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曉平
(山東工商學院金融學院,山東煙臺 26400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與發展密切相關。在中國工業化發展進程中,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與發展也成為居民財富快速增長的推動力,房產成為居民財富的重要載體。家庭住房財富快速增長,一方面體現為家庭擁有住房數量的增長,據2018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顯示,房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例高達80%。另一方面體現為在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房地產價格出現幾輪快速的上漲。進入2017年以來,為了嚴格貫徹黨中央提出的“房住不炒”,“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總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限購、限售、限價、限貸政策, 有效抑制了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房產在居民總財富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金融資產在居民財富中配置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居民財富中金融資產種類和結構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1.居民金融資產種類出現多元化趨勢

表1 居民金融資產構成 單位:億元

圖1 居民金融資產結構構成
中國經濟金融化程度的加深、金融業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金融市場上金融產品創新不斷涌現,為居民資產配置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選擇。居民的金融資產除了傳統的現金、存款以外,證券、基金、保險、銀行理財、黃金、外匯等金融產品的持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如表1所示,居民的金融資產中,存款一直占有較高的比重,其次是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產品。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量依托互聯網的金融產品出現在居民的資產配置中,居民的金融資產種類呈現多元化趨勢。
2.居民金融資產結構日益優化
20世紀90年代初,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金融發展水平較低,存款成為居民財富的主要組成部分。2012年以來,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影子銀行的出現,金融與科技的日益融合,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規模日益擴大、金融資產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居民金融資產配置的選擇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密切相關。如圖1所示,2009年前后,受美國次債危機的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居民金融資產中,存款保持較高的比重,而證券、基金等與資本市場相關的金融產品占比較低。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4—2015年,中國股票市場在資金推動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居民金融資產中證券、基金等與資本市場相關的金融產品占比明顯增加。據估算,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居民總資產規模達到了465萬億元,其中金融資產規模約占30%。在金融資產中,存款所占的比重最高,其次是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無數個商業傳奇在中國上演,也造就了大量中高凈值人群,居民的財富積累也出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6月5日,招商銀行、貝恩公司在深圳聯合發布《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190萬億元,2016年-2018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2018年末,中國的高凈值人群(定義為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數量達到197萬人,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約40萬人,其中超高凈值人群(定義為可投資資產1億元民幣以上)規模約17萬人,可投資資產5000萬以上人群規模約32萬人。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認為,人們的貨幣需求包括預防性需求、交易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而投機性貨幣需求取決于人們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等因素。因而,收入水平對于居民的財富結構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收入水平越高,風險承受能力越強,投資的意愿也就越強烈,對于高風險資產配置比例越高。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這就意味著鼓勵居民進行金融產品投資、實業投資和租賃業務,以增加收入水平。反過來,收入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提高了居民對于各類金融資產的配置比例。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居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占比最高,其對于居民財富結構影響較大,而財產凈收入體現了居民財富結構變化,2013年以來,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處于穩定增長的態勢,說明居民金融資產配置比例在提高。

