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玨
一、引言
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大規模普及應用,普通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教育的需求,教室在課堂講解的模式無法高效的解決實際問題。
慕課(MOOC)是近幾年蓬勃發展的大規模在線課程開發模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平臺血案則知識點,極大增加學習者的興趣。打破傳統的課堂學習模式。按照知識點分小節講解,化繁為簡,做到系統化。內容形式豐富緊跟社會發展,高校結和慕課同步翻轉課堂,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二、慕課和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是指教師在課堂外布置教學視頻給同學,學生在課堂外通過看教學視頻自學,在課堂上,教師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知識點的吸收和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恰恰相反,教師不必擔心學生層次不同,教學節奏不同,學生也不必擔心跟不上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步伐,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進行學習,并且通過線上軟件向老師和同學求助,時刻保持互動。視頻課程是翻轉課堂的第一要素,慕課的誕生應運而生,慕課是大規模的開放在線課程,有一定的制作水準,學生可以同過手機和電腦在線自行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可以更好的利用此模式。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專業解析
計算機網絡技術算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得課,分為基本概念、數據通訊原理、局域網概念和技術、TCP/IP協議。
為打造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開展實用性強、授課對象廣、市場需求大的慕課,實現資源共享,本校專業教學團隊依據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制作出知識要點明晰,短小精煉的教學課程系列,項目視頻包含具體操作和重要的知識點講解、還配合課件以及實驗任務單。
四、線上慕課:匠心精品,結合特色
線上課程良莠不齊,為學生精選出名師名校精品,配套出知識點和實訓項目任務視頻,結合本校本專業學科特點,基于學生的反饋情況和課程的學習效果,多年教學經驗和實施慕課翻轉課堂以來的教學效果,進行教學改革。
(1)慕課視頻。整理出一系列問題。教學團隊的慕課制作。課程選擇的教材要精品,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點進行梳理。視頻錄制要求少用文字,減少學生花在冗長的文字閱讀理解上,用最簡潔的文字解釋知識點,多用動態視頻動態效果圖,圖片圖例等讓學生可以一目了然的講解,梳理出知識網絡。
(2)學習環境和因素。機房全天開設,學生可隨時操作練習,提前一周布置項目任務,可討論,學生在一周時間任何時間段學習完成慕課內容,并可以通過平臺隨時和老師和同學提問和討論,讓老師及時掌握學生自學的情況,重點,難點的掌握和運用,平臺也會呈現出學生學習大數據。
五、線下高效,有針對性課堂組織學習活動
(1)成果分析:課堂上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并分析知識點掌握情況,評價和獎勵并行,讓學生自學也同樣有反饋,增強主動性。根據對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的掌握,提前備好課,掌握好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查缺補漏,把在討論中學生反饋的問題編排到上課內容中。
(2)課堂設計。進行啟發式提問教學,針對每個課題的提出,學生可自由組成學習小組研討,對關鍵問題進行突破加深理解,并讓學生自行串聯知識點,有助于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教師系統化知識點,以項目驅動為主線,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并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
翻轉課堂顛覆傳統教-學模式,以學-教模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3)知識檢測反饋。研討后教師布置習題,學生上機操作,檢測學生運用操作能力。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查缺補漏
(4)鞏固提升。課后針對知識點進行作業布置,強化知識點應用,加強學生的熟練度,和快速操作能力。
六、評價體系
積極探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和評價體系,針對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制定
(1)線上知識掌握情況(視頻學習,提問、答題、討論,重點難點測試,占分比15%)
(2)線下研討小組表現(課堂小組研討成果、回答問題、歸納總結,占分比10%)
(3)實踐操作能力(課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占分比25%)
(4)期末考試(50%)
通過有效的評價體系,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并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從真正意義上促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發展。
七、結論
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該專業未來教學的主要模式,我們在力求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仍有許多無法解決的因素,如部分學生自學的主觀性不強,自制力較弱,影響學習效果。學生和教師互動性不夠,如若回答全班同學提問,教師工作量極大,也未必能及時回答,,教師工作量如何界定?未來我們還有很多要探,作到求實求精。
參考文獻:
[1]蔡文璇,汪瓊.2012:MOOC元年[J].中國教育網絡,2013,(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