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祎天 鄔方磊 王原平
摘要:當下我國藝術設計行業發展迅速,市場的發展急需大量優秀設計人才。本文以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為例,提出“展教結合、學賽互促”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融入教學成果展示,引入各類專業競賽及項目,目的是為了提高專業教學效率,培養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雙高的設計人才。
關鍵詞:展教結合;學賽互促;教學改革
此次教學改革旨在學院中形成一套系統完善的“展教結合、學賽互促”的新型教學模式,并進行實踐與推廣,以展促學,以展促賽,有利于實現教學成果實踐化和市場化,是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學院專業建設和發揮專業影響力的必要措施。
一、“展教結合、學賽互促”新型教學模式的
1.實施基礎
在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領域,推行“展教結合、學賽互促”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教學成果實踐化和市場化以及提升課程教學成果的完整性、綜合性和應用性,這一點在一些獨立專業院校和實力較強的綜合性大學中已經實踐多年,在專業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于“展教結合、學賽互促”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本院攝影、視覺傳達等專業中已有一些實踐,在專業授課中融合競賽項目、成果展覽,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成果質量,其中學生作品多次獲得參與省級、國家級比賽的優異成績,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專業含金量。為“展賽教”相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的建立提供了良好基礎。
但是在學院中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穩定的教學模式,實施效率還不夠延續,所以進行此次教學改革是非常必須的。
2.實施保障
實驗創新中心平時負責實驗教學、創新項目、學院大型展覽的管理工作,還參與學校承辦的浙江省大學生攝影競賽和“徐肖冰”大學生攝影雙年展的組織工作。“展教結合、學賽互促”的新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實驗創新中心隊伍的管理經驗和優勢,實驗中心團隊也通過也和一些國家級、省市級、學校的相關教師、策展人及工作者進行了交流。為課題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設計藝術學院還得到了學校的支持,能長期使用和管理校美術館進行各類展覽活動,學校的其他展館圖書館、校史館等也可以申請為學生展覽使用,為“展教結合”提供了場地保障。
二、“展教結合、學賽互促”新型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
此次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成果展示方面的轉變,對學院各個專業進行實踐與推廣。“展教結合”的教學展示方式在學院中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展示意識和能力,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對有促進作用也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整體提高了學院專業學習的氛圍。
1.建立“展教結合”的教學模式+
“展教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打破普通的教學觀摩形式,利用美術館、圖書館等展覽場地進行實體展示,再結合線上推廣、合作展覽、校外展覽的形式使得教學成果得以更好的呈現,并宣傳和推廣。
1.1在課程展覽中組織學生策展團隊
在教學展示中選取課程學生組建一個學生策展團隊,負責展覽的規劃、宣傳等海報的制作、媒體宣傳、布展、撤展等工作,在平時成績中可以給與一定的分數鼓勵,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完成課程創作時更注重作品的完整性和展示性,也有效地培養學生綜合有效規劃及展示能力。
1.2完善教學成果展示平臺及管理制度
逐步完善教學成果展示平臺,除了美術館之外,開辟一些可以利用展示的空間,比如工作室及各個樓層走廊,提升學院專業學習的氛圍。對設備、展示臺、燈光設置、管理條例都進行完善和補充,并推出了優秀作品宣傳冊及一系列展覽現場和優秀學生作品的推送,還設置了收藏制度,進行了收藏證書及獎金的發放,保證教成果觀摩的順利進行。
鼓勵老師、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成果展示,對于一些優秀的課程展覽還會進行一定的資金協助,大型展覽還組織志愿者、實驗教師進行協助,包括加強安保人員及參展學生巡邏,培養學生的展覽及觀展意識,保證學院各類展覽的順利進行。給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
1.3開拓校外展覽合作和線上展示宣傳
因為學院展覽位置、影響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來觀展的人大都是本校師生為主,所以學院積極聯系與各類校外機構和場地進行合作展覽,也和一些單位、機構有了一些長期穩定的合作。
由于實體展覽的觀看有限,傳統的展覽方式不能滿足現在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在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很多線下展覽實行了限制人流、預約制等舉措,所以線上的展示和推廣開始被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所采用,線上虛擬展廳展示和線上推送宣傳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傳播宣傳手段。當下展覽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當下的新媒體技術,所以實體與線上相結合的新媒體展示平臺是當下藝術院校學生展覽發展的必然趨勢。
實驗中心統一將線下展覽在學院公眾號開辟專欄,進行線上展覽同步推廣,也鼓勵一些沒有場地展覽的課程進行線上展示,擇優向學校官微推薦。把精品展覽和學生作品推向社會、大眾,提升學院專業知名度,打造精品教學品牌。
2.推進“學賽互促”的教學方式
2.1注重競賽等項目的選擇
在教學中引入競賽項目,首先需注重分辨含金量高的比賽和展覽,分清主次總結出適合本學院專業學生參與的競賽項目,并推薦給師生們。
在展覽的選擇方面不要僅局限于針對大學生舉辦的各類競賽項目,也要擴大范圍,進行擇優推薦學生參與其他針對全社會的省級和國家級的專業展覽、企業牽頭的設計比賽、國際級專業比賽以及各類藝術展覽、藝術節等等。學生入選或者獲獎,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及社會認同感,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作品的競爭力,也對整個專業建設有良好推進作用。
2.2在教學中引入競賽項目
在專業教學中鼓勵教師注重教學與學科競賽、業展覽、企業牽頭的設計比賽、國際級專業比賽的結合或者直接引入,并進行針對性專業的指導和研究,也積極組織和推薦學生參與各項展覽競賽活動。
