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提高。過去,人們因為生活條件的限制,一心將目光集中在了物質條件上,現在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舞蹈作為一門高雅的藝術形式,一直以來被群眾所追捧。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蹈的性質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最初的觀賞性到現在的全民參與性,通過舞蹈表達自身情感和鍛煉身體的群眾越來越多。本文從群眾舞蹈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角度出發,旨在解決群眾舞蹈對人們文化生活的影響。
關鍵詞:群眾舞蹈 文化生活 重要性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舞蹈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舞蹈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從最初的祭祀性舞蹈,到供皇室觀賞的宮廷舞蹈,抒發情感的藝術舞蹈,再到今天的群眾舞蹈,舞蹈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不同階段的舞蹈帶有不同的時代烙印。現如今,群眾舞蹈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一部時代變遷的歷史教科書。
一、有關舞蹈的概述
從古代開始,民間就有了舞蹈的相關概念。民間舞蹈不同于當時的宮廷舞蹈,民間舞蹈的發展是由民眾的情感演變出來的。宮廷舞蹈多以肢體的協調性、動作的觀賞性以及技巧的難度而著稱。從存在意義上看,民間舞蹈和宮廷舞蹈有本質的區別,隨著歷史的發展,民間舞蹈在人們當中流傳和繼承。迄今為止,群眾舞蹈文化便是在繼承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宮廷舞蹈發展到今天已然演變成一種高雅的舞蹈藝術,其存在的本質還是以觀賞性和技術性為主。[1]
二、群眾舞蹈與文化生活的聯系
群眾舞蹈可以說是文化生活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在社會的發展過程當中,群眾作為社會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維持著社會發展的平衡,在人們擺脫物質條件的束縛下,人們急需另一種文化來填補精神的空缺,群眾的文化生活便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群眾的文化生活大多數都是以娛樂的方式呈現出來,娛樂的表達形式是為了滿足群眾對于知識的需求和渴望,通過舞蹈形式可以把群眾的文化生活更真實地表現出來。像是東北特有的舞蹈文化扭秧歌就是表達東北人民特有的文化,其舞蹈將東北人民的淳樸和熱情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從中可以看到,群眾舞蹈和文化生活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概念,實則是密不可分的關系。[2]
三、群眾舞蹈在文化生活當中的重要性
群眾舞蹈并不是自發產生的,群眾舞蹈產生的背后必定有著深刻的含義,將群眾舞蹈和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讀群眾舞蹈的存在,群眾舞蹈的發展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群眾的自娛自樂,更多的是反映人民群眾對當下社會模式和生活的情感,利用舞蹈的形式可以將這種情感抒發得更徹底,群眾舞蹈在文化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一)群眾舞蹈能夠促進社會文化的傳承
舞蹈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傳承,舞蹈最初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向天神祈福,可以看出從那時起舞蹈就反映出人們的精神和文化狀態。中期舞蹈一度演變成供皇室貴族觀賞的一種表演形式,這個階段的舞蹈內涵是膚淺的,但是這個階段也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形式,從肢體動作的連貫性、協調性、優雅性以及技術性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豐富。舞蹈發展到后期,舞蹈的內涵和性質有了大幅度的改變,社會的進步使人們擺脫了物質的束縛,進而人們有更多的時間追求精神的豐富和享受。舞蹈作為當下重要的娛樂形式,逐漸成了支持社會文化發展和城市化建設的主流娛樂活動。群眾舞蹈發展使群眾的文化生活煥發了生機和活力,我國有著各種各樣的節日,當代人們正在用舞蹈的形式書寫著團結和進步。
(二)群眾舞蹈能夠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
群眾舞蹈寄托著人民群眾的情感和思想,這種娛樂形式的發展進步實質上是群眾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多樣的群眾舞蹈形式是人們對所處時代的真實情感表達。在繼承和發展當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將被不斷完善,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三)群眾舞蹈在文化建設當中起到引領的作用
群眾文化生活不只是字面表達的意思,從更深層意義上講,文化生活關乎著社會的建設和進步,群眾的日常生活內容和形式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發展。群眾舞蹈作為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始終引導群眾朝著健康且積極的道路上發展,加強群眾舞蹈文化建設,是我國群眾文化開展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3]
四、結語
總的來說,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需要用群眾文化來穩固,群眾文化有相當一部分也需要依托群眾舞蹈傳承和發展。反過來說,群眾舞蹈也需要群眾文化的發展來豐富自身的內涵與價值。因此,群眾文化和群眾舞蹈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要想群眾文化更好地向前發展,就要兼顧群眾文化生活和群眾舞蹈之間的關系,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黃麗媛.論群眾舞蹈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8(16).
[2]厚萍.淺析群眾舞蹈對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性[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8).
[3]蘇曼.淺析群眾舞蹈對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性[J].神州,2019(20).
(作者簡介:謝泳茹,女,本科,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文化站,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