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霞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 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術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9月,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獲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1+X證書制度是國務院推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根據《山西省教育廳關于確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的通知》(晉教高〔2016〕8號)精神,山西大學商務學院被確定為首批山西省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多項政策表明,資產評估專業向應用型轉型已刻不容緩,急需研究設計方案和轉型措施。由于此方面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文有一定的的研究價值。
一、轉型任務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以培養面向資產評估這個新興產業工作第一線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資產評估專業人才為目標,對專業人才需求和職業實踐能力進行分析,與地方知名企業合作,將企業需求、行業需要、實踐能力、考證要求融入到人才培養中,充分體現高校“學歷(畢業證書)+能力(職業能力證書)”、“知識(專業理論)+技能(職業實踐)”、“實訓室(校內實訓)+企業(校外實習)”的應用型教育特點,提高學生專業理論與綜合實踐的能力,構建構建“產教結合、理實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修訂資產評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及其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人才培養模式結構如圖所示。(如下圖1)
為了滿足就業對職業能力證書的要求,實行“一專多證”畢業制度,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等會計類證書,由于資產評估師證考取難度較大,不做硬性要求。
(二)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
依據對畢業生就業崗位分析,對資產評估專業進行工作內容、職業能力分解,在此基礎上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技能為主線,融合職業能力要求、考證知識點,探索對接工作崗位的符合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資產評估專業課程體系。
要求專業課程運用真實任務、真實案例教學的覆蓋率達到100%,實習實訓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實行“N+2”過程考核,變末端考試為過程監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中,N是教學過程的考核次數,N>2,占總成績的50%;2是期末考試和讀書筆記,分別占總成績的40%和10%。
校企深度合作,使企業參與課程體系的制定及主干課程的講授。
(三)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成立由本專業教授和企業界人士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中來自政府、行業、用人單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強化實踐教學。
調整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實踐學分達到30%;制定專業選修模塊,畢業論文真題真做;把第二課堂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開展以專業為主題的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教學。
(四)“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
堅持數量、結構、質量協調發展,建設一支創新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業務精良、數量充足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一是實施教師實訓計劃,選派本專業教師到企業培訓、掛職工作、實踐鍛煉。二是引進行業企業專家承擔實驗實訓教學,整合校內外師資資源。三是積極探索應用型本科高校評價方式改革。通過多種方式,使“雙師雙能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逐步達到50%以上。
(五)行業企業合作發展平臺建設
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與至少一個大中型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和合作機制,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目標。與企業合作在校內和校外至少各建設一個合作平臺,建立校企一體、產學研一體的大型實驗實習實訓中心、培訓基地。
(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高等教育既要關注學生終生發展,也要關注社會的需要,為此,高等教育質量應達到兩個滿意度:學生對學習效果滿意,社會對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滿意。為達到這兩個滿意度,要建立健全動態跟蹤學生學習、實踐、創新、品德等情況的“寬進嚴出”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完善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建立本科教學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形成多方參與、多元化、立體式的評價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對實訓課程考試的內容、方法、指標和標準進行改革,體現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要求。表1為實訓課程的考試評價辦法表。
(七)服務能力提升
通過以山西省經濟轉型、區域經濟需求調研為依據,以行業發展為依托,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以優化專業結構為手段,以資產評估實踐能力為導向,建成“產教結合、理實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企業深度融合、吸引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參與專業建設,建成以資產評估崗位為導向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全面推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與至少一個大中型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和合作機制,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目標。
二、轉型成效
通過本應用型本專業轉變規劃方案,本專業預建成具有鮮明特色、成果豐富的應用型本科專業,具體成果有:
(一)以山西省區域經濟需求調研為依據,以行業發展為依托,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以優化專業結構為手段,以資產評估實踐能力為導向,建成“產教結合、理實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與行業企業深度融合、吸引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參與專業建設,建成以資產評估崗位為導向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全面推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專業課程運用真實任務、真實案例教學的覆蓋率達到100%,實習實訓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實行“N+2”過程考核。校企深度合作,使企業參與課程體系的制定及主干課程的講授。
(三)培養出一支有學科帶頭人,有骨干教師,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使“雙師雙能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逐步達到50%以上。
(四)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與至少一個大中型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和合作機制,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目標。與企業合作在校內和校外至少各建設一個合作平臺,建設仿真資產評估實訓基地。
(五)改革完成評價模式,形成多方參與、多元化、立體式的評價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最終,依托專業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山西經濟轉型、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和校際輻射能力,以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資產評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