針對性的教學使得學生在完成課程作品的同時也能得到教師更有效的引導和修改,有效的提高了作品的質量和競爭性。這樣的方式也更加有利于促進教學與實際的聯系,有效促進教學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2.3對“學賽互促”的優秀經驗進行總結與推廣
實驗中心對于參與各類國內外相關比賽的學生進行歸檔記錄工作,對于一些成功案例進行宣傳和解讀,定期還邀請參賽獲獎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講座和線上宣傳與分享。
3、以“展教結合”為基礎,推進“學賽互促”的教學方式
3.1提升教學成果展覽質量,打造精品展覽品牌
實驗中心及任課教師對于教學實體和線上展覽的策劃、布置及宣傳方面進行指導和協助,提升課程展覽質量,努力做出精品展覽。
學院每年定期舉辦“分寸”畢業生作品展和“走進夏天”小學期實踐教學成果展示,視覺傳達專業近兩年還連續舉辦了學年作品集聯展,除此之外,還會舉辦一些專題展覽,如留校優秀畢業作品展、競賽優秀成果展等,同時也鼓勵線上展覽,提高學院專業教學效果和各專業的互動交流。
3.2在展覽中擇優推薦學生參與各種競賽和展覽
“展教結合”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整體質量,也有助于學生在課程創作的同時,更加注重作品的完整性和競爭力,在教學成果展中直接擇優推薦學生參加各類競賽項目以及各類校內外展覽、博覽會、攝影節、藝術節等等,進一步促進“學賽互促”開展,最終形成一套穩定完善的“展學結合、學賽互促”的新型教學模式。
三、“展教結合、學賽互促”新型教學模式的實踐成效
“展教結合、學賽互促”新型教學模式在學院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2019年學院課程教學相關成果的展覽每年平均已經達到25次,相比2016年約提高了一倍,學院與外校、校外機構的合作辦學辦展也逐步開展。
學生參賽方面也獲得豐厚成果,2017年后參與競賽學生總數每年均達200多次,并逐增加。2016-2019年省級比賽以上入選及獲獎數量分別為13、21、87、69次,取得跨越式進展。其中2017-2019年全國性及國際級競賽和展覽入選和獲獎達到139次,其中還有學生問鼎亞洲設計學年獎、德國紅點獎、EPDA歐洲設計大獎、美國IDA國際設計獎等專業性比賽,有效實現了專業教學成果的實踐和應用。
1.加強了各專業以及與外界之間的交流碰撞
學院積極推薦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大型展覽,多次參與學校校史館舉辦的浙江傳媒學院40周年校慶教學成果展等展覽,在杭州大劇院舉辦的浙江傳媒學院師生作品展覽等。
還極推進校外展覽場地的開拓與合作辦學辦展,2016年與桐鄉濮院羊毛衫市場管委會、法國高等設計藝術學院、法國圣利迪安高等設計學院合作進行小學期實踐并在濮院進行教學成果展示。我院與英國創意藝術大學合作辦學展覽還參與2017年麗水國際攝影節并獲得專家推薦展覽。選拔優秀學生作品參加杭州文博會舉辦的2019杭州設計新秀作品50強,7名學生入選。
線上展覽推送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線上展示已經在各專業、學院及學校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多次推送,點擊率最多每條可達千余次,得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展教結合”使得教學成果能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宣傳,還有很多學生通過線上的展示和宣傳進行了自己原創作品得到藏家的收藏和應聘及工作機會。
了學院各個專業師生以及與外界的交流與互動,實現更加多層次、全方面的課程觀摩展示與宣傳。
2.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及自主創新創造能力
“展教結合、學賽互促”的新型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發揮學生的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和提高組織、策劃、自我展示宣傳等各種綜合能力,培養適合當前信息時代下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學生貼合競賽項目主題和專業大展、商業投標等比賽進行實踐創作,更有助于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能力,激發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設計的作品也能更適應市場變化和社會需求,良好的實現了學生作品的實踐化和成果化,培養適合當前信息時代下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3.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提升學院專業學習氛圍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合各類競賽項目進行新型教學模式的實踐,有助于學生更加注重作品的完整性、獨創性及創新性,是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保持學院專業競爭力的良好途徑。
學生作品入選競賽和展覽,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社會認同感,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競爭力,也對整個專業建設有良好推進作用,學院在各展覽中挑選優秀作品進行留校收藏并頒發收藏證書,還給予一定的資金鼓勵,并在學院里進行長期展示,低年級的學生也能在觀展中得到學習和交流機會,展覽環境的營造也促進了整個學院良好專業學習氛圍的營造。
四、實施“展學結合、學賽互促”的新型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1.在推薦各類競賽時要注重競賽含金量,盡量選擇組織完備、認同度和影響力高的競賽項目,也要注意借鑒結合實力較強的外獨立專業院校和綜合大學的競賽經驗。
2.學生參展或參賽作品的質量存在一些參差不齊的情況,對于學生創作的選擇和制作應該進行嚴格的挑選,提升作品競爭力。
3.定期與參與師生進行交流反饋,收集經驗及意見并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出適合本學院專業教學的競賽與課程結合的教學方案。
4.完善課程展覽的硬件設施,雖然前期已進行了補充,但是相比一些專業院校的展館還存在很大差距,應該進一步對于展覽環境和設備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 賈萍.“以賽促學、以學促賽、賽教結合”—電子通信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電腦與電信,2012,(6).
[2] 彭燃.“展教結合”是綜合油畫專業打造特色的一種有效舉措[J],中國油畫,2011, (4).
[3] 賈思怡.關于高校環藝專業“學賽結合”項目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3, (6).
[4] 黃堅,袁燕.競賽課題引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價值探討[J],現代裝飾(理論),2012, (6).
作者簡介:
黃祎天,女,黎族,廣東惠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藝術設計類。
基金項目:
浙江傳媒學院2016年第十一批校級教改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