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輝
小班幼兒剛離開家庭的保護,步入到幼兒園,來到新的環境中,小班幼兒常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的人身安全與健康置于重要地位。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對小班幼兒進行安全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尤為迫切。
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是對幼兒進行案例教育。教師應與小班幼兒共同構建愉悅的安全教育環境氛圍,對小班幼兒進行直觀而具體的安全教育。
小班幼兒由于剛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喜歡在幼兒園內到處亂跑,常常會發生摔倒碰撞的情況。為了避免這類現象的發生,教師可以在小班教室內設置相關的安全標識,并配上動畫片或相關提示標識,提醒小班幼兒注意安全。幼兒園可以在幼兒經常活動區域,如操場、餐廳和區域活動室等地方張貼相應的安全標識,提醒小班幼兒注意安全,不要跌倒、跌傷。但由于小班幼兒年齡階段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引導小班幼兒去認識相關的安全標識,如教室內電視機、電燈插座上的禁止觸摸標識,教室、餐廳和區域活動室窗臺處的禁止攀爬標識等。又如,教師可以在小班盥洗室的恰當位置張貼不宜擁擠的標識,在小班幼兒的區域游戲活動室張貼110、120和119標識。幼兒園為小班幼兒構建恰當的物質環境的同時,還要為小班幼兒構建良好的心理環境,教師要尊重、信任并愛護小班幼兒,以平等、和諧的態度對待他們,給小班幼兒無微不至的關懷,允許小班幼兒犯錯,給小班幼兒安全感與信任感。
幼兒的一日生活涉及晨檢、午餐、盥洗、戶外活動以及自由活動等方方面面。教師應抓住幼兒一日生活的諸環節對小班幼兒進行自主教育,培養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如在晨檢環節,教師可以與小班幼兒進行零距離的接觸,關心愛護小班幼兒的生活與學習情況,讓小班幼兒有愉悅的心情,從而讓小班幼兒獲得心理的安全。如果在晨檢中發現個別小班幼兒自帶尖銳的器具或者是小珠子等物體來幼兒園,教師應保管起來,在放學時交給幼兒家長,消除安全隱患。在午餐環節,教師要提醒幼兒勤洗手,吃飯過程中要學會餐桌禮儀,避免燙傷、噎著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戶外活動環節,教師要教育小班幼兒注意從教室到戶外活動區域行走時、活動時的安全,讓小班幼兒控制好活動量,防止摔傷、跌傷,注意正確使用活動器材等。在小班幼兒一日生活的諸環節中,教師都需要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必要時教師可以為小班幼兒編制安全教育兒歌、童謠等,讓小班幼兒在唱兒歌、背童謠的樂趣中培養自我保護能力,不斷強化小班幼兒的安全教育。
小班幼兒的安全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反復的過程。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能力相對比較薄弱,教師需時刻教育、幫助小班幼兒加深對安全教育的記憶與認識。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將自我保護的相關內容融入區域游戲活動中能讓安全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游戲培養小班幼兒的自我自救的能力。如在以“娃娃家”為主題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就應讓小班幼兒在擔任不同角色的過程中與游戲合作伙伴建立親密關系,讓小班幼兒在“娃娃家”游戲中體驗感悟到家的溫馨與幸福,感受家的安全。教師可以利用表演游戲增強小班幼兒的安全意識,培養小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如讓小班幼兒表演“迷路的小羊羔”的游戲,小班幼兒會興致勃勃地參與表演中,在表演中學會自護與自救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結構游戲培養小班幼兒的實踐能力,如在小班幼兒開展的“紅綠燈”的結構游戲活動中,教師讓小班幼兒學會如何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必要時,教師可以引導小班幼兒討論怎么遵守交通規則,這也離不開教師的引領、點撥以及指導。在這樣的結構游戲中小班幼兒可以獲得寶貴的交通安全知識,從而培養了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城東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