律服務價格與經濟發展不平衡
服務費用普遍較高成為農村電商尋求法律服務的“攔路虎”。實地走訪中發現,富陽區律師事務所一般以浙江省收費標準中的最低標準(3500元左右)進行收費。這遠遠大于農民電商在交易中獲取的利潤。就現階段基層法律服務的覆蓋程度、農村電商的發展需求等方面來看,建設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可能是讓農村電商花最少的錢來接受同等質量的專業法律服務有效手段。
3.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能提供專業、便民、高效的法律服務
農村電商法律平臺可由電商法律專業人員組成,通過線上線下——“雙管”,走進農村、走近農商;更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將更多法律問題常識化,讓預防走在前列,讓解決緊緊跟上。
(二)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可行性
1.國家政策對法律服務相關平臺建設提供了積極引導
2018年司法部頒布《關于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將普法教育與日常公共法律服務充分結合起來,以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同時,更加注重平臺工作人員法律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高低。線下,可每個村設一名法律顧問;線上法律服務網站,組建專家庫,為重大法律問題提供意見。
2.相關院校培養專業的電子商務與法律專業人才
2014年以來,國內陸續有17所高校設立了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主要必修課程:基礎數理課程、英語、計算機相關課程、電子商務法律、信息安全的技術與法律等,使得該專業學子具備了服務農村電商相應綜合的專業素質,能為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提供專業人才支撐與儲備。
3.線上農村電商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可依托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成果
2017年以來各省積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并取得一定成果。農村電商線上法務平臺若“借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之東風”,可通過開辟農村電商法律服務模塊方式,實現公共資源充分利用,也節省線上平臺建設及日常維護費用,為農村電商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一)引進專業電商法律專業人才,提供農村電商法律咨詢服務
十九大提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扶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系統、扶植社會主義法治國度。法制建設正在農村地區大力推進,但農村電商法律意識還比較薄弱,法律服務第一步應為其提供專業的電商法律咨詢,增強其風險防范意識和維權意識,讓其學會如何利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利及依法約束自身行為。
(二)“以村為點”設立 “啄木鳥”診所,提供精準化電商法律服務
在“電商村”設立由專業電商法律人才構成的 “啄木鳥”診所。促進專業的電商法律人才“走進農村、走近農商”,為農村電商提供精準法律咨詢、解讀相關農村電商法律政策,解決農村電商發展與運營中面臨的相關法律問題,切實維護農村電商合法權益。
(三)建立農村電商法務數據平臺
為更好促進農村之間電商法律問題交流,建立農村電商法務數據平臺能有效集合農村電商法務信息資源。各地“啄木鳥”歸納總結各地問題與對策,通過互聯網“連點成網”建立農村電商法務數據平臺,相互借鑒學習,提高農村電商法務工作效率,讓預防走在糾紛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