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靜
摘要: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能幫助教師清楚明白地告訴學生如何去學,讓學生主動去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關鍵詞: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設計;自主學習
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
新課程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了出來。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這需要教師引導課堂活動從“教師教”走向“學生學”,從“被動學”走向“主動學”,從“教師課堂”走向“學生課堂”。以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能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保證高質量的課堂效果。能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導作用。
一、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的設計思路。
提出問題-指導方法-學習探究-小組討論-展示反饋-適時點撥-鞏固練習,是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的設計思路。這是符合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的設計思路。通過一段時間的導引學習訓練,學生自然就學會了自主學習,學會了自己提出問題,學會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此過程中,不僅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能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與創新。
二、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的設計原則
設計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是建立在學生“愿學”、“樂學”、“會學”的基礎上。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充分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充分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學,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設計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的準備工作。
(一)學情分析。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心理、學習態度和接受程度,同時還要考慮環境的影響。這樣才能充分估計到學生與教材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
(二)教材分析。教師應吃透教材內容所占的地位,整體結構、主要線索以及縱橫聯系,從而構成知識鏈、形成知識網;教師應明確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把握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緊抓教材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把握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實現“因材施教”。
四、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的結構設計。
(一)學習流程:1.課前自主學習。2.合作交流。3.課堂達標。
(二)學習內容:通過任務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通過自學、互學、展學以及課堂檢測來完成課堂教學。
(三)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指明學習路線,學生要按照這樣的路線去實踐、去探究。學生在既定的路線上自主地去控制自己的學習速度、深度和廣度以及學習的策略和具體細節。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僅僅是個輔助學習的工具。
五、設計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的注意事項。
(一)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不僅要有學習目標,還要有學習過程指導,要為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學習的學生指明一條易學之路。
(二)在設計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門檻低,臺階小”。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跳一跳便能達到,從而增強邁進下一個階梯的信心和動力。
(三)所謂“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學會方法,走遍天下。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不僅要教會學生學到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中要明確指示學生如何讀書,如何看圖,如何跟讀,如何做標記,如何思考,如何討論等等。
借助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教師隨時把握和調節學生學習的環節和節奏,并根據教學環境的變化隨時給予幫助和點播,成為真正的啟發者、點播者、誘導者,促進學生知識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學生在教師動態點播和課堂導引活動學習單的書面指導下,通過自學、互學、自我鉆研、小組討論、探究、研討融入到學習的每個環節中,成為了學習的真正主人。
(作者單位:成都市華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