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苗苗
摘 要:新時期的發展,導致農林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新問題,嚴重影響了產業的高效發展。本文針對葡萄種植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行詳細闡述,概述該產業的發展趨勢,并針對我國葡萄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改善措施,希望能為我國農林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推動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葡萄產業;葡萄種植;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A
1 葡萄種植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1.1 現狀
隨著近幾年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葡萄在消費市場的銷售量也隨之升高。因為葡萄市場環境比較好,所以近5a我國不斷擴大葡萄種植的面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葡萄產量。以新疆地區為例,2013—2016年,葡萄產量分別為224萬t、231萬t、275萬t和267萬t,一直到2017年,新疆每年的葡萄產量都處于我國的領先地位,占我國葡萄總產量的20%左右,所以新疆地區成為了我國葡萄生產的最大基地。
1.2 問題
現階段,我國葡萄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業人員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并采取措施解決。
1.2.1 葡萄產業不具備較強的標準化意識
葡萄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基于長期規劃為基礎框架,但是很多地區在實際發展中比較盲目,或者更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制定的發展目標沒有考慮到長期性。如,很多地區并沒有考慮自身的基礎條件是否符合標準,而是一味地跟風,導致最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時間和金錢,但是種植的葡萄質量卻不好,產業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很多農戶不了解先進種植技術,在實際種植管理中仍然使用粗放式種植管理模式,無法開展系統化和標準化的管理工作,導致葡萄質量不好,產量受到很大影響,阻礙了葡萄產業的發展。
1.2.2 缺乏品牌意識,缺乏市場風險評估和應對能力
我國葡萄產業的發展已經迎來了新的時代,消費市場對葡萄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市場也加快了變化的步伐,為了適應市場的新發展新變化,需要葡萄產業積極調整發展模式。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仍然保持傳統的種植方式,并沒有考慮到市場的變化。如,大多數農戶都不具備創立品牌的意識,不具備較強的營銷意識,其產品更多只限于在當地銷售,其它地區對其產品并不知曉,不具備較強的行業市場影響力。此外,很多農戶不是很了解市場上各種消費群體的實際消費需求,沒有針對性地分析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沒有根據市場的情況進行評估,導致種植的葡萄達不到市場的需求,推廣效果也比較差。
1.2.3 葡萄產業技術水平低
所有產業的發展都需要科技的支持,葡萄產業也如此。現階段,雖然葡萄產業一直都在探索種植和管理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很多種植和管理技術還是不夠成熟。如,基礎設施和機械設備還比較陳舊,不夠自動、智能化,并且種植人員的技能素質也比較低。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資金投入、技術研發、管理培訓和政策等。為此,需要政府部門及相關從業人員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2 我國葡萄種植產業的發展趨勢
2.1 種植地區更好
現階段,我國的葡萄種植區域正朝著更好的環境發展,葡萄產業的配套設施也更加成熟和完善,葡萄產業也在資源配置效率更好的地區發展,如,我國目前在西北新疆、環渤海灣、黃土高原和西南等區域建立的葡萄種植區域。由于葡萄產業的發展,不同領域的分類也逐漸朝著更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如,西北地區主要是種植各種鮮食的葡萄和制干葡萄加工,而環渤海灣主要種植各種鮮食葡萄和專門用于釀酒的葡萄。由于葡萄種植地區的深化發展,我國各大葡萄產業基礎的優勢特征也更加明顯[1]。
2.2 自給率和出口率得到很大提升
現階段,我國葡萄產業的自給率和出口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產業和技術的發展也極大地增加了葡萄的產量,葡萄產品的供給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在此基礎上我國逐漸將目光聚焦到出口上面,其中一些鮮食葡萄品種主要出口至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3 解決葡萄種植產業問題的有效措施
