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儼寧

考上大學是絕大多數學子奮斗的目標,尤其是在中國教育當中,只有考上大學才能說自己的學習生涯是完整而無憾的。然而,大學與高中的學習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有人監督,集中學習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日常瑣碎開始占據學生們精力。因此,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空間在高校當中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學生們生活、學習和娛樂的重要場所,學生宿舍是高校最重要的功能性空間之一。就目前來看,學生們在宿舍花費的時間一般比在校園其他地方所花費的時間要長。因此,學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學生管理重要的一環,更是發揮高校“立德樹人”功能最重要的場所之一。
一、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方式及特點
1.學生公寓管理機構獨立性強,管理水平不高。高校的學生公寓管理機構往往自成體系,有的掛靠在后勤管理部門,有的掛靠在學生管理部門,有的甚至已經托管給社會機構,相較于學校其他部門來說,獨立性更強一些。它的獨立性也造成了它與學校其他管理部門的溝通障礙,協同其他部門管理學生的功能較差。公寓管理的工作內容多而瑣碎,而且管理人員比較多,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大多數高校的學生公寓管理水平并沒有太大提升,學校也沒有將公寓管理當做改革的重點,沒有徹底解決管理中遇到的難題。
2.管理機制不完善,管理隊伍整體素質欠缺。一般高校都有萬人以上的學生規模,學生公寓管理隊伍也是極其龐大的,但是因為學校編制問題,只有管理核心人員才是在編職工,其余管理人員基本為校外聘用。這就造成了管理隊伍流動性強而且專業素質并不高,整個團隊的管理水平更不用提,就算有心想推動新的管理模式,也得先要考慮基層的宿舍管理人員能不能接受。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很多高校的管理者的宿舍管理理念落后,忽視文化氛圍的營造,只注重學生的物質需求和安全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公寓管理機制不完善,沒辦法發揮育人功能。
3.越來越側重學生的物質需求服務。近些年來,“人本思想”逐漸在高校范圍內流行,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需求,而且學生的個性越來越突出,對校園生活的要求更是越來越高。由此,學生公寓的管理越來越傾向于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類家”的環境,在物質上創造便利。傳統的宿舍只能滿足學生的基本生活需求,現在的學生宿舍里有微波爐、自動飲水機、吹風機、自動售賣機、打印機等,甚至還有24小時自習室。在學校可接受范圍內,還有更多的物質需求會被滿足,未來的學生公寓跟我們的住宅會越來越趨近,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創造更舒適的空間。
二、當前管理方式的缺陷
在當前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模式當中,最大的缺陷是放大了服務功能而沒有融入教育功能,“管教分離”。實際上,學生生活的場所也應該是學校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功能的地方,更應該將“立德樹人”的宗旨貫穿在學生宿舍管理當中。
目前的宿舍管理機制中缺乏管理人員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管理方式是從上到下,習慣站在學校高度去管理和解決問題;雖然近些年來一直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概念,但是宿舍的管理視角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增加了更多的服務內容。現如今網絡和信息技術越來越先進,“互聯網+”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資源和大數據的優化與集成作用,促進學校各類資源得到共享,打破了教育的時空限制。
作為學生重要的生活、學習空間,學生公寓也應該嘗試運用新的技術和手段,加強學校與學生們的聯系,提升管理水平,推動宿舍管理精細化,將“立德樹人”功能充分融合到宿舍日常管理工作當中,以安全為基礎、以“樹人”為根本,強化學生公寓管理的育人功能,提高學校全方位育人效果。
三、學生公寓管理改革
改進學生公寓管理要將以人為本和精細化管理相結合,既要考慮學生立場,又要落實管理責任制,將宿舍管理當中的育人功能具體化、明確化。
1.建立學校宿舍管理機構、思想政治輔導員、學生自管組織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首先,學校的學生公寓管理機構是整個體系的核心,也是學校管理學生的重要樞紐。學生公寓管理機構是校方和學生之間的紐帶和橋梁,必須要把握宿舍管理的總體目標和方向。要將學生公寓的安全、服務和教育功能有機統一,不僅要從大局把握好宿舍工作,更要側重于保證學生們在宿舍內的安全,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管理好學生公寓的日常事務性工作。其次,單靠一個部門去管理學生公寓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宿舍內的育人功能要靠思政部門或者老師來實現,這就要將學校的學生工作管理部門納入到宿管工作中來,建立和完善公寓輔導員隊伍,及時掌握學生基本信息和思想動態,定期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學生公寓輔導員的角色是宿舍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參與者,高校應該重視。