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基于此,對河北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匯總,就當前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探討,為更好地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供依據。
關鍵詞 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成果;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S759.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83
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1]。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性,將自然保護地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分為3類: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目的是守護自然生態、保育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地質地貌景觀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服務于社會,為人們提供更佳優質的生態產品;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永久發展[2-3]。目前,河北省已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45個,其中國家級13個,省級26個,市縣級6個,總面積71萬公頃。這些自然保護區基本涵蓋了全省大多數自然生態系統和重要自然遺產資源,形成了類型較為齊全、分布較為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建設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當地自然資源的和生態環境,但是勢必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因此,應分析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
1 河北省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情況
河北省是我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草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在不同的地貌類型中,呈現出了秀美多姿的自然風光和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河北省屬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目前發現的有204科940屬2 800多種植物,其中蕨類植物21科,占全國的40.4%;裸子植物有7科,占全國的70.0%;被子植物有144科,占全國的49.5%;此外還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水曲柳、黃檗、紫椴、珊瑚菜等。河北省的動物資源也比較豐富,共有陸生脊椎動物530余種,約占全國的25.0%,其中以鳥類居多,約420余種,占全國的36.1%;獸類約80余種,占全國的20.3%左右;兩棲類和爬行類也有較少分布;此外,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90種。除了生物資源比較豐富外,
河北省的濕地資源也比較豐富,不僅有淺海、灘涂,還有陸地河流、水庫、湖泊及洼地等。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自然資源,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是保持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最有效的方式。截至2019年底,河北省已批建各類自然保護地共計277處,總面積140.14萬公頃,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7.43%,其中自然保護區44處(國家級13處),風景名勝區51處(國家級18處),森林公園105處(國家級29處),濕地公園55處(國家級22處),地質公園19處(國家級9處),國家級沙漠公園3處。自然保護地的建設使分布在河北省境內85%以上的野生動植物、65%以上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護,有效維護了生物多樣性,保護了自然資源及文化資源安全。正是因為自然保護地在維護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的重要性,河北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開始著手準備建立符合當地實際和河北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該體系的建立需要在自然保護地已批建的基礎上,不僅要考慮自然保護地歷史遺留問題,還要衡量各地保護與發展的需要,這也就增加了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難度。
2 河北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已建成的自然保護地類型比較豐富,但當地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2.1 管理機構不完善
目前,河北省的省級及以下自然保護地的管理機構還不完善,部分由市、縣主管部門代管,一些自然保護地不能得到有效保護,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還存在空間范圍交叉重疊問題,會對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造成一定影響。
2.2 基礎設施薄弱
當前,部分自然保護地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影響項目進展,需要相關部門加大資金支持,更新相關設施。同時,也有部分自然保護地沒有建立相應的保護管理體系和巡護路網,而且自然保護地的勘界立標范圍和界限不清。
2.3 歷史遺留問題較多
在自然保護區體系建設之初,農村土地、養殖地、油井、鹽田、旅游設施和軍事設施、水域權屬問題不明確,導致自然保護地管理保護與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存在一定沖突。
2.4 法律法規不完善
自然保護區設立之初沒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因此管理時缺乏相應依據。
2.5 自然保護地體系不健全
河北省部分地市存在自然保護地定位模糊、多頭設置、權責不明確、分類不科學等問題,而且現有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不夠完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3 促進河北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對策
針對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1)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方面要做到嚴格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嚴格遵循管理自然保護地的法律法規,健全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合理劃分,同一保護區域明確唯一自然保護地管理類型,并勘界立標。2)監督相關部門加強管理,對自然保護地范圍進行明確標記。3)針對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應盡快協調自然保護地與群眾用地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補償、置換、征用等措施解決。4)針對法律法規不完善,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制定了各類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了自然保護地的保護管理工作,完善了相應的監督檢查機制,對河北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5)要設立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疏通管理,確保自然保護地定位準確、權責明確、分類科學,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
4 結語
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一個利國利民的項目,需要長期實踐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更好地建立河北省自然保護地體系,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結合河北省各個地區特點,制定具體的方案,不斷修正不斷實踐,有效推動河北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為國家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作出貢獻[4-5]。
參考文獻:
[1] 王艷穎,郭建.加強林業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的對策[J].吉林農業,2019(24):88.
[2] 王建軍.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J].青海黨的生活,2020(1):6-11.
[3] 唐小平,欒曉峰.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J].林業資源管理,2017(6):1-8.
[4] 蔡延玲,黨曉鵬.青海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探析[J].林業調查規劃,2020,45(1):79-83.
[5] 王應臨,張玉鈞.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下風景遺產保護路徑探討[J].風景園林,2020,27(3):14-17.
(責任編輯:劉昀)
收稿日期:2020-02-21
作者簡介:李娜(1985—),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E-mail: linamin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