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輝 蔡若詩
一、商業銀行視覺下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與企業間交流信息不對等
企業申請商業銀行給予融資需求時,往往會因為彼此間信息溝通欠缺,導致因信息了解不透徹而使雙方失去合作機會。首先,普遍的商業銀行作為公共服務機構,每天需要面對各種類型的業務操作,服務對象也是層次水平不齊、社會屬性不同的客戶群體,而隨著服務對象的增加,使得商業銀行不可能在服務過程中面面俱到;其次,中國的商業銀行體系,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正在經歷轉型,遠未真正實現市場化和商業化。為了預防金融風險,國有商業銀行近年來實際上轉向面向大企業、大城市的發展戰略,在對小企業的管理權限上收的同時撤并了大量原有機構,客觀上導致了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缺乏溝通。因此便會出現商業銀行與企業之間出現信息不對稱狀況。一旦出現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便會花費更高的成本去掌握企業信息,并且有些企業因為自身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如財務信息不真實,經營狀況不樂觀,各種報表不規范等狀況,使得銀行在進行信息了解時,難度會大幅度地增加。
(二)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產品較單一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雖然種類眾多,但金融產品卻同質化嚴重,授信產品由于研發成本高、實踐風險大更是少有創新,一旦市場上有銀行推出新的中小企業融資品種,其他銀行會迅速復制,較少考慮自身銀行特點加以完善,嚴重的同質化使各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市場上雖競爭激烈但并未激發活力,過度競爭造成的資源浪費又進一步阻礙產品創新,如此的惡性循環使得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上難以有所作為。特別是近幾年,經濟市場變化大,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是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為主,然而商業銀行對企業放款的條件越來越嚴格,且放款名額有限,因此銀行處于自身考慮,往往愿意對風險相對較小的大規模企業進行融資服務,這就導致中小規模的企業獲得銀行融資的難度大大增加。近幾年,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有些商業銀行開始在一些地區和城市創建了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然而這些機構在真實的運行過程中也因各方面因素開始服務于更大規模的企業。同時,在很多商業銀行中,它們針對大規模的企業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融資產品,而對于中小規模的企業融資產品種類較少,這也是由于商業銀行考慮到中小型企業資產較小、信用度不高等問題,因此中小型規模的企業向銀行申請融資難度較大。
(三)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不符合企業的融資需求
眾所周知,商業銀行獲得收益的主要方式是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一旦商業銀行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便會直接影響到銀行的經濟效益。通過調查發現,現在很多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上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現在很多商業銀行在管理機制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工作人員綜合素養不高,在信貸風險上沒有投入過多的重視,且銀行在對從事信貸風險評估的工作人員管理上缺乏監管機制,銀行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商業銀行執行力較低;二是企業向商業銀行申請融資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貸款,然而有些企業受發展規模、資金短缺等方面限制,不能夠提供商業銀行所要求的抵押物,因此也就出現無效抵押物的情況,而這些情況也直接反應出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機制與企業的融資需求之間存在偏差。
二、商業銀行視覺下企業融資的對策
(一)從企業自身角度分析:完善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中小企業應增強所有員工們的責任心與道德感,提升員工們的專業技術能力,使企業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規范,從而能夠抵御更強的外部風險,提高自我風險防范能力,提高信用等級,取得更多金融機構的信任和青睞。并且企業應該及時提供真實、全面和透明的財務信息,降低銀行的信息處理成本,向貸款人充分展示企業的優勢,及時揭示企業的風險,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其他的社會公信力。
(二)從政府公共服務角度分析:健全和完善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融資的公共服務系統
在“互聯網+”背景下,借助多媒體信息化技術,依據大數據資源信息,創建銀行與企業間公共的服務系統,使得銀行與企業能夠利用當前技術資源實施即時聯系和信息溝通,企業將銀行所需要的信息及時上傳到共享服務平臺中,以供銀行及時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企業信息,以此確保商業銀行能夠及時掌握企業的真實運行情況以及融資需求,這種舉措不僅能夠提高企業成功獲得銀行貸款的支持力度,而且也大幅度地降低了商業銀行對企業進行融資的風險,真正實現合作雙贏。
(三)從商業銀行角度分析
1.商業銀行應當提高對中小型企業的服務力度
近幾年,隨著中小型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其在社會中創造的價值已經不容小噓,因此商業銀行應當提高對中小型企業服務的重視度,以大中型企業服務為中心,增加對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產品數量,盡可能地實現不同類型企業間的服務均衡。銀行作為中小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商業銀行針對中小型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商業銀行應當轉變服務觀念,創建專門服務于中小型企業的工作團隊,該團隊主要以服務中小型企業為要對象,負責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融資需求,在此基礎上給出有建設性的融資建議。此外,銀行還需要在權衡不同企業融資需求后,增加有針對性的融資產品,銀行還需要根據企業間的差異,設置不同標準、不同條件的貸款制度,并且創建科學合理的企業信用標準。
2.商業銀行應當全面完善風險評估機制
為了提升商業銀行與企業間合作共贏,幫助企業順利獲得銀行放款,商業銀行應當全面完善風險評估機制,以此保障商業銀行能夠穩步發展。商業銀行是以承擔一定的風險來獲取收益,那么銀行就應當高度重視風險評估機制,盡可能地使銀行交易放在風險較小、較為安全的模式下進行,商業銀行在進行風險評估時不能脫離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在充分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融資風險,制定可執行的融資策略。對于企業的融資申請,商業銀行應當設置專門的風險評估小組,專門對申請的企業展開融資前的審查工作,科學地判斷融資風險類型,并制定相應的風險處理機制。一旦商業銀行同意企業融資需求后,也應當及時掌握融資情況,以此挖掘潛在的融資風險,并做好處理策略。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的發展會直接應當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然而,我國企業目前正處于發展瓶頸期,而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的大規模生產,使得它們對資金要求較大,然而融資困難使得資金鏈短缺,商業銀行作為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其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然而,商業銀行在于企業間達成融資合作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商業銀行與企業間缺乏信息溝通、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產品較少、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與企業融資需求不匹配,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三個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完善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和完善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融資的公共服務系統,然后商業銀行應當提高對中小型企業的服務力度,加強重視,最后商業銀行應當全面完善風險評估機制,所以,融資需求離不開商業銀行、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作者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