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姍姍
摘要: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不是最直接的,但卻是最持久的決定因素。優秀的企業文化作為強化企業執行力、凝聚力、戰斗力的有效管理手段,能夠使職工形成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熱情,對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企業文化;國有企業;精誠文化;高質量發展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管理方式、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不是最直接的,但卻是最持久的決定因素。特別是筆者所在的建筑行業國有企業,工程施工的屬性決定著職工分布點多面廣、項目作業高度分散,存在管理起來受力不均、思想傳導層層遞減等問題。這時候,優秀的企業文化作為強化企業執行力、凝聚力、戰斗力的有效管理手段,能夠使職工形成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熱情,對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現階段工程建設施工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加強工程建設施工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現代企業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隨著施工企業改革改制的不斷深入,迫切需要樹立先進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經營意識,建立與新時代、新形勢相匹配的企業文化理念。從目前工程建設施工企業文化建設的情況來看,從早前的外部理念引進到現在的自主創新發展,各企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企業文化建設相對形式化。現在施工企業普遍建立了VI視覺識別系統、MI理念識別系統、BI行為識別系統,這是最能傳導企業形象的表形表意工具。在筆者所在建筑企業系統,不管是內部管理還是外部交流,運用企業標識、文字、橫幅、服裝等有形化建設已形成規范和標準,以此進一步提高自身認知和社會推廣,較好地傳導了企業形象。但有的企業往往簡單地將各種識別系統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形卻無神,做花樣文章,比如在企業機關,開展了文體活動、聯誼活動,就覺得樹立了企業文化,沒有在“內增凝聚,外樹形象”上下功夫,未能賦于更多的思想內涵和企業精神;比如在項目工地,圖標上墻、口號上墻就覺得宣揚了企業文化,但沒有把安全、質量最根本的企業理念入腦入心,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表面。
(二)企業文化建設基層推廣難。施工企業是一個行業競爭激烈、人員流動頻繁、勞動強度比較高的企業。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職工隊伍,在經營開發、企業管理等方面均承受著不少壓力。正是市場的壓力和經營的困難,以及現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對國有企業管理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使得某種程度上企業文化建設在基層推廣方面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往往機關喊得響,基層動得少。一方面人員精簡,工作量增多,在企業文化教育引導上做得不到位,使得“力有不逮”;另一方面,項目工地分散,管理鏈條沒有減短,在企業文化建設上比較離散,使得“鞭長莫及”。企業文化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尚未通暢。
(三)企業文化建設個性不夠凸顯。建筑施工企業一直以來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僅是生產管理、經營能力、市場開發等方面的競爭,更是圍繞企業文化高水平、深層次的競爭。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市場環境也是不斷變化的,施工企業要想基業常青,就要不斷提高企業文化建設水平,取長補短,求同存異,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之路。探索建立個性企業文化并不是要摒棄企業原來的基礎去嫁接一個優秀的文化,而是要提煉企業的優秀基因,并在此基礎上培育屬于企業自身的文化,打造核心競爭力,適應多元化市場,使企業在其文化意識和文化行為的和諧促進中得以不斷發展壯大。
二、企業文化建設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
企業文化靠什么?企業文化靠實踐。記得以前有一家企業生產某品牌的牙膏,備受消費者青睞,后來他們又用這個品牌生產治療婦科病的栓劑。當消費者看到這廠家生產的兩個產品,用途竟然如此反差,一個是入口的,一個是排泄的,心理比較膈應,文化習慣格格不入,慢慢地就不用這個品牌的牙膏,很快它在市場上就銷聲匿跡了。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酒廠,酒不錯,但就是賣不出去,酒廠一度面臨倒閉。后來酒廠請來一位企業文化策劃大師,量身打造《紅樓夢》文化品牌,以金陵十二釵的性格暴烈程度作為酒的勾兌度數,區分低、中、高度酒,精心設計的同時賦予了產品文化內涵,一投入市場就供不應求,一下子救活了這家酒廠。所以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定盤星”,是激活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落后的企業文化會則是激發矛盾、引爆燃點的“導火線”,使企業元氣大傷,甚至陷于絕境。
企業文化求什么?企業文化求發展。如何使企業文化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實踐中是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價值所在。在筆者看來,企業文化建設要緊緊抓住職工這個主體,大力弘揚“精誠文化”。上述所提及的施工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三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到精誠理念上來,外力的驅使始終不如自身的自覺,要堅持以人為本,嚴格工作要求、扎實工作作風、深化服務理念,通過實踐創造文化、發展文化,使得文化與管理相輔相成,與經營生產相得益彰。筆者所在的中國中鐵,一直以來弘揚“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秉承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勵精圖治、頑強拼搏的意志,挑戰極限、超越自我;堅持精益求精、更優更新,追求至精至善、永不停步,奉獻一流產品、提供一流服務、打造一流隊伍、塑造一流品牌。這強調的就是“精誠文化”,那么如何打造“精誠文化”?
