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淼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模式的不斷完善,在學校教學改革的推動下,老師們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適合各班學生學習情況的“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模式課堂,如何高效、科學的評價“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模式課堂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自2016年起,隨著“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模式的推廣應用,課題組成員通過調查研究,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逐漸形成了以下課堂評價標準:
課堂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課堂中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
1.1 知識技能
在課堂中依據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反饋程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重難點在于學生利用轉化的思想,理解三角形內角和180°。學生是否經歷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了三角形內角和180°這一抽象知識,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師課前的知識教學目標,思維是否流暢有條理,善于解釋、說明、表達所學知識。
1.2 數學思考
學生在“設疑自探”環節學習過程中,經過教師引導是否經歷了質疑、體驗、探究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激烈爭論,爭論中學生的見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以教學《反比例》為例,出示課題后,教師提問:“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學習關于反比例的什么知識呢”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回答“反比例的意義,判斷條件,正反比例的區別以及應用”這些題目經過學生獨立思考后,在之后的學習中他就會帶著問題去思考,“意義在哪里能體現呢?判斷條件又怎么去找關鍵詞呢?”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
1.3 問題解決
此環節重點評價“解疑合探”、“質疑再探”兩個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反比例》中教師預設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中的表格,你能在表格中發現什么呢?”拋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表格找規律,有了之前學習的基礎,在觀察表格時,會很自然的注意到底面積的量從左到右觀察在逐漸擴大,從右到左觀察在逐漸縮小,而水的高度在變化方向相反;并且底面積與高度的乘積一定。教師注意觀察這些規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是否能找出來;在提出大膽猜想后,學生是否能主動驗證猜想;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否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概括出規律。在此過程中主要觀察是否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并有同學補充說明;是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1.4 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的評價應依據課程目標的要求,評價的主要方式有課堂觀察、活動記錄、課后訪談等。“應用拓展”環節,學生通過質疑、探究、總結歸納的過程,學生是否能掌握本堂課的重難點,并熟練應用。在環節總結“通過學習你掌握了什么?”說說收獲,學生是否能在他人的幫助下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并有滿足感。
2.1 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評價主要是教師展現出的教學設計是否科學有效。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是否創設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教師利用教具同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利用轉化的思想,把圓錐的體積轉化為探究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的關系,通過實驗得出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引發學生的思維矛盾,無法直接解決圓錐體積問題,只用利用轉化思想,把圓錐體積轉化為探討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關系來解決問題,再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經歷了大膽猜想驗證的過程展現出了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2.2 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堂中體現教師的組織、引導、合作作用。
教師的“組織”體現在:教師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并在在教學過程中,能科學合理的創造性運用教材,優化內容,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活躍的課堂氛圍。
教師的“引導”主要體現在:課堂中教師是否有富有啟發性的講授,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好奇心,提出問題;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合作學習,教師通過恰當的歸納和示范,使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教師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合作”主要體現在:教師利用有吸引力的語言和科學有效的板書,與學生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參與學生“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模式的各項活動,與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成果。
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模式數學課評價標準量表
抓好重點的捷徑,教師們將閱讀抽絲剝繭,然后做成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長久地訓練,學生們也可以自己動手構建思維導圖,增強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3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英語課程預習中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英語教材的預習中,可以幫助學生篩選、明確學習目標,幫助完善構建英語學習過程,構建英語基礎知識,達到形式和內容的融合,最終幫助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了解英語課程所講話題、話題相關知識以及所需要理解的詞匯,幫助學生把握英語所講課程各要素之間的理解、表達、運用之間的邏輯關系。思維導圖英語于學生預習中,可以遵循以后步驟:(1)讓學生準備A4 紙和三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筆。(2)通過預讀階段,讓學生對所講述內容有整體感知,并找對中心話題,明確中心話題之下的子話題。(3)整理重點詞匯,了解英語詞匯所出現的語境及應用方法。(4)讓學生根據自身畫圖能力,整理出話題邏輯關系,在每一話題下標注重點詞匯,并對詞匯給予解讀。(5)讓不同學生呈現導圖,互相借鑒,教師在學生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豐富課程內容認知,協助學生解決在英語知識理解表達中的不足。(6)指導學生進一步完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深入歸納整理,訓練學生自主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知識建構能力。
(作者單位:天津市耀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