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在區域協調發展進程中,黃河流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也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想達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目標,需要全面考慮經濟、生態以及社會等眾多因素。本文重點探討了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創新政府合作機制。
【關鍵詞】黃河流域;政府合作;創新;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背景下,中央做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部署,集中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并且還明確了黃河流域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此次戰略部署釋放出改革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模式的重要信號,同樣代表著全新的區域發展模式應當展示出超越局部與地方的整體性發展思想,應當展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同步進行的思想。現階段,黃河流域的生態系統比較脆弱,有著嚴重的污染問題,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巨大,需要采用新發展理念,來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一、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不但給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給生態保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當前,黃河流域仍然面臨著經濟亟待發展、生態污染嚴重等問題,應重視發展與保護的相互融合。
(一)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給生態保護帶來的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五位一體”的整體布局中,確定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理念,使得黃河流域的群眾生活及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水污染、用水失衡等問題越發嚴重,生態問題已經發展成為限制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
(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給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首先,從生態功能層面而言,黃河起源于青海玉樹地區的三江源,其同樣還是瀾滄江與長江的源頭。三江源享有“中華水塔”的美譽,是我國最關鍵的水源地,具有異常重要的生態價值。黃河呈現為“幾”字狀,沿途經過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各式各樣的地形,最后匯入渤海。從歷史發展來看,黃河流域水患問題時有出現,新中國成立后,水患問題整治取得了顯著成績,黃河流域的生態系統得以恢復,推動流域經濟實現了快速、穩定發展。其次,從經濟功能層面而言,黃河流域的九個省區是我國主要的能源、糧食以及工業等聚集區。現階段,九個省區在經濟發展上表現得千差萬別,處在中上游的河南、四川、山西以及陜西等面臨著巨大的經濟轉型壓力,下游的山東同樣面對著新舊動能轉換的巨大壓力。黃河流域在經濟上的協同發展,將為沿途省區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有利于縮小區域間經濟差距。
二、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創新政府合作機制
(一) 創新政府合作法律機制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與途徑省區的利益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我國行政區劃高于經濟劃分的基礎上,為了能夠確保各省區的切身利益,避免區域協同發展走向失敗,應積極創新政府合作法律機制。各地政府應建立統一的法律體系,以確保協同發展戰略的有效執行,通過法律來保障各省區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失。為了有效避免地方保護主義,可出臺相關的法律規定以確保該區域內合作的穩定運行。以往,政府部門在合作過程中建立的法律機制主要是用于確保合作的基礎及相互間的利益調整,保障區域內資源的科學運用。因此,為了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政府合作法律機制的創新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第一,明確合作的具體范疇及利益主體;第二,確定區域協同發展的整體規劃及進程;第三,明確區域協同發展推進組織的權利與職責;第四,推動協同發展戰略的落實。
(二) 創新政府合作利益協同機制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牽扯到大量的利益聯系,主要包含:以空間領域為基礎的行政區劃利益、以時間序列為基礎的短期利益和長久利益、以市場主體為基礎的競爭利益、以民族地區為基礎的文化利益、以政府職能機構為基礎的業績考評利益等等。政府合作利益協同應當嚴格遵守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準則,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增進人類福祉為根本,并且不得對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及破壞。政府合作中利益協同可采取協調、合作以及整合等機制,協調的目標在于將總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相互結合;合作的目標在于通過區域或者部門合作實現自身相應的利益目標;整合的目標就是在更高的層面上將更多的利益范疇、利益主體統籌起來,實現更廣范圍內的利益統一性。
(三)創新政府合作溝通機制
第一,創建高效、順暢的信息交流平臺,促進政府間的對話,提高各地政府間談判、協商的效率。政府間的交流、協商是雙方探討、制定有關規劃、政策,調節區域內相關問題的重要基礎,而高效、順暢的信息交流平臺有助于提高政府處理公共問題的效率及質量。對話、交流平臺的創建不只是為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同時還為區域內各種問題的協商解決提供了良好的載體。與此同時,還需要構建健全的決策機制,比如:設置合理的議事流程,鼓勵專業人士及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其中,確保決策的合法性與科學性。
第二,構建多樣化的協商主體。政府機構不再是唯一的協商主體,黃河流域各政府部門的合作需要不同的利益主體共同參與,不但包含政府機構,還有民間組織、企業、社團、個體等等。對于合作過程中頻繁遇到的公共問題,不同的協商主體應以特定的公共問題為中心開展協商工作,以實現合作為目標,構建起“互相信任、資源互通、共同發展”的網絡合作體系,搭建起“共同協商、共同處理”的溝通機制。
(四)創新政府合作部門協同機制
黃河流域主要包含內蒙古、山東、四川、寧夏、山西、陜西、河南、青海以及甘肅等省份,要想消除既定戰略和政策間的沖突,明確政策與管理的時間排序及工作中心,把握管理與政策創新的全新機遇,就要對創新的利益得失進行全面的考慮及研判,構建起同級部門間、上下級部門間、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間的協同機制。如此,不僅可以突破“就事論事、個案處理”的思維模式及行為方式,同時還可以在更高層級的戰略平臺中統籌各個部門、各種群體的協同意愿與目標,強化溝通、交流,調集專業的力量資源,指引所有的參與主體以完全平等的身份融入到協同發展中去,進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黃河流域作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未來,應采取創新法律機制、創新利益協同機制、創新溝通機制、創新部門協同機制等措施來創新政府合作機制,從而實現黃河流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倫,陸岷峰.基于合作博弈理論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以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9(5):10-17.
[2]左其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框架[J].人民黃河,2019(11):11-12.
[3]張志棟.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J].北方經濟,2019(10):3-5.
[4]安樹偉,李瑞鵬.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推進方略[J].改革,2020(1).
[5]金鳳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協調推進策略[J].改革,2019(11).
[6]程必定.泛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及政府管理創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136-141.
(作者單位:中共義馬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