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智偉
摘 要 挖掘機的同質化和高替代性造成了同業企業的激烈競爭,生產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高度依賴賒銷來穩定和擴大市場份額,但賒銷加劇了產生壞賬的風險。依照稅收管理規定的要求,完成壞賬損失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是企業降低壞賬對經營利益不良影響的重要途徑。本文對挖掘機生產企業壞賬損失稅前扣除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如何實施有效的壞賬損失稅前扣除管理措施,滿足稅收管理規定的同時降低壞賬對企業經營利益的不良影響,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應收賬款 壞賬損失 稅前扣除 壞賬管理
一、挖掘機生產企業壞賬損失稅前扣除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國家經濟基礎建設的發展,挖掘機生產企業得到了持續的發展壯大。但是也經常有挖掘機生產企業巨額債務纏身,挖掘機生產企業將代理商起訴至法院,挖掘機生產企業拖走客戶已購買的挖掘機造成客戶損失慘重的消息。
挖掘機的顯著特征是產品制造復雜、銷售單價高、資金占用大,挖掘機生產企業廣泛使用賒銷來擴大產品銷量,所以良好的資金周轉尤為重要。但是持有高額應收賬款造成了壞賬損失風險巨大。對應收賬款和壞賬損失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壞賬的發生,及時取得已發生壞賬損失的稅前扣除證據材料完成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可以確保挖掘機生產企業壞賬損失最小化,對保障企業的經營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二、挖掘機生產企業壞賬損失稅前扣除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壞賬損失稅前扣除的政策規定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有真實證據材料表明應收賬款發生了壞賬損失的,應當根據可能收回金額低于賬面金額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稅收法規規定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壞賬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真實發生的、與取得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相關的壞賬損失。財稅〔2009〕57號文規定債務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償,且有確鑿證據證明已無力清償債務的可以作為壞賬損失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扣除。企業在計算所得稅時,已經稅前扣除的壞賬損失在以后年度又收回的,應當作為收回當期的收入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2011〕25號公告規定企業壞賬損失應當根據如下證據材料進行判斷確認:(1)相關的產品銷售協議或者合同。(2)人民法院宣告債務人破產清算的公告。(3)人民法院對訴訟案件的判決書、終(中)止執行裁定書或者仲裁機構的仲裁決定書。(4)債務重組協議和債務人取得重組得利的完稅證明。(5)逾期三年以上已作為壞賬損失處理的應收賬款可以作為壞賬損失稅前扣除,但應當詳細說明壞賬損失情況,并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出具壞賬損失專項鑒證報告。(6)逾期一年以上已經作為壞賬損失處理的,單筆壞賬損失金額小于五萬元或者小于年收入總額萬分之一的應收賬款可以作為壞賬損失稅前扣除,但應當詳細說明壞賬損失情況,并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出具壞賬損失專項鑒證報告。
國家稅務總局〔2018〕15號公告規定企業申報扣除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的相關證據材料,企業留存備查不再報送稅務機關。企業自行填報納稅申報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進行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二)企業壞賬損失稅前扣除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核算和稅收法規對壞賬損失的管理要求不同,增加了企業的工作協調難度。會計核算對應收賬款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進行判斷分析計提壞賬準備,確保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稅收法規對應收賬款壞賬損失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證據材料的規定,包括從產品銷售形成應收賬款開始直到款項收回或者形成壞賬損失,涉及企業內外,持續時間長,管理人員多,收集難度大。挖掘機生產企業需要同時符合會計核算和稅收法規的管理要求。
2.對不同類型債務人的壞賬損失缺乏差異化管理。挖掘機生產企業債務人根據主要性質可以區分為代理商債務人和終端客戶債務人,不同債務人壞賬損失情況差異很大,現有壞賬損失的管理沒有進行差異化對待。
第一,終端客戶債務人以個人或者個體工商戶為主,一次性購買居多。主要特征為居住地分散,生活與工作無法進行顯著區分,擔保人常常是與債務人共同生活的夫妻或者直系親屬,債務人與擔保人收入來源高度重疊。可供終端客戶債務人償還債務的資金來源單一,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幾無可能。挖掘機生產企業對終端客戶債務人催收難度很大、追償成本很高。
第二,多數代理商債務人與挖掘機生產企業合作多年,存在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且持續合作意向明確。雖然在銷售低迷時期產生了大量的逾期應收賬款,但是挖掘機生產企業能夠控制代理權的授予,代理商債務人普遍還款意愿較好,具備一定的回款前提。不過代理商的債務人也存在挖掘機生產企業終端客戶債務人的相同情況,造成了代理商債務人財務狀況不佳,還款能力低下。還有少數代理商債務人存在經營管理混亂,不遵守代理商管理規定,轉移資產故意隱瞞真實財務狀況,惡意拖欠貨款,拒不接受整改要求的情況。