(一)要把從嚴治黨的精神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戰略舉措,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國有企業黨組織具有獨特優勢。企業是以效益為中心,黨組織要圍繞這個中心開展工作,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前面說到的企業文化建設個性不凸顯問題,首先要從企業量體裁衣抓好黨建工作入手。從嚴治黨,關鍵在嚴,要害在治,精準施策是工作要求,“精誠文化”是工作理念。
1.首先在部署工作上“扣扣子”。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關鍵要吃透精神實質、核心要義,明確共性問題,發現個性問題,然后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進行布局謀劃、推進落實。只有逐級把“扣子”對齊了,決策部署才能在企業得到有效貫徹,才能確保我們在改革發展中步調一致、高效推進。就拿“三項制度”改革來說,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一直處于不斷探索和實踐中,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勢,勞動、人事、分配等方面利益的藩籬始終難以破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在貫徹改革方案過程中“扣扣子”,就很難保證層層落實、全面落實。
2.其次在落實工作上“釘釘子”。企業改革發展,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看大局、明大勢,既當促進派,又當實干家。筆者工作單位中國中鐵所屬中鐵物貿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提出的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兩大提升、四大體系、十項工程”的主要任務。要落實好這個任務,就要堅持黨的統一領導,弘揚“精誠文化”,轉變發展方式,激發創新活力。全體干部職工要以黨建發展帶動業務發展,腳踏實地、不含水分的實干苦干,從一個個細節入手,從一件件小事著力,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扭住關鍵、精準發力。
3.還要在推進工作上“想點子”。企業各級黨委要把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納入企業改革發展工作總體布局,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一方面要實現思維轉變。就拿當前市場形勢來說,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中鐵物貿以物資集采作為主營業務,企業傳統的采管供銷模式已經不完全適應當前形勢需要,如何快速建立資源渠道,豐富企業融資渠道,跟進“新基建”建設需求,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考驗。另一方面要創新工作方法。在當前復雜的外部形勢和市場環境下,國有企業想圖強必然要思變,各級黨委要做好把關定向、科學決策、量體裁衣、精準施策,領導干部必須不斷提高履職盡責本領,努力提高戰勝各種風險挑戰能力,才能在市場博弈中力爭上游。
(二)要把以人為本的宗旨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
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企業倡導的各種文化理念只有被職工真正認同,實現企業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的統一,進而形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律,并轉化成良好的從未行為,企業文化才算得上真正“落地生根”。以本人工作單位中鐵物貿集團為例,其核心價值觀“專業專注,共創共贏”,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弘揚“精誠文化”,通過職工的實踐創造文化,繼而用先進的文化引導職工最大限度貢獻智慧和力量。
1.把“打造國際知名的建筑業供應鏈集成服務領軍企業”的共同愿景轉化為全體職工的職業訴求。將意志統一到為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做貢獻上來,其內涵就是“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企業要積極為員工提供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從機關到項目,從管理崗位到生產一線,營造舒適、快樂、和諧的工作氛圍。近年來我們企業打造的“家文化”,就是要求職工把企業當作家園,弘揚主人翁精神,致力“內增凝聚,外樹形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和文化活動,幫助員工提升對企業的自我認知,力戒形式化、表層化,讓員工切切實實感到企業是自己立足、成長、發展的根本,提高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為實現共同愿景做好每一項工作。
