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知識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的當今時代,“互聯網+”作為其最新的發展業態,它不僅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還為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與路徑優化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在過去,傳統產業的發展具有多種局限性,大學生很難去作出新的改變,只能被迫成為“打工仔”,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至2020年,我國網民數量達到了9.04億,再加上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新型的“互聯網+”模式逐漸脫穎而出,成為眾多大學生創業的首選。現在我將根據“互聯網+”這股時代的潮流,去探討研究其對于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與路徑優化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路徑優化
引言
近些年來,互聯網用戶規模及普及率不斷提高,基礎資源日益豐富為互聯網創業提供了大壞境,并且精英化教育普及,就業壓力的上升,社會觀念逐步發生轉變,大學生這個群體也逐漸個性化,更加注重追求自己的價值,并且也出現了馬云、陳歐等創業成功的典范。國家和政府為了我國經濟的長足發展,大力引導和鼓勵我國大學生進行創業,各個高校也積極響應號召,對學生進行創業創新教育。大學生自主創業也逐漸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社會潮流。在這個潮流的背后往往預示著這個時代隱藏非比尋常的機遇和挑戰。
1.“互聯網+”,打破傳統的神奇魔法藥劑
“互聯網+”最早被于揚在公開場合提及,指互聯網與許多傳統的產業和服務相結合就會形成全新的格局。后來被互聯網企業家們頻繁使用,在2015年,李克強總理正式提出了“互聯網+”計劃,這時“互聯網+”開始被普遍使用。互聯網之所以被廣泛應用,除了技術因素以外,還不得不提到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是指人對于全生態重新思考的價值觀的創新,主要表現是萬物皆可互聯,互聯成全生態。它對于所有的事物都帶有包容的性質,建立在平等、開放、寬容的基礎之上。“互聯網+金融”形成了各種對應人們需求的理財產品,“互聯網+教育”形成了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網上授課輔導機制。正因為如此,“互聯網+”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鮮明的標志。
2.創業模式選擇的涵義及當今大學生的選擇
創業模式的含義是指創業者為實現和保障自身的創業理想與權益,而對各種創業要素的合理搭配的方式。主要有白手起家、收購現有企業、代理、加盟特許經營、在家創業、網絡創業等等,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網絡創業逐步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首選。大學生以互聯網作為媒介,將互聯網與多種產業及服務相結合,彌補了傳統產業和服務業的缺陷。
“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網絡軟件開發、網上服務、網店經營。
首先是網絡軟件的開發,現在互聯網使用不僅僅局限于電腦,據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手機上網用戶數量達到了12.9億,遠比電腦使用人數要多。這也代表著客戶端軟件開發的巨大客戶市場。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像超級課程表的創始人余佳文,作為一名90后青年,在大學期間了解到學生對于課程表及各類通知信息的需求,開發出了超級課程表,這不僅及時將課程表信息數據化、網絡化,也打破了人們對于課程表的傳統認知。
其次是互聯網和服務業的結合,鑒于人們個性化需求的提高,服務業需要更多的創新,互聯網則為其提供了改變的催化劑。最近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許多學生不能夠像在學校里那樣進行課程學習。網上課程學習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做到老師與學生“天涯若比鄰”,使課堂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同時更是有利于縮小的地區教育之間的差距,推動教育的進步。
最后是網店經營,它的優點在于可以前期節省許多費用,并且注冊過程簡單快捷,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許多大學生畢業后都會選擇網店經營來賺取自己的第一桶金,這對于大學生這個團體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網店經營并不容易,千篇一律和服務態度等等因素都是需要注意的,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3.“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創業路徑優化
創業路徑的含義是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對于創業源動力形成、創業機遇的搜索與檢測、創業條件的優化、創業資源利用、創業團隊建成的整個過程,是創業的具體實施步驟。創業不僅僅是學生自己的孤軍奮戰,而是國家社會各方面的共同推動。
3.1創業者核心素養的優化
創業者的素質決定了創業團隊的高度,所以創業教育必不可少。在我國的多所高校內都逐步展開了對于學生的創業創新教育和實踐。大學生充分了解了互聯網時代下平等開放包容共享的特點,注重自身互聯網思維的培育,自覺加強創新與實踐的結合,努力尋找切實可行的創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逐漸熟悉了創業的流程,了解了時代實際形勢,為其創業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3.2創業機遇的優化
創業機遇的發現和考驗主要是創業者自己的獨特眼光進行識別,而國家和政府同時也適當地為大學生創業制造相應的機遇,一方面可以積極在校園內適當引進一些創業項目,另一方面政府實施了專門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社會對于創業的態度也是支持鼓勵,這極大地鼓動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3.3創業資源的優化
學校在校內提供了許多創業創新資源,國內已經出現部分高校與部分高新企業進行合作,利于學生的市場意識、創新意識、危機意識等的培養,也讓學生看清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巨大發展潛力。政府也為大學生創業資金不足建立了相應的融資體系,這極大地降低了大學生對于創業條件欠缺的擔憂。
4.結束語
大學生創業是一條艱辛的道路,時代給予了我們機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考驗。創業模式的不斷更新,是我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創業路徑的不斷優化也是我們能夠看到未來前進的方向。相信在時代的指引,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下,大學生創業必將成為這個時代不可抹滅的一顆金星。
參考文獻
[1]蘇麗琴.陳亞麗.基于網絡創業視角的電子商務學生創業緣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4,(23):9-11.
[2]陳月波.劉海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探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3,33(8):89-93.
[3]劉樹安.大學生互聯網創業SWOT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3):27-30.
作者簡介:謝竺(1979.11--),女,漢族,四川人,在職研究生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