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潔 劉艷
關鍵詞 “一心雙環” 高校 志愿服務
作者簡介:李雪潔,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劉艷,寧夏大學黨委宣傳部科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00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性發表論述:“中國青年志愿者事業,是我們黨領導的共青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工作領域、服務社會需求的一大創舉”,“志愿者事業要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志愿服務工作作為高校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也是高校大學生品德素質塑造和培養的重要途徑。隨著高校對志愿服務工作的不斷重視,大學生開展和從事志愿服務活動蔚然成風,但與此同時,高校志愿服務工作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志愿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是當下高校踐行實踐育人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管理體系不健全
1.頂層設計不完善
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行機制的成熟與否。黨的十八大以來,志愿服務工作得到了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務院、教育部、團中央等先后出臺了有關志愿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管理辦法、服務條例等,對構建志愿服務體系、評價體系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對志愿服務的基本原則、管理體制、促進措施等作了全面的規定來推動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但就實際情況來說,各高校負責具體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的二級學院并未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色制定志愿服務工作方案而是直接組織學生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缺乏科學有效的運營管理模式。這種缺乏頂層設計和相應規章制度指導的志愿服務工作直接導致了粗放式管理。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組織者還是志愿者對志愿服務活動認識不到位,無法通過志愿服務這樣的實踐活動來實現德育的目的。
2.評估機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二級學院對于志愿服務活動成效的衡量缺乏有效的評估機制,對于志愿服務評估的內容和標準缺乏制度化和規范化,依靠個人感受進行評估的主觀性較強。在這種情況下,二級學院無法客觀掌握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成效、志愿者的參與情況、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面,就會導致志愿服務活動僅僅停留在走過場、流于形式,并未產生有效價值,造成資源浪費。
3.激勵制度有欠缺
良好的激勵制度對大學生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有著直接性的影響。雖然志愿服務的核心是自愿性,也強調主動奉獻精神,但據筆者對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大學生心理活動的調查了解,一定的物質或者精神層面的獎勵一方面能夠對他們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付出給予肯定,另一方面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繼續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志愿服務工作的常態化。而目前各個二級學院在志愿服務工作方面缺乏必要的激勵政策,無法更好地吸引更多的大學生持續性的參與到志愿活動中來。
4.物資保障不到位
雖然志愿服務活動是無償性的非盈利活動,但是志愿服務組織的日常運行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作為支持。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二級學院并未單獨設置志愿服務工作專項經費。各學院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的組織經費主要來源于學生工作經費或志愿者自籌,且經費支持有一定的數額上限,很難提供專業并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志愿者外出活動經費。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范圍、類別和積極性受到了極大地限制,直接影響了志愿服務質量,阻礙了志愿服務活動長期穩定的發展。
(二)志愿服務工作內容缺乏創新性,品牌化建設不足
1.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同質化嚴重
隨著高校對志愿服務工作的提倡,志愿服務活動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活動數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與此同時創新性卻相形見絀。大部分志愿服務活動還停留社會公益性、福利事業或者是高校內的一些志愿活動等老套路和舊方式上,活動陳舊缺乏特色。如:志愿服務形式單一、服務領域過于狹窄、同質化嚴重、志愿服務難以深入人心,甚至有時流于形式,淪為“快餐式志愿服務”,僅僅是為了志愿服務而做志愿服務,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2.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建設不足
大部分二級學院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領域屬于“基礎性”志愿服務,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并不高,沒有很好的挖掘和利用本學院學科專業特色,也很少開展基于學科專業的志愿服務活動,使得志愿者本身的專業能力無法在服務中得以展現,加之缺乏科學的、常態化管理,難以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活動。
(三)志愿服務工作培訓機制不完善
1.志愿服務工作組織者專業知識欠缺
通常情況下二級學院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由固定的志愿服務組織來組織開展,并指定1-2名教師對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的各項問題進行指導解決。但志愿服務組織者和指導教師也鮮少參加規范、專業化的技能訓練,作為組織者本身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無法更好的發揮其引領和指導作用。
2.志愿服務工作實施者缺乏上崗培訓
