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菊梅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怎樣增加教學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是當前所有初中地理教師所探究的問題。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推進,許多初中地理教師逐漸轉變教學理念,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展示個人魅力、深入挖掘教材、聯系歷史學科、結合現實生活以及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應用策略,強化課堂教學成效,培養學生觀察力,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前言:
初中地理同高中地理的區別在于,初中地理不參加中考,致使許多學生不重視初中地理學科。然而,初中地理知識是高中地理學科基礎,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地理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將地理學科同其他學科有效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深入挖掘教材,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1 設置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創設問題情境是許多教師都喜歡采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授課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提升課堂學習成效。通常創設問題法有兩種形式:一是探索新知。這種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問題,并且在設計問題時還要從簡單到困難,從感性問題到理性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增長學生知識,強化學生思維能力,使其在一問一答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二是設置懸念法。教師在設置懸念時,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探究教材內容,確保懸念問題寓意深刻,能夠引發學生思考。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保持學生思維活躍,激發學生好奇心。例如:教師在講授地理知識時,可以將百慕大神奇之處講述給學生,并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向學生提問“為什么百慕大經常會發生奇怪的事情?它的神奇之處是否與百慕大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提出問題后,教師不需要學生及時回答,而是利用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教師在借助課件為學生解釋百慕大的奧秘。
2 展現個人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喜歡在學習時帶有主觀感情色彩,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取決于學生對老師的喜歡程度。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地理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身個人魅力,通過幽默的語言,豐富的教學知識,精湛的教學技術等,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賞心悅目的板書設計,生動逼真的地理版圖等,增加學生的崇拜感。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些地理教師在畫地球時常常借助圓規進行教學,倘若教師能一筆畫出一個圓,就會令學生眼前一亮,增加學生對教師的欽佩感。教師在注重教學知識的同時,還要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還要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讓學生在喜歡地理老師的同時,還喜歡熱愛地理學科。
3 深入挖掘教材,強化課堂教學成效
由于初中生對未知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強化課堂學習成效。初中地理知識包羅萬象,其中包含很多富趣味性的地理現象以及地理事物。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日常備課時借助網絡資料,查找積累一些趣味地理素材。例如:在中國氣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這一氣候景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氣候知識變得富有趣味性。為此,初中地理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積累學習素材,將地理課堂趣味性發揮最大化,從而讓學生喜歡地理,熱愛地理。
4 聯系歷史學科,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初中地理屬于綜合性學科,其中包含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曾經知名地理學者就稱地理學科為開放學科、系統學科以及巨系統學科。當前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較多的歷史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教授地理知識以外,還要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并將這些歷史與地理教學內容充分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例如:在學習“東南亞”地理知識時,為了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講唐三藏取經的真實歷史故事。而在學習“非洲”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鄭和下西洋故事,以此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使其在地理航線中以及歷史故事中,感嘆中國探索海洋的歷史壯舉。
5 結合現實生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也就說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地理學科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教師需要在備課時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學生熟知的生活事物或者是某種生活現象,并帶領學生一同進行分析,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地理知識及地理概念,借助學生熟知的生活變得淺顯易懂,以此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靈活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地理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使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事物,從中找到得以答案。例如:在學習“天氣”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查看天氣預報的作業,并依照這一個星期的天氣情況制定分析調查表,分析本地天氣情況與其他城市天氣情況的不同之處,以此形成這種天氣的主要原因。這種學習方法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力,強化學生對“天氣”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再例如:學習“節約水資源”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將本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采用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探討節水方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使其在團隊協作中找到行之有效的節約方法。
6 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許多教師都將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因為多媒體技術包括幻燈片、統計圖表、模型等導出本課教學內容。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像內容,不但可以讓學生養成讀圖的好習慣,還能讓學生掌握用圖技巧,使其在學習時打破空間限制,以此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學習“西北地區荒漠化”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以及西北人民生活方式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整體感觀上對西北地區情況有一個總體認知,然后在帶領學生探究西北荒漠化形成的原因?通過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教師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引出今天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這種情景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讓促使學生在學習時自然知識與人文知識時能夠借助多媒體直觀感受,將原本過于抽象的地理概念變得直觀化。為此,初中地理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并在網絡資源中制作或者下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影視資料,將一些現實生活中無法感官的自然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能夠足不出戶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識,在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為今后學好地理奠定良好基礎。
7 結語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打造充滿趣味性的地理課堂,以此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拓展學生視野,使其在學習時能夠快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變得富有趣味性,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從而拉近學生與地理之間的關系,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成效。
(作者單位:甘肅省東鄉縣苗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