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好
日前,某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明確要求,開學后,各地各校要首先進行學情分析,對學生居家學習情況進行摸底診斷,開展線上教學效果綜合測評。根據線上教學期間學生學習效果和個體差異,區分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科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調整優化教學進度和教學組織方式,做好居家線上學習與開學后線下教學的銜接,確保每名學生在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新課教學。
疫情之下,教師實施線上教學,既是對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考驗,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驗。由于網絡的阻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很難做到即時、準確把握,師生互動受到限制,教學效果具有不確定性。受學生學習能力以及自律性、自控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一,差異性較常規課堂更加明顯。
因材施教,順勢而導,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學校開學后,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教學不再是零起點,而從頭講起、重復講授固然可以盡最大可能滿足學困生的需要,但卻容易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本身也是教育的不公平。
關注差異,分層教學,是科學的教育教學方式。開學后,實施線上教學綜合性測評,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摸底診斷,有利于教師正確認識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差異,從而基于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綜合測評,全面摸底,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監測是為了更好地采集基礎數據,為教學提供依據。它是準確研判學情的重要手段,是診斷學生學習水平的關鍵環節。監測結果最終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在這項工作中,如何依據監測結果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是學校工作的重點。
歸納總結,系統梳理,是分析監測數據的手段。在“面”上,教師要把典型錯誤進行歸納,再做專題輔導,解決潛在問題;在“點”上,教師要關注學困生,通過點對點的課外輔導,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水平;在教學進度上,教師要安排一定時間復習線上所學知識,梳理知識點,切實做好復習課與新授課的有機銜接,盡可能幫助所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線上教學是疫情期間確保教育教學正常運行的重要方式,作用與效果不容質疑,但存在的問題仍需重視。開學后實施科學監測、分層教學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之一,突顯針對性與科學性。這是教育現實的需要,也是開學后教師面對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