志愿者接受專業教育培訓是保證高校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目前二級學院對大學生志愿服務專項培訓重視不夠,往往是發布一項活動后通過大量的志愿者招募,簡單的從數量上組成一個志愿者服務團隊,直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從事志愿服務活動的志愿者缺乏必要的崗前培訓,水平參差不齊,對志愿服務的相關基礎性知識和專業性技能掌握不到位,導致無法從事專業性較強的志愿服務活動,大部分還停留在基礎性公益性的志愿服務活動。
(四)志愿服務活動行政色彩濃厚
高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往往由二級學院組織驅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來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的進行,對行政命令依賴性較強,志愿者更多的是被動接受。學生自發組織和開展的志愿服務較少,命令性、指示性的志愿服務較多,行政色彩較為濃厚。
(五)大學生志愿者自身素質有待提升
部分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是因為可以從中獲取某種利益,一旦其所需的某種利益被滿足以后就會退出志愿服務隊伍;部分志愿者僅僅是懷著一腔熱忱加入到志愿服務當中,但隨著熱情的褪去,其從事志愿服務活動的效率和質量也會大打折扣;部分志愿者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經驗和技能,志愿服務效果差強人意等。
本文所構建的“一心雙環”志愿服務模式旨在通過二級學院黨委層面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務體系,以此為主線指導以學生黨員和志愿服務組織為內環,廣大團學青年為外環的志愿者組建志愿服務團隊,通過專業培訓、科學引導等方法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具體措施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務工作管理體系
良好的頂層設計是做好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制度是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基石。二級學院在結合學院實際和學科特色、學生特點的情況下制定應制定志愿服務工作方案、志愿服務工作管理制度、志愿服務評估體系、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等。通過對制度的貫徹執行可以科學的引導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同時保障志愿者的各項權益。如志愿服務評估體系,一是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內容,如將志愿者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的表現、服務時長等作為評定工作的參考要素,其次可以通過對服務項目效果進行賦分和回頭看從而對志愿服務效果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進行經驗借鑒和下一步完善。二是要組建多角色的評估團隊,如志愿服務組織者、被服務對象等來保證評估的公平公正性。志愿者激勵政策可以和學生的評優評先、學分賦予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來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志愿者服務隊伍中來。還可以通過參考志愿服務組織對志愿者的評估結果對志愿服務者進行評星定級,被賦予不同星級的志愿者可以享受相對應的精神或物質獎勵等。
(二)探索“專業+”志愿服務工作模式,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志愿服務的廣度與深度是志愿精神境界的表達,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度與高度的彰顯。拓展志愿服務的深度,關鍵是要促進服務活動項目化,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首先,要緊扣社會服務需求、結合二級學院專業特色,發揮二級學院的專業特長,探索本學院“專業+”志愿服務項目,與其他公益性、基礎類志愿服務活動形成錯位發展,向服務對象、社會提供專業化、特色化志愿者服務。通過“專業+”志愿服務,可以推動志愿者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在開展志愿活動的實踐過程中進行進一步檢驗。其次,要在增強內涵上做文章,在實施過程上下功夫,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打造服務亮點,努力形成品牌效應。
(三)開展志愿服務教育培訓,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
一是通過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讓志愿服務走入課堂教學,利用好思政理論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課程,向大學生灌輸志愿服務基本知識,通過對志愿服務相關知識的學習,正確認識志愿服務,領悟志愿在當下的精神內涵,利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二是邀請專業老師、優秀志愿者代表到二級學院開展志愿服務講座或宣講,通過榜樣引領和樹立典型,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志愿者并尊重志愿者的工作,進一步鼓勵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三是合理利用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和電子屏、條幅等傳統宣傳載體,營造良好的志愿服務氛圍,在潛移默化中種下志愿服務的種子;四是定期組織志愿服務專業知識培訓,傳播志愿服務過程中所急需專業知識、技術和方法,通過培訓使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者掌握專業的志愿服務技能,打造專業服務隊伍,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提升志愿服務水平;五是充分利用青馬班、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等載體,傳播和樹立志愿服務理念,在思想上將志愿服務與國家的發展統一起來,進一步推動志愿服務的常態化。
(四)通過黨員帶團員,構建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服務格局
黨員作為高校開展各項活動的生力軍是富有活力、積極主動、素質能力相對較高的群體。通過發揮黨員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可以輻射周圍廣大團學青年。作為高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關鍵少數,深化學生黨員與普通學生的血肉聯系不僅可以讓更廣大的學生群體認同志愿服務理念,還可以通過身體力行號召其他優秀團學青年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通過高低年級的傳幫帶、黨員和普通同學之間的傳幫帶逐漸營造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服務格局。
注釋:
丁瑞萍.實踐育人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的規范化研究[J].高等教育,2019(10).
陳璇.大學生志愿服務研究——以石家莊高校為例[D].河北經貿大學,2019.
沈嬌.志愿服務對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6).
何曉梅.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