3.1 加快制定葡萄種植配套標準,優化產業機構
由于我國國土非常遼闊,并且每個地區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等都有很大的差異,為此,需要農戶種植更優質的葡萄品種,通過這種方式制定最完善的葡萄種植配套標準和技術。各地區農技部門要依據種植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葡萄品種進行種植,并且加強對優質葡萄進行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快速度制定葡萄種植配套標準,讓更多農戶推廣種植管理技術,以此才能更快地實施新技術和新標準。通過研究和推廣各種新的葡萄產品,可以解決葡萄結果單一的情況,還能有計劃地優化產業結構,保障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提高葡萄產量。
3.2 注重建設品牌,開展營銷工作,積極擴展高端市場
各地區政府部門不僅要規劃好葡萄的種植工作,還應該建設好品牌形象,加強葡萄的營銷。在實際的葡萄產業鏈條運作中建設葡萄品牌,積極開展葡萄從種植到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工作,讓更多人知道葡萄品牌。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讓更多人從網絡上知曉葡萄這個品牌。同時,相關部門要從消費市場需求出發調整自身的品牌戰略,確保能緊跟市場的變化宣傳和營銷葡萄品牌,全身心地為消費者服務,擴展葡萄的高端市場[2]。
3.3 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葡萄產業
相關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打造更標準的葡萄種植產業,以此種植出質量更高的葡萄產品,讓更多人知道該葡萄品牌,使農戶獲取更大經濟效益。農戶要依據當地的氣溫、水源和光照等因素選擇最適合的葡萄品種進行種植。只有這樣才能產出大量高質量的葡萄。
3.4 完善葡萄產業的基礎設施
為了保障葡萄種植產業的長遠發展,需要當地政府制定更完善的指導方針和政策,讓農戶學到更專業的種植知識和技術,同時地府也應該提供更先進的生產技術保障葡萄產業的發展。針對葡萄需求量大的地區,當地政府可以制定更合理的配送路線,及時為消費者運輸葡萄或葡萄加工制品。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多借鑒其它地區的優秀管理模式,讓更多人知道該地葡萄品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3.5 組建葡萄種植合作社
現階段,我國各地區的葡萄種植并不是很集中,這需要各地區的政府組建專門種植葡萄的合作社,擴展葡萄的生產規模。葡萄種植合作社在種植葡萄的過程中,要定期與相關工作人員探討如何才能科學化種植葡萄,并且探索更多方法提升葡萄果實的品質。
3.6 加大葡萄種植管理技術的推廣力度
農林部門在種植葡萄的過程中,要將目光聚焦到技術的推廣上面。通過這種方式可有效解決現階段種植戶種植技能和素質水平低下的現狀。農林部門應該實地考察其它地區葡萄種植基地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采用更多元化和生動化的技術推廣方式讓更多農戶參與到葡萄的種植中。同時,農林技術部門還應該構建平臺和渠道,讓農戶能在其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疑惑,農林部門還可隨時將政府頒發的相關政策文件分享到平臺上供農戶查閱,引導農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問題,并給予及時幫助和解答,有助于農戶學到更多知識和技能,在之后的種植中有效運用這些技能,提高產量。[3]
3.7 建立完善的自然災害預警機制
很多地區的葡萄園都不具備較強的抗風害能力,一旦出現災害就會導致農戶承受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需要當地政府采取措施在葡萄園周圍種植防護林,通過這種方式緩解風力,減少農戶的經濟損失。到了冬天,政府應該組織所有農戶開展土壤填埋工作,盡可能讓所有葡萄藤都能度過寒冷的冬天,存活下來,為農戶創造經濟效益。
4 總結
葡萄種植產業要想實現長期健康發展,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投入大量的資金,還應該取得政府部門的支持,同時,相關部門還應該采取措施提升技術軟實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葡萄種植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波.葡萄栽培技術之土肥水管理[J].農村科學實驗,2018(7):84.
[2]王海燕.綠色有機葡萄栽培技術運用及推廣研究[J].山西果樹,2019(4):16-17.
[3]蔣騰.葡萄種植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6):173-174.
(責任編輯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