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人入勝”幸福課堂的實踐研究指向學校課堂教學的根本性變革,核心在于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凝練學校百年辦學特色,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生態,在遵循兒童自身認知基質的基礎上,打造柔性扁平的組織形態,創建融合學習的教學模式,實現從知識建構向生命成長的有效過渡、從知本到智本的自然超越以及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明確目標。
關鍵詞:幸福課堂;“引人入勝”;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5B-0027-04
淮安市實驗小學建立于1908年。建校之初,著名愛國教育家李更生先生便將新的教育思想帶進學校,主張“兒童本位教育”。這一思想延續了上百年,成為淮安市實驗小學的文化基因。百十年來,實驗小學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抗日戰爭時期,學校在炮火中努力將兒童本位思想與三民主義精神相結合,培養兒童自主自治,形成人人參與、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良好的教育教學體系,創造了戰火中的教育神話;新中國成立后,學校根據時代的要求創新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在文化教育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勞動教育”和“藝術教育”,努力引導發現學生的潛在能力,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以后,學校狠抓“雙基”教育,提出“輕負高質”的教育理念,轟轟烈烈開展“第二課堂”,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變革教學方法,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說教式為滲透式,把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讓教育入境人心,為教育改革打開了一扇窗;“十二五”初期,學校繼承“兒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實踐“人本和諧”的管理哲學,確立了“幸福教育”的辦學主張,把“做幸福的人”作為核心的價值追求,明晰“人的發展”是學校建設的核心,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成長的快樂,都能成為最優秀的自己,開創了學校發展的新局面。
學校文化一脈相承,新的時代,淮安市實驗小學繼往開來,在傳承“兒童本位…‘輕負高質”思想的基礎上,從百年校史中提煉出“引人人勝”的教學理念,即“引導發現、人人參與、入境人心、勝而越己”,同時賦予其新的教育內涵——通過不斷開展“幸福課堂”實踐改革,在教材、學生、教學方式、學科生活、評價等方面進行不斷探索,建構“引人人勝”的“幸福課堂”新樣態,讓學校精神煥發新貌,使學校文化裨益更宏。
一、“引人入勝”幸福課堂的內涵解讀
1.“引人入勝”的基本概念
“引人人勝”是我校原創性的理論模型,它源于學校百年發展歷程中不同時期的辦學理念,同時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體系。“引”是“引導發現”,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變“教”為“引”,變“授”為“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圖式為媒介,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領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引導學生在頓悟中發現知識和知識之間的內部關聯,形成新的知識圖式;“人”是“人人參與”,在課堂中,所有學生都能參與知識的學習,都能親身經歷整個學習過程,不是旁觀者、接受者,而是參與者、建構者和創造者,真正實現每一位學生學習權的回歸;“入”是“人心入境”,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靈動的擬一真教學情境,促使每一位學生能完全融入學習情境和知識建構中去,激發學習激情,迸發學習智慧,獲得思維品質的提升和愉悅情感的體驗;“勝”是“勝而越己”,是指學生在真實的學習過程習得學習方法和能力,能夠完成知識的自主建構和自覺遷移,在享受學習快樂的同時不斷超越自己,實現生命的拔節生長。“引人人勝”的課堂教學理論是生活化與經驗性相結合的,體現教與學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它既包含“是什么”,也包含“如何做”;既包含結果,也包含過程。
2.“引人入勝”的基本內涵
在“引人人勝”的教學體系中,“引”是這個邏輯性結構系統的前提,著眼于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重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凸顯了學生為中心。“人”是基礎,著意表現課堂教學的交互性,只有人人參與的課堂,才能讓學習真正發生。“入”是升華,著力點在于課堂中教學共同體的建構,在靈動的擬一真情境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形成了一個緊密相連的教學共同體,在互相影響和作用中,彼此人心入境、產生共鳴,超越升華;“勝”是目標,著重體現課堂教學的效果,通過引導發現、人人參與、人心入境,促使“你”變成新的“你”,“我”變成新的“我”,達到“勝而越己”的目標。在“引人人勝”的框架內,“引”使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確,使“人”與“入”真正落到實處,從而保證“勝”的效果,四者之間形成了互相作用、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上位課堂教學體系。
