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功補償技術是一種較為先進的電氣自動化技術,通過對該項技術的科學應用,能夠有效提升電氣自動化設備運行的穩定性,由此可看出,在當前電氣自動化中應用該項技術的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首先對無功補償技術應用的作用展開分析,然后探討該項技術的實際應用策略。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無功補償;作用;策略
無功補償技術相對于傳統的電子自動化應用技術來說具有更大的優勢,它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電氣自動化的進行效率[1]。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中應用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工作人員對電網領域的技術管理以及技術和電網的實際運用等。若充分運用無功補償技術,則可以很好地控制電能損耗,最終有效提升電路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1 電氣自動化中無功補償技術的應用作用
無功補償技術主要是指在同一配網線路當中安裝容性與感性兩種類型的負荷功率裝置,借助這些裝置的靈活運用下實現平衡輸出功率的作用。通過在電氣自動化建設中應用無功補償技術,有利于提高配電網的功率因數以及各類電氣自動化設備的運行功率,確保配網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比如,通過有效地利用無功補償技術,有利于利用容性負荷功率裝置等設備消除配網運行中的諧波干擾問題,提高電氣自動化設備的實際運行功率,同時也有助于減少線損率,降低電氣自動化設備出現運行故障的發生概率[2]。此外,通過在電氣自動化中合理地運用無功補償技術,還可以穩定電力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延長各類電力系統中電力設備的使用壽命,從而可以從整體上增加電氣自動化建設過程中的經濟效益。因此,在當下的配網建設過程中,為了確保配網運行的可靠性,有必要加快引入和應用無功補償技術。
2 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策略
在電氣自動化工程項目中,無功補償技術屬于一種十分先進的應用技術,對電氣自動化設備運行穩定性提升有較大的幫助。因此,當前應對該技術實際應用引起重視,從實際來看,可將之應用到真空斷路器、電容器、信號傳輸節點調節、電阻等方面,下面對各項應用做具體分析:
2.1 真空斷路器以及電容器方面的應用
無功補償方式在電氣自動化領域的應用應該有行之有效的運行方案以及管理制度,促使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領域實行更加有效的發揮。在電氣自動化運行過程中使用真空斷路器以及電容器能降低生產的成本,也能提升設備的運行效率。在電氣設備的實際運行過程中,電容器的電壓會在合閘的過程中瞬間增高,并且增高的幅度很大,這非常容易對電氣設備造成損傷[3]。另外,在實際運行中常存在一些開關應用壽命較短的情況,這較容易引起管理系統、運行系統受到限制,使得其投切處理難以順利進行,進而引發十分嚴重的補償問題。而在將無功補償技術應用到其中后,能夠較好的改善這種不良情況,在該項技術作用下能夠讓設備實現連續性投切,使自動化技術在應用中表現得更加安全可靠,同時也使整個系統運行具有更高的效率。
2.2 對自動化程序中的信號傳輸節點進行調節
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在對電氣自動化的發展產生影響,相關的電氣自動化技術人員應該能利用網絡技術對電氣自動化的生產過程進行智能化的管理,用以調節生產程序的節點。在管理自動化電力信號傳輸程序的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對這一工作進行定期的更新與設置,增加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當中的應用[4]。同時,工作人員還可以將電氣自動化管理過程中的耗能節點實施高效的轉化,以實現對自動化程序中信號傳輸節點的有效調節,進而實現電氣自動化行業的高效發展。
2.3 在電阻方面的應用
無功補償技術能把電流傳輸過程中的資源實施有限的轉化,利用多種電力調節的技術實現功能的轉化。在這其中無功補償技術可以實現機械生產電壓當中低電壓的自動調節,當電氣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的電壓較低時,智能系統可以對電阻進行相應的調節,降低電阻的強度,加快電流的傳輸,除了速度之外也將同時提升電流傳輸的強度,促進電阻的穩定,最終實現電壓的提升。
2.4 擴大電氣自動化的容量
電氣自動化的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將無功補償技術與各種電氣自動化技術進行融合,提升電氣自動化技術與無功補償技術的發展程度。無功補償技術可以對電力傳輸過程當中的低電荷與負電荷進行轉化,實現電氣自動化程序的使用效率[5]。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將會延長電氣自動化程序的使用周期,更大程度上提升了電氣自動化程序的生產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無功補償技術在實際的電氣工程中進行有效應用,能夠起到降低線損率、提升配網功率因素、安全性和穩定性的作用,從而讓相關設備運行故障概率降低。基于此,在當前在實際應用中,可加大對該項技術的研究力度,將其靈活應用于各類工程項目中,切實發揮出其價值和作用,最終推動電氣自動化建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苗苗,鄭月松,程龍,龔文蘭,甘通.基于直流側電容最小化的無功補償技術及其控制策略研究[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19,31(12):1-9.
[2] ?沈學良.電力電子技術與諧波抑制、無功功率補償技術研究綜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2):68-69.
[3] ?朱劍鋒,陳立東,劉磊.基于STATCOM礦井電力系統無功補償技術[J].新型工業化,2016,6(11):64-67.
[4] ?熊卿,張哲,尹項根,文明浩,王存平.新型配電變一體化靜止無功補償技術研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2,40(10):59-64.
[5] ?尚德彬,張思厚,馬勇,張慶玲,王美云,湯向陽.動態無功補償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電氣開關,2008(04):5-7+11.
作者簡介:李航(1989年6月7日)男,滿族,遼寧省葫蘆島市人,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電氣。
(作者身份證號碼:2107111989060744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