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皋
在初中教學中,各科教師們都在嘗試各種教學方法,以此盡可能的貼近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并不要求進行試卷考核,但是其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作為思想品德教師,不能因為思品課程不考試,因此而懈怠。需要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現階段的“學案導學”教學方法已經趨近于成熟,不少教師也都在使用該教學方法。因此本文簡要闡述如何讓“學案導學”成為初中思品課堂教學的助推器,以此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養成。
學案導學,指的是學生和教師通過教學學案為基礎,教師在旁進行引導教學,學生進行自學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教師和學生進行合作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方法中,教師的作用在于根據教材來設計教案,同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解答學生的問題,而學生則是通過教師的學案結合教材進行自學,有問題則詢問教師,或者進行相關的討論,從而得到答案。
3.1體現了學生的學習地位
教師采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徹底的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于編輯教案和對問題進行解答,學生有問題也可以進行討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造力。
3.2能夠和教師進行充分的溝通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難以有效的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從而也就難以適當的調整教學進度。在采用學案教學方法之后,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編輯相關的學案,讓學生自行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問題可以求教教師,也可以進行同學之間的討論。教師就能夠通過問題和學生在學習上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也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相關問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對一些問題進行專項的講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1明確學案目標
教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要明確學案的編寫目標,即學生要學什么,要怎么學,通過什么樣的角度去學習。因此教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需要根據所學的教材內容將學習目標給羅列出來。根據重要程度來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這個教學目標要能夠在學案中體現出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很明確的知道學習的目標。
4.2對知識進行梳理
教師在進行學案編輯的時候要體現對知識的梳理性。初中生很難自主的梳理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學案中要引導學生去進行知識的梳理,從而幫助學生區分或者牢記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在學案中設問,本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點有哪些?你覺得哪些容易混淆?如何區分等等。此外,在學案中引導學生去總結每天所學知識,比如在學案最后詢問學生在本節課學習中還有問題嗎?通過這種設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對所學的思想品格知識進行梳理。
4.3合作學習
學案的存在是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教師只是從旁輔助教學。學生在自學中難免會遇到困難,作為教師不能馬上去為學生進行講解,而是要通過學案去促進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從而自主的解決問題,如果學生通過討論也難以解決,那么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解答。因此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要注意留有相關合作學習的問題,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可能對于哪些問題感到棘手需要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從這些問題下手,選擇一些貼近生活,學生容易討論的問題放入學案之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合作學習。
4.4當堂檢測
教師在設施學案的時候要設計一些問題來對學生進行檢測,檢測學生在本次學案學習中是否掌握了學案中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檢測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于一些隱秘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發現并且解決。此外通過這些檢測,可以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在進行學案學習之后,能夠回答的出學案之后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會有一種成就感。
4.5總結提升
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要注意學案要對學生本次學習所學的知識有著總結提升的作用,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可以設計相關的問題。教師歸納總結本次教學學生能學到的東西,然后設計與生活有關的問題來讓學生盡可能的綜合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便能夠通過學案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
4.6學后反思
在學案中,教師在學案最后要讓學生進行學后的反思教學,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去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這種學后反思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通過學案導學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1學案教案化
教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首先要明白學案和教案的區別,教案是教師教學思維的體現,是教師在課堂上對于自己思路的引導方案;而學案則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方案,其表現方式大多是提問的形式,教師則是平鋪直敘的知識總結。或者說教案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而學案則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進行的。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教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不能將學案教案化。
5.2學案習題化
學案的呈現形式大多數是以問題的形式去引導學生去學習和記憶,在思想品德課中,學案采用問題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去思考,從而讓學生對思想品德有著深刻的認識。但是由于學案的表現形式是問題引導,從而有可能導致教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將學案習題化,這種情況下學案導學的教學方式不僅僅不能體現學生的學習地位,更可能的是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5.3學案脫離實際
教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要注意實際情況,從而能夠保證學生在通過學案學習的時候保持興趣。教師編寫的學案要符合自然規律,即由淺入深、由簡入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抱有充足的興趣,從而能夠繼續學習下去,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結合之前的知識進行簡單的解答。此外學案不能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尤其是結合教材之后,學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更好的去閱讀教材,更加容易的去理解教材中的含義。因此學案不能脫離實際。
6.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進行學案導學教學實施的時候一定要堅定的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來進行教學。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要了解學生對于思想品德知識的了解情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學案的設計,保證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相應的學案。
6.2教師要維持課堂秩序
一個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一切的基礎,教師在進行學案導學的時候一定要維護好課堂秩序,學案導學需要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指定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方便課堂秩序的把控。此外教師也要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到討論當中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6.3要以學生為學習核心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采用學案導學教學法的時候,要讓學生盡可能的去領會在學案導學中體現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去學習這些學習方法,從而鍛煉學生的相關思維能力,解題思路,相關技巧等等。讓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思想品德課堂中所傳授的知識。
總而言之,教師在采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對于學案的編寫一定要注意不能將學案教案化、習題化,同時也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進行學案的編寫,保證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讀懂學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在課堂上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當中去,同時教師也要在合適的時候去幫助學生解答一下學生難以討論出結果的問題,保證學案引導教學的有效進行。
(作者單位:臨潭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