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番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社會發展過程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主要源于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以及專業性質的不同,可以為社會的發展趨勢帶來了更多的市場競爭力。而面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方式和教學課程存在的基本問題,需要改變和提高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背景。尤其是在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之下,需要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才能夠促進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為社會提供更多的人才。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得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這也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以及時代的發展變化,高職院校為社會的需求提供更多的人才需要。積極的探索在大數據背景之下的教學改革模式才能夠提高社會的競爭力,大數據的應用不僅僅給予高職院校的課程的教學模式和內容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同時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大數據不僅僅可以通過數據的整理以及手段可以進行和開展教學改革,同時也能夠通過了解大數據的時代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的認識到在大數據的背景之下教學課程改革存在的基本問題,從而有效和有針對性的開展措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教學互動較少。從事高職教育的管理者和廣大一線教師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價值存在,也沒有意識到它對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作用,這勢必會阻礙高職教育的發展。因此,高職教育的管理層和廣大教師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思維意識,學習和掌握大數據先進信息技術,并將之運用到高職教育實踐中去。學校還要通過制定鼓勵政策、培訓交流、教學考核等措施,促進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字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活動。要從思想意識和工作實際兩方面促進教師建立大數據教育觀念,要讓教師真正地認識到大數據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
第二,由于硬件和軟件的差距造成了教學資源的匱乏。在目前大數據的背景之下,信息化的發展迅速以及共享資源促進了高職院校積極的引入軟件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以及在財政上的支持有限,高職院校在網絡平臺上的學習資源以及課堂上的專業化建設,無法實現真正的網絡共享,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在學習上出現困難。因此,這對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求知欲望以及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產生了一定的限制,這就需要通過多媒體技術引入到學習資源的優質,以更大的教學資源和價值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建設,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在視頻以及課堂展示當中提高課堂的效率,但是由于高職院校針對于信息化程度的認識不充分,從而影響了師生之間在學習資源上的利用率較低。
第三,教學專業化程度較低。國家開設高職院校的主要目的是與普通院校具有一定的差距,高職院校是為了培養技術性以及創新性的人才,一方面是為了社會提供更多的人才技術,同時也是為了使得在教學過程當中促進高職院校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對于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部分的教師在培訓過程當中僅僅針對于理論具有很熟悉的程度,但針對于實踐操作能力卻無法進行專業化的教學。這就需要學校聯合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基本狀況現行相關的調查研究,使得教師能夠對于企業的人才需求具有充分的了解,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培養。理論與實際的脫節是在大數據的背景之下,需要充分的利用計算機的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尤其是教師針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實踐來進行操作性的手段,這就需要借助大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能夠創造更多的教學手段,從而有效的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教學相互結合,以最新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更多的去了解技術的發展變化以及專業化的基本程度,有效的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一,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在高職院校當中,為了促進學生課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習的興趣,教師要主動的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不僅僅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可以發現學生存在的基本問題,同時也能夠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以及思維的鍛煉,使得在師生共同交流的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在實踐當中發現自身的問題,從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因此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實現學生對于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學上的任務的完成。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為主體的信息化技術為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條件,表現為數字數據急劇增長,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它使高職教育教學面臨新的環境、新的觀念、新的實踐。這需要高職教育工作者運用大數據時代個性化的思維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構建多元化的教育環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教育”。
第二,提高對于高職院校信息資源的共享。高職院校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堅持校企合作,促進畢業生就業。然而,大數據的發展變化以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高職院校專業的科學設置與調整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實現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目標,科學合理的專業設置、及時準確的專業動態調整成為了學校關注的重點。高職院校要通過信息化的背景,以大量的知識共享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師資力量以及學習教材,創建一支專業化的學習隊伍,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在師生共同促進的過程當中,需要學校購買一定的學習資源,將最大的限度利用于資源共享之上,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寬廣面,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對于自己知識的更新以及改革的教學進度都提供了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尤其是可以結合企業的人才需求,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社會發展人才。
第三,實現教學的專業化改革。高職院校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以促進社會的進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過程當中,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基礎,同時也需要在社會實踐當中,尤其是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進行相互的學習,通過校企之間的聯合來培養學生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程度,才能夠使得學生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提高自己的教知識能力和社會的實際發展需要來開展教學改革。并且教師在社會的推動之下能夠實現對于教學專業化和職業化的進步,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性人才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在加強學生到學習過程當中發展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在大數據的背景之下能夠結合數據的分析以及信息化的資源建設促進教學課程的改革,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能力。教學模式的改變需要在信息技術以及網絡資源發展的情況之下,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尤其是可以通過網上下載視頻的方式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在大數據的特點之下,能夠使得學生比較直觀和形象的了解大數據在教學當中存在的魅力,從而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效率,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能夠通過自身的學習以及專業化的程度加深對和培養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學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更加主動和積極。
總之,“互聯網+教育”的意義并不等同于簡單地把最好的課程、最好的教學資源放在網絡上即可,而是應該通過多元化、多樣化、多形式、多結構的知識框架與內容,讓每個人都能通過教學激發興趣,實現自我。大數據的技術變化需要高職院校及時的更新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改革方式,通過大數據的形式可以記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尤其是針對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授課。一方面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需要結合學生以及專業基本情況制定課程到基本內容才能夠有意義的實行和開展因材施教,為學生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奠定重要的基礎。另一方面,在當前的大數據之下,高職院校的就業能力以及社會競爭壓力也開始得到了全面的挑戰,因此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教師積極的培養學生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全面掌握大數據帶來的信息化的變化以及課堂上的教學內容。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