表2 我國居民收入結構
根據風險偏好不同,投資者分為風險規避者、風險中性者和風險愛好者三種類型。風險偏好不同的投資者,其選擇的資產種類不一樣。風險規避者,偏向于保守,追求資產的保值,傾向于選擇存款、貨幣基金、國債等低風險資產。風險中性者,追求穩健,偏向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傾向于選擇債券、中短期理財產品。風險偏好者,投資比較激進,熱衷于在高風險中獲取較高的收益,傾向配置股票、外匯、數字貨幣等高收益資產。
金融產品的消費者對于金融產品的認知程度是決定其是否消費的重要因素,而對于金融產品的認知程度又取決于消費者對于金融知識的掌握程度。金融知識的掌握,有利于投資者收集充分的信息,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降低投資成本。顯然,金融知識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金融消費者選擇更多的金融產品,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儲蓄。金融知識水平越高的投資者,投資能力越強,越傾向于配置風險程度越高的金融資產。
金融市場規模、金融產品豐富程度、金融制度健全程度、金融市場交易活躍程度等是衡量一國金融市場發達程度的重要因素。一個高度發達、健康運行的金融市場能為投資者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投資環境,有利于投資者構建一個有效的投資組合,更好地優化自身的資產配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包含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兩部分,場內市場包含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場外市場包括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新四板)、券商柜臺交易市場(包括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眾籌等股權投資市場)(新五板)。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產品。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理財意識明顯上升,居民對于金融產品的投資愈發強烈。與此同時,我國的金融業也在改革與發展中不斷走向成熟,為居民資產配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在金融供給與居民投資需求之間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有待進一步化解。
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得異常復雜多變。一方面,國際上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使得國際金融市場一直處在動蕩不安之中;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面臨增速換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風險釋放不可避免。因此,我國居民將會面對更加復雜的投資環境和情緒的擾動,蒼穹之下,我們無處躲藏,這將給居民的資產配置帶來巨大挑戰。
近年來,隨著大量金融創新的涌現和金融監管的相對滯后,在金融領域出現了一些非法金融機構、非法金融活動和金融機構的非理性經營活動等金融亂象,嚴重影響了金融系統的穩定,也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
首先,在理財市場上,存在違規代銷、誤導銷售、剛性兌付、承諾保本、信息不透明等問題,造成理財市場各種糾紛、非法集資案例頻發,嚴重損害了金融機構的聲譽,也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
其次,2018年以來,以P2P為代表的大量網貸機構出現集中跑路、爆雷和失聯,給廣大投資人造成巨大損失。這些所謂的網貸機構,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以高收益為誘餌進行非法集資活動,一旦風險暴露,就選擇跑路,嚴重破壞了互聯網金融生態,偏離了互聯網金融的初衷。
第三,一些民間融機構在沒有金融牌照的情況下,打著貸款公司、投資公司、理財公司的名義開展非法金融活動。他們雇傭年輕人通過電話、發傳單、網上銷售等方式誘騙投資者購買他們虛假的理財產品,用后來者的資金支付先前投資者的本息,一旦資金鏈斷裂,就關門跑路。
以上這些金融亂象,嚴重破壞了金融生態環境,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打擊了投資人的信心,加大了金融體系風險。
隨著大量的80后、90后進入社會并日益成為金融需求的主體,居民金融需求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居民的金融需求從滿足流動性、交易性需求逐步轉向追求資產的高收益性,因而更傾向于配置高收益的資產。另一方面,居民的金融需求呈現多樣化特點,金融需求層次性也日益明顯。然而,從金融供給來看,傳統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同質化,服務層次單一,銀行理財市場不規范?;ヂ摼W金融遭遇巨大危機,違法違規案例頻發,金融資源供給嚴重匱乏,遠遠不能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金融需求。
居民財富結構合理性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它不僅僅取決于家庭的微觀經濟行為,也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經濟金融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居民財富結構的優化需要居民、金融服務機構、監管部門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信用是金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信用就不可能有金融的發展。培育誠信觀念,優化信用環境,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投資環境,必須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改進和完善社會信用管理。信用體系建設包括信用立法、信用觀念普及、信用管理社會化、征信業務規范化、信息服務商業化等方面。
金融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監管——創新——再監管——再創新……的不斷博弈的過程,但過度的監管和過度的創新都不利于金融業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科技與金融的日益融合,金融創新出現了加速趨勢,這時,金融監管不能一味地抑制金融創新,而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為金融創新保駕護航,同時又能很好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另外,監管政策不能忽強忽弱,忽嚴忽松,而要保持一致性,強調監管的有效性,給市場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
一直以來,居民投資需求與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存在嚴重不平衡。解決金融需求與金融供給之間的不平衡,需要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手段,準確把握居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推出特色化、差異化甚至定制化的金融產品,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響居民投資需求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斷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提高居民參與金融投資的意愿。政府采取多種手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調節居民的收入結構,解決日益增加的貧富差距,使得更多的居民擁有更多的閑置資金進行適當的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