該隊伍的挑選、管理及培訓,讓育人之人有育人之德,才能在管理當中形成良好的育人循環機制,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內涵。再其次,成立學生自管委員會,積極培育大學生的“四自”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學生自管委員會最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創新意識,這讓他們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加學生的凝聚力,也能夠讓他們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培養責任意識。學生自管委員會應多吸收大一新生和學生黨員。大一新生剛剛進入新的環境,對事物的積極性最高,可塑性也最強。學生黨員能夠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學生自管系統當中,學校可以充當“導師”,及時且合理的為自管委員會成員提供適當引導、專業化培訓,提高學生自管能力,強化學生自管秩序。
2.提高學生公寓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公寓管理精細化水平。學生公寓管理人員是學生最經常接觸的人群,也是管理的主要工作人員,大家常常稱呼這類人為“宿管”,宿管大部分由學校外聘人員組成。傳統的學生公寓管理對宿管人員要求不高,識字且有基本辨別是非能力就可以了,對人員的專業素養、道德修養沒有硬性要求,這就導致了高校宿舍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并不高,而且年齡偏大。但這群人在宿舍管理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接觸學生的時間很長,可塑性很大。首先,要提高公寓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只有自身有德,才能影響周圍的人,一位好的宿管也能是一名好的老師。要對學生公寓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德、能、勤等多個方面,全方位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道德素養,從整體提升學生公寓管理隊伍的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重要的是明確宿舍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育人”責任,確立責任制。不能讓宿管人員一味的“看大門”,更要讓他們深入樓層,在巡視過程中加深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再其次,建立公寓管理獎懲制度。通過物質或其他賞罰手段進行外部刺激,促進管理內部的合理競爭,進一步刺激職工對宿舍管理工作熱情,合理控制,形成良性循環,最后達到提高學生公寓管理水平的目的。
3.運行新的科技手段,增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和溝通。建立宿舍樓QQ群、微信群、公眾號甚至是宿舍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了解并滿足學生的需求,建立好學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加強管理人員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敞開心扉。讓學生公寓管理人員以“朋友”或“家人”的身份親近學生,而非以“長者”的身份教育學生,破除溝通隔閡,建立和諧融洽的生活氣氛。
4.在宿舍樓內進行情境建設,做到以情育人、以境育人。讓宿舍樓內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規范地在宿舍樓宣傳欄等處進行宣傳教育,根據學校實際發展情況,繪制板報、張貼宣傳畫等,在樓內張貼標語。這些都可以作為德育宣傳的手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四、結束語
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改革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各部門以及廣大學生群體的支持,更需要與學校本身的管理模式相契合。因此,為了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學生宿舍改革之前,要摸清學校實際,針對學生特點,順應高校未來發展要求和目標,先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調查,綜合學生、家長、教師及工作、管理人員等多方意見敲定改革方向、內容,再由學校管理層確定改革方案,在各方的支持下順利過渡、成功改革學生宿舍管理模式。
學生創新力、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培養起來的,“育人”也是一項長久的工作。高校必須結合新時代教育精神和精細化管理方式,下大力氣破除現有管理當中的頑固舊疾,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不斷探索新環境下更適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的管理模式,才能將“育人”這項工作完美融合在校園日常管理當中,才能成就教育的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