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
【內容摘要】開展道德經典誦讀能使中小學生知禮達禮、陶冶情操;通過經典誦讀對學生進行孝雅教育,能使學生懂得感恩,有責任心,能提高學生道德情操,做到舉止文雅,談吐儒雅。本文作者結合當地的教育實踐談了開展經典誦讀的一些做法:環境潤澤,觸摸經典;聽唱經典,提升境界;品演經典,塑造人格。
【關鍵詞】立德樹人 經典誦讀 浸潤 道德禮儀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中國家庭教育歷來重視禮儀教育。一個注重自身修養、重視禮儀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人,有用的人,受尊敬的人。那么怎樣才能使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禮儀習慣呢?
一、對經典誦讀的作用的認識
1.開展道德經典誦讀,使青少年知禮達禮、陶冶情操
我國傳統經典作品中往往蘊涵著深刻的主題思想、動人的美德故事、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特別是對學生規范禮儀、修身養心具有正面作用的詩歌文章、名言警句,諸如“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引導學生經常誦讀,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提高孩子的修養,一句映入青少年腦海的經典,勝過無數次的重復說教。因此,要通過經典誦讀,讓青少年徜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不斷積累知識,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從而提高道德禮儀修養。
2.開展經典誦讀,對學生進行孝雅教育,感化學生心靈,懂得感恩,孝敬父輩
傳統經典作品中不乏關于“孝”、“雅”教育的故事和名言。比如,教師讓學生反復吟誦《游子吟》,就能體會母愛的辛苦與深沉,孩子們的心靈也會被愛浸潤、漲滿,學生潛意識中會產生報答父母之情的想法。在生活實踐中,可以讓學生對照經典中的做法反省自己存在的不雅行為,經常堅持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學生學會了愛父母,進而便會愛老師、長輩及同學,懂得感恩,便會努力學習,用具體行動來回報老師、社會、祖國。
3.開展經典誦讀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做到舉止文雅,談吐儒雅
“雅”即“正也”,意味著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為規范。在《禮記》、《論語》、《三字經》等經典詩文中蘊涵著淳樸的禮儀規范和不少名言警句,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言必信,行必果”等,讓學生誦讀并把這些道德禮儀名言記入腦、植入心,并付諸實踐,要求他們從自身儀容儀表開始,從小做起,爭做表率。這樣,我們的青少年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正氣、有骨氣、有才氣、有禮儀的社會有用之才。
二、開展經典誦讀的做法
1.環境潤澤,觸摸經典
學校應該將傳統經典的內容引入校園,在校園建設,班級布置中,讓專欄、黑板報、手抄小報、宣傳牌說話,將經典禮儀名言、道德格言、學生的古詩文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營造環境育人的良好氛圍。在這方面,我們慶陽市可算捷足先登,如正寧縣山河小學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各個教室墻壁貼滿古詩文手抄小報,小學生們隨口便能吟誦幾首詩,永和小學的校園宣傳畫廊里栩栩如生的孔子畫像及《弟子規》等經典名句,加上那素淡高雅的花圃,那濃濃的人文書香環境對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得以滋潤與感化;還有西峰的齊家樓中學,什社中學,在簡樸的校園里,校園文化長廊——墻壁上散發著濃濃的書香味和師生們尊禮尚儒、以名人古賢砥礪志向的人文精神。
2.快樂誦讀,溫潤心靈
要變換形式進行誦讀,變換不同的節奏誦讀,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拍手游戲用到《三字經》中對讀,男女生接龍背誦,都能激發誦讀的興趣,還可以通過師生共讀合誦,讓師生一起徜徉在古詩文的樂園,師帶生誦,感受圣賢對自然與社會的審美體驗。也可以讓學生每天早讀課前10 分鐘,齊聲誦讀《弟子規》、《三字經》、《道德經》;廣播聽誦,每周課間安排一兩次勵志養德經典音樂。課余回到家里也可以進行親子誦讀,以達到溫故知新,并且在生活實踐中親身體驗,互動,溫潤心靈。
3.聽唱經典,提升境界
在早操,晨檢時間,播放配樂古詩新唱歌曲,學唱它們悠揚典雅的歌曲,不但使孩子們對古詩文耳熟能詳,還可帶他們感受厚重的中華歷史,在不知不覺中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大音無希”,青少年的人格境界也無聲無息地提高了。
4.品演經典,塑造人格
每周可在班內演一次經典故事,每月可舉行一次全校性經典誦讀匯報演出。各班主任組織指導學生將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將禮儀小故事《孔融讓梨》、《黃香溫席》、《曾子避席》等,有創意地編成小話劇、小品、快板,以生動的形式演出來。今年年初我們正寧縣教研室及一線老師在和慶陽市各縣區辦學有特色的學校交流學習中,令我們驚喜不已的是慶城市的慶華小學學生將經典演繹的有聲有色、有情有味。這是我們的下一代在弘揚中國文化精神,也是在學習中塑造自己美好的人格。
總之,在進行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青少年不但體會到了經典中包含的人生智慧、人文精神和禮儀之美,還不斷地地提升了青少年的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也能夠使道德禮儀真正深入學生心中。如果說青少年的心靈是一片稚嫩、充滿期待的幼苗,那么經典誦讀則像是一場是溫暖的春雨,正是有了它的滋潤,他們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楊菊端.匯集國學經典,打造語文書香課堂[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2).
[2]劉陽.品味國學經典,汲取智慧結晶[A].全國智慧型教師培養體系建構模式學術會議一等獎論文集[C].2016.
[3]陳慧.吟誦國學經典,提升語文素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
(作者單位:甘肅省正寧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