三、挖掘機生產企業壞賬損失稅前扣除管理的建議
(一)對不滿足稅收管理規定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挖掘機生產企業壞賬損失核算采用備抵法,使用賬齡分析結合個別判斷提取壞賬準備。會計核算遵循謹慎性原則,壞賬準備應提盡提。稅收管理遵循實際發生原則,壞賬損失真實發生并且滿足規定的證據材料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提取的壞賬準備不是真實發生的壞賬損失,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應當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二)對終端客戶債務人建立云管理,時時收集信息及時止損處理
對終端客戶債務人,挖掘機生產企業應當時時監控挖掘機的工作狀態,了解承攬工程的施工情況,密切關注其生活狀況,盡可能全面掌握其可供償還債務的資產情況。一旦發現產生壞賬損失的現象,及時對可供償還債務的資產申請實施查封,申請限制出境和限制高消費等止損措施,并且判斷其是否已經喪失清償債務的能力。有確鑿證據證明終端客戶債務人已經沒有清償能力的,逾期一年以上金額不超過五萬或者不超過企業年度收入總額萬分之一的應收款項,一年以來除部分回收的款項外無任何經營往來的,可以具實確認壞賬損失,進行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有確鑿證據證明終端客戶債務人已經沒有清償能力的,逾期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三年以來除部分回收的款項外無任何經營往來的,可以具實確認壞賬損失,進行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三)對代理商債務人仔細甄別,及時進行債務重組或訴訟仲裁清收應收賬款
針對還款意愿較好的代理商債務人,應當積極了解代理商債務人的真實財務狀況、存在的具體困難,幫助代理商扭轉不良局面,恢復有序經營。就逾期應收賬款積極與代理商債務人進行溝通磋商促成債務重組回收方案,在盡力收回欠款的同時確保銷售渠道的暢通,保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有序發展。挖掘機生產企業債務重組形成的壞賬損失,應當及時收集包括銷售合同,銷售發票,出庫單,運輸單,代理商簽收單,對賬單,催收函,重組協議,代理商債務人確認重組收益憑證和明細賬、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和完稅憑證,挖掘機生產企業確認應收賬款和重組損失的憑證及明細賬、資產損失專項鑒證報告在內的證據材料,滿足稅收管理規定進行壞賬損失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針對惡意拖欠貨款,拒不接受整改的代理商債務人,挖掘機生產企業應當盡早通過訴訟或者仲裁等強制手段,促進應收賬款有效收回。無法回收形成壞賬損失的,在取得法院判決或者仲裁機構仲裁文書,滿足稅收法規管理要求時進行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四)對銷售收款統籌管理,關注證據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稅收法規對壞賬損失的證據材料作出了明確規定,這些證據材料從銷售確認形成應收賬款開始直至款項收回或者形成壞賬損失,持續時間長,參與人員眾多,僅靠財務部門難以完成收集整理。為了有效推進應收賬款回收和壞賬損失稅前扣除,挖掘機生產企業應當匯同財務部、法務部、債權部、營業部和物流運輸部等部門,建立了債權回收壞賬損失管理TFT。TFT實現信息共享,對應收賬款和壞賬損失進行匯總分析,制定回收計劃確定回收政策。TFT對銷售回款全過程進行統籌管理,為壞賬損失管理搭建平臺,關注銷售回款過程的每一個關鍵節點,收集保存相關證據材料實現有效管理。
(五)與稅務局充分溝通,確保適用政策準確,嚴防發生稅收風險
為了進一步深化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簡化企業納稅申報資料報送,減輕企業辦稅負擔,應收賬款壞賬損失不再報送相關資料,由企業留存備查。挖掘機生產企業應收賬款金額大,形成的壞賬損失金額大,稅收影響也較大。所以挖掘機企業遇到壞賬損失困境后,應當積極主動向稅務局說明企業的壞賬損失情況,詳細了解適用的壞賬損失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政策和操作要求,充分準備滿足稅收管理要求的壞賬損失證據材料。只有通過有效溝通確保應收賬款壞賬損失適用的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政策準確,保證壞賬損失事實清晰、證據材料齊備滿足稅收法規要求,才能有效控制稅收風險的發生。
(六)已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壞賬損失又收回的,應在收回當期確認收入計算交納企業所得稅
挖掘機生產企業對壞賬損失進行判斷,僅能根據判斷當時已知的事實作為依據。終端客戶債務人發生無法償還債務的原因常常是其所承攬的工程發生意外,或者生活發生意外等。此時的終端客戶債務人工作停滯、生活困難,甚至需要社會幫扶才能度日,沒有償還欠款的可能。挖掘機生產企業根據終端客戶的實際情況和預計發生的催收費用情況,判斷壞賬損失形成。但是終端客戶債務人通常不存在主觀惡意拒付,日后困難情況有所好轉時支付拖欠款項存在一定的可能。挖掘機生產企業在以后納稅年度收回已在稅前扣除的壞賬損失款項時,應當在收回當期及時確認收入,并計算繳納所得稅。
四、結語
挖掘機生產企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企業,確保資金運轉良好非常重要。應收賬款和壞賬損失的有效管理,促進應收賬款及時收回減少壞賬損失發生,在發生壞賬損失時及時收集整理滿足稅收法規要求的證據材料完成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是維護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為斗山工程機械<中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李玉玲,黃國俊.提供企業壞賬損失專項申報證據的幾個誤區[J].財務與會計,2018(03):55-56.
[2] 譚偉.企業資產損失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收入”相關性條件研究[J].東方論壇,2016(01):87-92.
[3] 向天夫,向光輝.淺析企業壞賬損失產生的原因與防范措施[J].當代經濟,2017(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