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玖錄
【內(nèi)容摘要】新課程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新課堂下的主流方式。新課程理念的實施,為課程教學帶來了生機。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的學習與成才打好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教師? 轉換角色? 學生? 主體? 合作
在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走進課堂。語文課的地位越加突出,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目標要求更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保質(zhì)保量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zhì)量呢?筆者認為,教師應準確地把握教學模式,靈活多樣化地安排課堂結構,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自主性地開展課堂教學。
一、轉變教學角色
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學中要“用活”教材。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對自己進行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xiàn)及其行為依據(jù),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
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和學生,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zhí)行課堂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發(fā)展、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的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課程的過程。這樣人人參與的交往,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則由居高臨下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當今課堂出現(xiàn)了許多新穎的教學方法,這對推進素質(zhì)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也日益顯現(xiàn)。可是,這并不等于我們可隨意撿起一種方法就能起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呢?新課改告訴我們,適宜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
1.對學情要知底
孔子說:“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年齡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習情況,教師采用與之相匹配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喜歡采用“質(zhì)疑——探究——釋疑——提升”的教學方法。可在課堂活動中,學生面對一篇課文,老師讓學生閱讀文本,提出問題,可學生提不出問題或者提出的問題無質(zhì)量,何以出現(xiàn)如此被動的教學局面?教師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因為大家都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難。對基礎薄弱的班級采用探究法教學,無疑為學生的學習設計人為障礙。改變這種狀況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取消質(zhì)疑、探究兩個環(huán)節(jié),直接從釋疑環(huán)節(jié)開始,變質(zhì)疑型為引導型。
2.對教學要求要明確
所有的方式、方法、手段都是奔著目標去的,目標不同,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宜不同,目標大,要求高,難度系數(shù)相應增大,這時手段方法應相應地“高明”一些。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將“高要求”分級處理,逐級提升。總之,一切教學方法都應圍繞學生的學法而設計,拋開學法指導,教法意義將不復存在。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模式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模式”不是僵化刻板的公式,沒有適用于任何范圍的“萬能公式”。倘若不加分析,機械模仿他人之“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嚴重的教學后果。每位教師須認真借鑒他人教學模式之長,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際,走一條適合自己教育教學的教學模式,即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錢夢龍說過:“我反對程式化,但是并不反對一定的模式。”當既有教學模式已不適時宜時,必須打破既有的固定模式,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模式。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擯棄以教師為主體的“理解性”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突出感悟、質(zhì)疑和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基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構建高效課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模式創(chuàng)新上,堅持新課程理念,著力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思維品質(zhì),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有效地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活動。
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學習通過將學生分組,成為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數(shù)學教育者應當強化合作學習教育在實際講授過程當中的滲入,繼續(xù)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本領,繼而經(jīng)過合作學習教學形式,使學生都可以進行合作討論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學會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要不斷改變教學形式,推行獨立,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
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為學生充分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留出時間。教師在傳授知識時,特別是在課堂上,要合理安排時間,給學生留點時間思考問題,使任何一個小組都能充分討論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得出結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構建高效課堂必須依托科學的教學模式,沒有模式的課堂是放任自流的課堂,但模式不能變?yōu)槌淌剑n有常而教法無常。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教學模式時,應當不斷進行研究與創(chuàng)新,以真正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收到實效。
【參考文獻】
[1] 陳瑞. 淺談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J]. 文理導航(中旬),2013(z1).
[2] 牛國強. 優(yōu)化科學課堂教學結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J]. 教育,2016(10).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安伏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