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君 孫永恒

【摘 要】 制造企業涉及資金面廣、初期投入資金規模大,增加了企業經營風險,而制造企業想要實現全面發展,就必須要做好財務內控工作。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不可消除的,這就需要企業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強化企業內部管理?;诖耍疚氖紫确治鲋圃炱髽I財務風險防控現狀,分析普遍存在的財務風險,最后提出制造企業財務內控制度與財務風險防控策略。
【關鍵詞】 制造企業 內部控制 財務風險 防控策略
引 言
制造企業在整個商品產業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下游有材料供應商、上游有采購商,這就要求制造企業經營發展中必須要有充分的資金支撐(或穩定的籌資渠道),現金流對制造企業尤為重要,這也增加了制造企業財務內控難度。對于現代化制造企業來說,市場環境不斷變化需要提升企業管理的靈活性,跟上市場經濟發展潮流。這就需要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健全企業財務內控制度,強化財務風險防控,從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制造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現狀調查
1.1調查對象
本地調查中的100個制造企業中,大型企業為21家、中小型企業為43家、民營企業為36家。數據信息均為互聯網和文獻資料提供。在100家制造企業公開披露信息中,去除財務內控材料失真、不完善的企業,還剩67家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企業,這67家制造企業也是下文重點的研究對象。
1.2調查內容與評分
本文通過5個要素對制造企業內控現狀進行綜合考量,5要素為內控環境、風險評估、防控方法、信息交流、監督管理。本次評分為5個等級,采用了計分制,無內控或非常差計1分、控制性不強計2分、有一定控制效果計3分(及格線)、控制效果較好計4分、控制效果非常好(模板型)計5分[1]。
1.3調查結果分析
表1為67家企業統計出的結果,采用了5要素對比和均值權衡方法。
可見,調查中67個制造企業中在3分檔位的企業數量最多,4分檔位相比3分檔位有明顯降低,5分檔位最少,表明我國制造企業已經開始關注財務內控制度建立,但僅僅是起到了一定控制效果,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財務風險防范能力參差不齊。
2.強化制造企業財務內控制度及財務風險防控的措施
2.1完善內控體系和協調機制
企業領導作為企業事務的發起點和責任主體,企業任何經營活動、資金活動都與領導決策有關,所以企業財務內控必要有領導關注。領導要認識到企業生產狀況、內部情況,提升個人財務內控意識[2]。同時,要明確財務內控中的牽頭部門,對材料采購、商品生產、產品銷售等多個經濟活動進行監督,財務部門要發揮管理作用,做好內控中的溝通、協調、組織、培訓等工作,完善會計體系。審計部門負責內控監督評價工作,企業所有員工的均具有內控監督權。
2.2財務內控制度細化
2.2.1生產制度建設
(1)保證生產企業內部分工明確,嚴格界定財務管理人員的權力、責任,確保財務人員在財務管理范圍內開展業務工作,簡化財務管理流程,讓財務內控制度高效運作。
(2)明確企業生產崗位、財務崗位、管理崗位的工作標準,對現有財務流程重新梳理,掌握企業經營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通過流程優化、崗位制衡等形式減少財務風險發生幾率,全面加強財務風險防范工作。
2.2.2強化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要做好保密工作,做好合同的等級、管理、追溯、落實等工作,對于合同內容復雜、涉及部門多的情況,建議采用集體決議機制,組織財務部、生產部、采購部、技術部管理人員共同決策,對合同內容進行分類、總結,合同執行任何情況均要記錄。掌控收支、預算、合同三者間的聯系,采用合同管理聯動機制,做好合同管理部門、財務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保證合同價款計算、賬務處理工作質量。
2.3完善審計監督評價機制
企業內控和審計監督相輔相成,為了完善審計監督體系,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1)明確內控監督工作的具體方法、管理范圍,定期對財務情況進行抽查,找出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將所發現的問題編制成報告上交給領導決策,落實獎罰措施。
(2)借助外部審計的作用,學習更加成熟的審計方案,找出內控的不足之處,通過總結、反省,修復現有體系中的漏洞,強化內審效用[3]。
(3)有條件的生產企業可以單獨成立一個監督評價部門,負責財務內控工作的落實、監督、評價工作,輔助領導層建設生產經營活動、財務管理活動的風險評估機制,聯合財務部、內審部分析各項財務風險,并提前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大部分生產企業財務內控發展還有很大的漏洞,無法發揮內控制度的實質性作用,面臨著較多財務風險。這就需要從內控制度建設與完善角度出發,加強制度的完善與落實,做好內控工作監督評價,這樣才能夠讓內控體系變得更加完善,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鳳霞. 淺析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 經營管理者, 2016(22):111-112.
[2] 羅韶梅. 淺議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 智富時代, 2015(8):222-223.
[3] 周萍. 財務內控制度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研究[J]. 大眾投資指南, 2019(1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