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霞 盧紅堅
【摘 要】本文分析精準扶貧與精準就業的邏輯關系,針對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實施精準就業對接精準扶貧的阻礙,提出以構建區域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協同機制為前提,精準組織,精準研究,精準布局;以實施個性化精準就業指導與服務為基礎,精準聚焦,精準扶持,精準培養;以校企合作共同實施精準脫貧為重點,精準對接,精準推薦,精準打造;以打造全覆蓋實習管理和就業指導的信息化平臺為保障,精準推送,精準服務,精準監管等教學建議。
【關鍵詞】西部欠發達地區 職業院校 貧困生 精準扶貧? 精準就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008-03
西部欠發達地區是我國扶貧攻堅主戰場,任務非常艱巨。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和城市經濟困難家庭,他們是職業教育扶貧攻堅的“靶向”目標,是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通過開展精準就業,落實精準扶貧任務,是實施貧困生“造血式扶貧”的有力措施,因此,探索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以精準就業實施精準扶貧的策略具有積極意義。
一、準確把握精準扶貧與精準就業的邏輯關系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貧困地區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2016年9月,他在北京市八一學校和師生代表座談中指出,“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扶貧的重要使命就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而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阻斷貧困現象代際傳遞”的利劍。
扶貧攻堅,就業為本。就業是實施“造血式扶貧”的最有力措施,職業教育是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成本低、時間短、見效快、受益長,因此,職業教育學校應幫助貧困生獲得就業技能和謀生方式,使他們逐步具備脫貧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從而改變貧困家庭的命運,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一般來說,就讀中等職業教育的孩子就業之后,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基本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2015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首次強調要“建立精準推送就業服務機制”,“精準就業”是對就業指導工作過程的每個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以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為核心,鏈接學校教育、企業需求、社會需要三個維度,以職業生涯精準規劃、崗位需求精準推送、供需信息精準匹配、困難群體精準幫扶為抓手,構建‘互聯網+就業指導教育生態”,使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的實質是“就業扶貧”,是貫徹實施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方略的體現。精準扶貧明確要求扶貧攻堅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靶向目標,在方法、手段、措施上精準到人到戶,落實個性化施策,在實施效果性上強調精準和可持續性。教育部提出的精準就業的理念與精準扶貧的內涵完全吻合。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以精準就業落實精準扶貧,兼顧“過程”和“結果”,“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在精準推進上下功夫,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要發揮職業教育在扶貧攻堅中的中堅作用,通過精準就業,實現貧困生“人職匹配”的高質量技能型就業,帶動貧困家庭脫貧,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模塊,關系西部欠發達地區精準扶貧的成敗。
二、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實施精準就業對接精準扶貧的阻礙分析
與我國發達地區相比,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總體比較薄弱,存在專業設置與人才市場需求匹配失衡的問題,貧困生就業觀念保守落后,就業競爭力較弱,精準就業工作的理念尚未全面樹立,就業指導工作專業化、信息化、全程化、個性化程度不高,實習就業的優質企業資源不足,因此開展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基礎薄弱、困難重重,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如何構建區域教育行政、教研部門、職業院校、行業企業之間協同互助的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機制,解決校際精準扶貧工作缺乏協同、校企扶貧工作明顯脫節的問題。如何加強各方交流與合作,應大力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搭建共享資源平臺,提升專業化水平,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如何提升西部欠發達地區貧困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當前影響貧困生就業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貧困生對社會和自我的認識不足,對就業信心不足,容易產生自卑、焦慮、怯懦的心理;二是如何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三是貧困生擇業就業的問題多樣化,產生更多幫扶需求。通過對廣西某市職業院校貧困生問卷調查顯示,56.69%的貧困生表示缺乏面試技巧,70.63%的貧困生認為就業信息量少,66.37%的貧困生希望學校提供知名企業實習就業機會。聚焦提升貧困生就業能力,實施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精準幫扶,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開展區域職業院校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的關鍵所在。
第三,如何打造精準就業扶貧工作隊伍。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專職教師少,師資短缺,而輔導員和班主任需要承擔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量大,缺少系統的專業化培訓,因此要從中調取一定的人力專門開展貧困生就業精準幫扶業工作難度較大。
第四,如何建設區域信息化實習就業服務平臺,實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實施精準推送,精準監管。改革開放以來,受到地域經濟和文化的影響,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學生一直有到經濟發達地區實習就業的傳統。但實習指導教師數量不足、學生實習點分散、異地管理困難等原因,導致學校對貧困畢業生實習的工作狀態、換崗、離職等情況較難掌握,難以實施動態跟蹤管理,對貧困畢業生進行畢業前就業信息精準推送、畢業后精準跟蹤服務的難度很大。因此,建設實習就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是破解這個瓶頸的應對之策。
