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摘要】信息時代下,電子科學與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國5G基站建設也進入高峰期,科技的不斷進步使電子產品成為當代必需,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便利,更帶來了新的生產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但目前電子產品市場趨于飽和,如何認清電子產品發展趨勢,把握電子產品發展周期,創新電子產品研發管理模式,利用核心技術保持市場競爭力成為當代電子制造企業的主要問題。本研究將從當代電子產品研發管理特點入手,并有針對性的提出適合當代電子產品研發的管理模式,為更多企業和個人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電子產品研發 管理模式 創新生產
一、當代電子產品研發特點
當代電子產品極大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為大家提供了諸多便利,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隨著越來越多電子產品的問世,其研發特點也逐漸凸顯:
其一,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生命周期短且每個階段變換快,隨著相關技術的優化升級,部分電子產品也需要做出響應的調整,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保持核心競爭力。
其二,用戶需求多元化,滿足市場/用戶需求是產品生產的初衷,同時也是促進電子產品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產品研發前,企業十分注重通過前期調研來獲取一手用戶數據來指導研發。
二、當代電子產品研發模式
(一)基于原型的快研發模式
基于原型的快開發模式主要應用在汽車等產品研發中,其研發模式的主要思路是整合傳統的控制系統設計方法,正確沿用書寫文字說明,用構建模型的形式避免出現文字說明中的概念模糊性與理解偏差度。在此流程中,工作人員會最大程度上摒棄傳統習慣,應用matlab等軟件從戰略大局觀的角度簡化對象模型,調整和優化模型中的邏輯算法和參數,應用仿真計算,加強對用戶的分析,從而更好滿足起需求。其大多時候要集聚集成化的開發環境技術,才能最大程度確保電磁產品的控制系統開發達到既定目的,壓縮生產周期,提高研發效率,從搶占先機的角度在市場中保持優勢。
(二)基于回收的逆向物流模式
逆向物流模式是目前較為常見且經典的研發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很明顯,在前期主要是駐足廢舊產品回收的發展,廢舊產品回收分為三個模式,其一自營模式,其二是聯合經營模式,其三是外包模式。這三種模式在發展中,都致力于做到資源利用合理化,利用精益管理的思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節約生產成本,同時又能提升產品質量,滿足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提高用戶回頭率和消費忠誠度,提升企業形象,做好企業的品牌營銷。就當代電子產品研發企業而言,很多企業在物流上缺乏優勢,如果可以采取上文提到的聯合經營模式進行研發,形成逆向物流,對于用戶淘汰的廢舊電子產品也采用共同回購,創造更高的收益。
三、當代電子產品研發管理模式優化措施
(一)提升電子產品研發過程的協調組織能力
協調組織能力是電子產品研發管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貫穿于整個項目管理的始終。由于電子產品研發過程中,信息繁多,大多電子制造企業要實現信息的內部流通較困難,這時候需要提升電子產品研發過程的協調組織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問題尋求有效的應對路徑,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各類風險。在協調中,應重點建立健全問責制度,在經理責任制的基礎上,增加項目組經理,實行雙領導制,每個成員各司其職,并在項目經理的統一安排下靈活開展工作。增強研發人員以及企業內部其他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在認同企業文化的同時,提升其企業歸屬感,提高工作動力和效率。同時,可以建立階段性的協調會議制度,在會議上,主要探討現階段電子產品研發的問題、進展以及后期部署,并協商建立各種保障機制來推動協調組織能力的提升,從而推動產品研發工作的開展。
(二)依托大數據建立產品研發信息庫
大數據信息庫有利于幫助電子產品研發管理實現數據可視化,真正利用研發數據實現價值化,從而加強對電子研發信息的采集和管理,目前,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將大數據應用在電子科研生產中,通過大數據生成報表、診斷分析、進行科學決策,幫助電子制造企業對研發進程有更深入和可視化的認知,同時通過對大數據的變化規律的認知,推動研發過程順利進行。大數據產品研發信息庫不僅可以將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決策信息反饋到電腦控制終端進行數據整合,更能建立可視化模型,檢測各種數據變化,適時對產品進行升級。大數據信息管理庫在電子產品科研過程中掀起了革命性的變革,不僅節約了部分人力資源、物力資源,提高管理準確性,確定數據來源,從不同科研生產的流程進行針對性的數據統計,樹立和整合統計指標體系,建立有關聯性的數據體系,整合生產環節的各項指標,方便對電子科研產品的多層次和多維度的信息數據查詢。可以說,大數據利用越來越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不僅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行業,各行各業的核心正在從“業務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
(三)注重電子產品研發的前期準備工作
電子產品研發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后續的各項流程順利進展的保證,在前期研發時,應綜合考慮本行業發展特征、前景以及客戶變化的需求等因素來不斷調整產品的研發過程。在電子產品研發階段,需要優先考慮用戶和市場的偏好和需求,在重視質量管理的基礎上,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和速度,為達到這一目標,應做到:其一,在電子產品的設計初始階段,充分考慮開發階段的會遇到的所有因素(包括機遇和風險),電子產品能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是基礎,同時也能提高企業收益率,因其在前期需要對技術進行全面評估,充分了解項目的可行性。
第二,由于電子產品研發具有特殊性,電子產品的開發過程更容易影響最后產出質量,因此在產品的研發環節需圍繞產品的性能,綜合多方信息作出判斷,該產品是否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如果不能則進入下面的第三點,即研發過程的反饋與糾正,這一點電子產品研發中十分常見,若在生產環節中發現其性能不能滿足市場的期待等,應及時調整方案或馬上停止產品研發減少企業損失,增強對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
參考文獻:
[1]郭世文.現代電子產品研發模式研究[J].電子世界,2019,(08):81-82.
[2]胡建霖.通信電子產品研究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過程及過程方法[J].通訊世界,2019,26(07):145-146.
[3]林劍斌.電子產品開發過程的質量管理問題研究[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9,(06):69-70.
[4]谷滿倉,蘇婕.淺析大數據思維在科研生產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航天工業管理,2013,(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