2.把“構建更富情感、更具價值、更高效率的供應鏈”的企業使命轉化為全體員工的工作動力。從培育員工的工作態度入手,打造“人人精心、事事精細”的企業優秀品格。實現這個共同使命要從每個職工做起,僅有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還不夠,需要轉化成激勵每一名職工為此共同奮斗的動力,無論在對上還是對下,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始終堅持“精誠文化”,保持旺盛的工作精神和認真做事的工作態度。“更富情感、更具價值、更高效率”不是一句口號,需要凡事用力做、用心做,積跬步成千里,積小流成江河,最終凝聚成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源泉。
3.把踐行“專業專注,共創共贏”的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提高員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抓手。隊伍的素質決定著企業發展的質量,在人員素質提升中,“精誠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近年來,中鐵物貿大力倡導職工要積極打造企業“第四優勢”,即在企業已擁有的資源優勢、布局優勢、人才優勢三大優勢基礎上,積極培育“忠誠、責任、擔當”文化,政治上對黨忠誠,工作上精益求益,作風上求真務實。通過一系列學習教育和實踐活動,使職工明晰精誠源自正知、精誠鏈接責任、精誠關乎命運、精誠鑄就品格的重要意義,致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規矩、能擔當、有本領的職工隊伍,不斷積聚物貿特色的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三)要把依法治企的要義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
前文闡述的從嚴治黨和以人為本,是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思維方法。這里強調依法治企,更多的是說工作手段,從強化制度引領和提升監督水平入手,著力解決企業文化建設基層推廣難,“最后一公里”尚未通暢的問題。
1.強化制度引領,增強執行力。文化建設不能單純依賴思想引導,而是思想引導、政策激勵、制度約束、管理規范和環境熏陶的綜合作用。一方面要深化文化與制度的融合,促使二者有機結合。近年來,中鐵物貿將企業文化建設與“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活動緊密銜接,所屬各單位紛紛制定創建計劃,特別是與對標學習、制度宣講、專題講座、員工課堂、職工業校、網絡培訓等多種載體有機結合,豐富學習形式,凝聚發展共識。另一方面要強化制度的剛性,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中鐵物貿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不斷強化三種思維。一是要提高服務意識,要求干部職工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急領導之所急,急職工之所需。二是要加強調查意識,在整章建制的過程中,廣泛征求意見,開展調查研究,讓規章制度有操作性,有生命力。三是樹立反芻思維,敢于向領導問效、敢于對問題較真,確保各方工作緊密銜接,特別是確保與基層單位“接地氣。
2.提升監督水平,強化約束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和完善。在企業管理中,有效的監督手段能使企業航向不斷校準偏差,始終朝著正確方面穩步前行。目前我們企業的監督形式多樣,但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同監督主體間銜接協作、信息共享不到位,這也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實現監督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力,按照當前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要求,就要不斷健全黨委全面監督、紀檢組織專責監督、工作部門職能監督、基層組織日常監督、職工民主監督的“大監督”體系,進一步加強權力運行透明化和規范化建設,加強企業合規建設和內控體系建設,強化流程管理,讓企業文化在各個工作環節中相互參透,讓企業監督無處不在,形成為強有力的約束力,最終形成企業的發展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企業文化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需要不斷調整思路,轉變方法,秉精求實,在實踐過程中尋求新的發展路徑,推動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不斷創新,為推動企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