三、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精準就業對接精準扶貧的策略分析
(一)以構建區域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協同機制為前提,精準組織,精準研究,精準布局
1.建立多方協同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組織協調職業院校、職業教育集團以及教育科研單位,調動職業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部門、職教集團企業和校企合作企業的積極性,統籌規劃,制訂工作方案,整合資源,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形成有效的運作機制和組織保障。
2.發揮“科研引領”作用,進行科學決策。教研機構要積極開展扶貧攻堅精準就業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提高區域扶貧工作的精準度和有效度,在充分調研的前提下,提供精準決策依據,指導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3.打造高素質隊伍,提升專業化水平。要切實做好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工作隊伍的設計和規劃,定期開展職業院校精準就業扶貧工作人員培訓,結合參與培訓人員的實際需求,開展國家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證培訓、精準就業相關理論知識培訓、扶貧攻堅工作理論和文件學習活動等。有側重地選派他們參與更專業、更高層次的學習培訓,鼓勵精準就業扶貧工作人員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認證,多舉措提高對貧困生精準就業指導的專業水平。
(二)以實施個性化精準就業指導與服務為基礎,精準聚焦,精準扶持,精準培養
1.建立貧困生服務數據庫。在做好貧困生臺賬基礎上,要逐步建立精準就業服務數據庫,收集他們的相關信息,包括學業成績、興趣愛好、家庭情況、職業能力、專業方向、實習崗位、換崗離職信息、就業意向等,有的放矢,為服務他們頂崗實習和就業推薦打下基礎。
2.開展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抓,根據貧困生身心發展特點,科學制訂教育目標,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提升他們的自我認識和自信心,塑造健全人格,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讓他們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態,迎接實習就業的挑戰。
3.落實個性化就業指導。堅持“立德樹人”,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重點,對貧困生進行職業精神塑造和價值引領,使他們在職業生涯規劃之中更具精神追求;對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發展特點、不同就業取向的貧困家庭學生,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和個性化輔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應聘技能訓練、職業傾向測評和分析、一對一就業咨詢、實習就業資源匹配,做到因人施策、精細培養和精準幫扶。
(三)以校企合作共同實施精準脫貧為重點,精準對接,精準推薦,精準打造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打造貧困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是最有效、最根本的造血式脫貧,是拔窮根的治本之策。專業技能是職業院校學生最重要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只有通過頂崗實習,在企業一線崗位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運用于生產實踐,才能真正提高專業職業技能,才能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主動有利的地位。區域職業教育扶貧攻堅精準就業必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必須抓好頂崗實習這一重要環節。
1.建立區域共享型精準扶貧實習就業基地。依托職教集團和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企業,遴選管理規范、實力雄厚、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建立精準脫貧就業實習基地,簽訂優先提供優質實習就業崗位、優先安排一對一企業導師、優先錄用和提薪的合作扶貧協議書,實現職業教育扶貧工作與行業企業扶貧工作精準對接。依托優質企業,形成“共享育人基地,共享實習指導老師,共享實習就業崗位”的資源共建共享,解決校際貧困生實習就業崗位資源不均衡問題。
2.提供“優質高薪”實習就業崗位。基地企業要優先為貧困生提供專業匹配、福利待遇好的實習就業崗位,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和上升通道,切實落實“造血式”扶貧。
3.校企合作打造貧困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職業院校要與基地企業共同落實貧困生的實習就業工作方案,明確職業技能培養目標;基地企業要優先安排師傅在崗位上進行一對一指導幫扶,優先安排他們參加技能學習培訓;學校要與企業共同嚴把實習考核關,引導他們立足崗位自覺學習提升技術,使他們在崗位上快速成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得以快速提高。
(四)以打造全覆蓋實習管理和就業指導的信息化平臺為保障,精準推送,精準服務,精準監管
1.實施信息化精準跟進幫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為實施扶貧攻堅精準就業提供信息化保障。通過電腦端和手機移動APP,搭建實時交流平臺,讓實習指導老師能及時了解貧困生的動態,為他們排憂解難;根據貧困畢業生不同階段需求和求職意愿,通過平臺精準推送就業政策、崗位信息,開展一對一咨詢,實現“一生一策”動態管理。
2.實施就業信息精準推送和匹配。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就業信息服務窗口,貧困生可根據就業意向和自身條件,在線查詢瀏覽招聘信息并選擇應聘單位;篩選引入工資較高的優質招聘企業,由實習指導老師進行信息精準對接,優先推薦給求職的貧困生,提高匹配成功率。
3.實施就業質量的精準監管。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就業質量動態監管,跟蹤了解貧困生實習就業的滿意度、就業穩定率、對學校幫扶的滿意度,對貧困生進行失業動態監測,及時分析研判貧困生就業情況,提供跟蹤服務。
【參考文獻】
[1]柯進.職業教育如何挑起扶貧重擔?[N].中國教育報,2017-04-26(4).
[2]宋莉,鄭添華.論精準就業視野下的“互聯網+就業指導教育”生態構建與運行[J].智庫時代,2019(19).
[3]穆惠濤.習近平教育扶貧思想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曾金霞(1967— ),女,廣西昭平人,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盧紅堅(1968— ),女,廣西南寧人,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責編 文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