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龍
摘要:單元教學設計是目前深化數學課程改革階段非常值得研究與實踐的項目。文章基于單元的視角,對“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再設計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情境—問題”教學模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單元教學設計日益成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熱門領域。基于單元的視角,對“情境—問題”教學模式進行再設計,是值得我們去探究和實踐的。
一、“情境—問題”教學模式再設計的意義
貴州師范大學呂傳漢教授等人對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實驗,總結出“情境—問題”教學的基本模式(如圖1)。時至今日,這一基本教學模式仍然值得研究和借鑒。
一方面,“情境—問題”教學模式體現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的基本要求。《標準》特別強調了要注重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這與“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宗旨不謀而合,為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提供了可參考的實現路徑。
另一方面,“情境—問題”教學模式是實施單元教學的有效載體。單元教學是一種非形式化的東西,但是需要依靠一些基本的形式來推進和規范。結合“情境—問題”教學基本模式,可以將基于單元視角的課堂教學規范化、常態化。否則,由于缺少有效的實施載體,單元教學最終會因為理念與實踐的脫節而成為空談。
二、“情境—問題”教學模式再設計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體現《標準》的基本要求。單元視角下“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再設計要以《標準》為引領,一切學習活動都要圍繞讓學生更好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設計和實施,更加注重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關注學科育人價值的體現和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其次,要體現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單元視角下“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再設計,要把握好以下兩點:(1)數學學習是一個整體,要關注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2)數學學習是一個過程,要關注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以“內容”為單一視角設計教學的習慣,需要從整體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的再組織、再加工,多角度進行思考和設計。
最后,要體現“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數學情境的設計要體現科學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發展性。情境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貼進學生實際生活。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再組織、再加工,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面向全體學生,以提出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讓每名學生在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同時,也要避免過度情境化,不要為了“情境”而“情境”。
三、“情境—問題”教學模式再設計的嘗試
文章在呂傳漢教授等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單元教學視角下的“情境—問題”教學模式進行了再設計,如圖2所示。
在此教學模式中,數學情境要以單元教學設計為基礎和前提。單元教學設計可以有多種路徑,基于不同的設計路徑,數學情境的創設也要進行調整。不同的實施路徑是否收到了同樣的教學效果?哪一種更好?通過單元教學的反思,可以優化單元教學設計,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環,不斷提升單元教學設計的教學效果。
最近兩年,單元教學設計在上海地區掀起了一股教學改革的熱潮。但是就目前的實施情況來看,大家依然在摸著石頭過河,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理念與實踐的落差便是一個主要問題。在理念與實踐之間,我們需要找到一個“中介”,能夠讓單元教學成為一種常態,形成一種習慣,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思考、探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初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呂傳漢,汪秉彝.再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數學學習[J].數學教育學報,2002,11(4).
[4]王玉春.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