3.“引人入勝”的基本特征
(1)“引人人勝”是一種以“兒童本位”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凸顯以學生為主體、以發現為核心、以人心入境為根本、以發展為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創共建,最終能夠“勝而越己”。
(2)“引人人勝”是一種“柔性扁平”的組織形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者之間同休同戚、共生共長,形成了一個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柔性扁平的生命共同體。
(3)“引人人勝”是一種以“融合學習”為特征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統整時間、空間、教學資源和組織形式,創設讓學習真正發生的教育情境,讓學生人人參與、人心入境,在與異質他者的交互對話中,完成知識的建構和自我的成長。
二、“引人入勝”幸福課堂的價值指向
1.遵循兒童自身認知基質——實現從知識建構向生命成長的有效過渡
在“引人人勝”的幸福課堂中,教師能夠遵循每一位兒童的認知基質,充分了解兒童,走進兒童,根據兒童的需要設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兒童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建構,讓學生不僅是教育教學的對象,而且是發展需求的發出者,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更是知識學習的建構者和創造者。尊重兒童獨特的認知方式和表達方式,堅信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力量,讓兒童始終站在課堂的最中央,促使兒童在知識建構中完成生命的成長。
項目自從2000年局域起步,2004年整體推進,2011年拓展深化,2018年成型扎根,已歷19屆2萬余名學生,在學校3個緊密型校區、6個松散型校區、9個聯盟校中推廣,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改變了學校教學生態
自項目實施以來,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學校的教學生態得到了切實的改變。一是班級物理環境明顯改善,教室學習區、小組交流區、私人檔案區等為學生提供了適切學習空間;二是教學心理環境日趨優化,師生之間形成了尊重信任、民主平等、彼此成就的良好氛圍;三是多元立體互動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學的動態生成;四是學科拓展延伸和日常積累豐富了學生的學科生活。多年的實踐探索,讓學校教育教學換發新貌,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教科研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校園”等,辦學聲譽保持高端穩定。
2.實現了人的成長
在“引人人勝”幸福課堂實踐過程中,全校所有師生全部卷入,在不斷的學習、探究、實踐、反思、重建中,教師的專業素質、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了較大的提升。項目實施至今,學校有21人獲批江蘇省特級教師,2人獲批正高級教師,1人獲批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等,教師年均論文發表70余篇,各種教學大賽獲獎無數。同時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書法、習作、演講、誦讀、科學、體育、藝術等方面的比賽,成績喜人,學校先后有35人被授予“全國科學小院士”稱號,真正實現了每一個人的成長。
3.產生了廣泛輻射效應
教育研究的價值在于成果的推廣運用。依托項目,學校先后邀請多位專家來校講學,與省內外名校開展教學交流,開闊教學視野,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以主題教學研究為引領,與共同體學校聯動,通過開展集團大教研組活動有效地提升教師對課堂教學方式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與此同時,學校還先后承辦“江蘇省幸福教育論壇”“江蘇省名校發展論壇”等省級活動,接待了近20個省份的校長、名師來校考察。學校進一步將“幸福教育鄉村行”“幸福教育西部行”系列活動的觸角延伸至新疆、甘肅、云南、貴州等地,已組織名師志愿者深入全市鄉鎮小學送教研討百余次,聽課受眾多達3000人,輻射到更多區域。
多年的研究我們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引人人勝”幸福課堂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深化指向學生幸福成長的教學文化建設,探索課堂教學方式轉型的有效路徑,進一步擴大項目研究成果的輻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成長的快樂,讓每一位教師都享受職業的幸福”,這是百年實小人永不停歇的追求。我們堅信,“引人人勝”新型幸福課堂實踐變革下的淮安市實驗小學,一定會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丁偉紅
作者簡介:陳廣東,淮安市實驗小學(江蘇淮安,223002)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