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林
摘要:隨著我國對教育的愈發重視,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創新,人們對學生和教師綜合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熱愛數學的良好開端,將對以后一系列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育和學生的學習中,都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來收獲新知,掌握學習技巧方法,這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本文基于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背景,研究如何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學習;互聯網應用;探究能力培養
一、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問題和原因探討
(一)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完善
當今是一個信息發展迅速,智能化和創新性為主導的現代化社會,我們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與進步,也時刻影響著我們。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中,因為一些方面的原因,導致了我們的教學模式還存在缺陷。通常數學教學的形式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課記筆記為輔的“灌輸式”以及大規模做練習題和作業的“填鴨式”模式,這樣的上課方法能夠以教師的課前講義和課件為主,合理規劃好一節課程的安排,在短時間內能夠給學生講解大量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專業鞏固。但是,對于現在的發展與需求來說,顯然這樣的模式存在了很大缺陷。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舉例說明,這種方式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固有的方法,如果題型一樣,顯然很容易得出,但當題型稍有改變時,就會力不從心了,變得難以突破,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尊心的保護。
(二)課堂合作少,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在一個課堂的學習中,往往很多教師都將重點放在了本節課的預期達到任務和傳授知識,然而忽略了和學生一起參與研究問題和提問思考問題的互動途徑。在這樣的課堂中,缺少了活躍度與輕松的學習氛圍,容易使學生學習變得壓抑無趣,甚至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會直接放棄聽課,長時間累積,導致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其次,教學課堂的主動探究與問題一般都會選擇問題簡單、討論時間較少的無效提問,這樣的提問是教師考慮到課程進度與課堂秩序做出的。但卻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也沒有可探究與思考的價值,減少了課堂探究的有效性,也無法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降低了課堂質量,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析小學數學學習中探究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小學課程都是比較基礎簡單的,主要是拓寬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與綜合能力。對于小學數學,主要以簡單的數字計算、生活化應用題的解決以及簡單基礎圖形的認識解答為主,重在培養學生對實際生活問題的探究和解決能力。通過不斷地提問實踐探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數感,知道計算題哪種方法最簡單,實物圖和哪個所學知識相聯系等,更好、更快地解決數學問題,對知識的敏感度更高,更加簡單地提升數學成績。
(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當對學生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達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大大地減少學生和教師的學習任務,讓學習變得輕松有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走入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互聯網,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舉例說明,在小學數學圖形的認識與學習這一章節中,以往都是以課本教材為主,但是課本上所展示給我們的東西相對較少,學生無法全面理解。通過互聯網,讓學生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所學圖形的特點和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學起來更加簡單,課堂也更加生動有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可以通過網上的隨機抽查、課堂小測試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教學改善,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三、基于小學數學,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通常比較喜歡實踐探討類型,單純的知識灌輸往往讓學生難以消化和理解。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探究能力的培養,互聯網的技術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和創新。通過對互聯網的使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學習,更好地利用互聯網。舉例說明,在諸如畫圖等實際操作中,通過互聯網,可以請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展示,將大家的問題與一些難點凸顯出來,然后再逐一解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還可以播放一些形象、具體的圖片視頻,將抽象化的東西轉變成貼近實際生活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互聯網的使用,不僅在課堂上帶動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課后,同樣可以布置給學生一些要求,讓他們自己動手查找、搜集,解決問題,拓寬思維,培養學習探究的積極性。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探究學習的活躍度
小學生處于一個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心的階段,他們好動、愛提問、喜歡模仿的特點,給我們的教學帶去了更多的活躍與積極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一優勢,轉變到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能力。舉例說明,在對乘除法的計算這一章節的學習中,通常很多教師都會以乘除法表的背誦為主,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卻疏忽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探討。可以通過讓學生自我分組合作,找出學生自己發現的身邊的例子,然后通過課堂一起合作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有一個自我發言、自我提問的氛圍,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有效地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并且這樣還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學生學習探究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探究能力的分析,發現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對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將小學數學教學建設得更加高效完善,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簡單。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