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付江
【摘要】中小學階段的詩歌教學,一般停留在誦讀、識記和賞析的層面上,教學實踐中,對寫作詩歌的要求卻非常罕見。誦讀古詩,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而嘗試寫詩,特別是進入中學階段,以寫促讀、讀寫互進的教學方式更值得嘗試。實踐證明,學習詩歌當然是寫詩的基礎(chǔ),而嘗試寫詩則對學習詩歌有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以讀促寫;讀寫互進;教學策略
自2018年起,我國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詩文篇目數(shù)量,目的是讓青少年更好地傳承輝煌燦爛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學階段的詩歌教學,一般停留在誦讀、識記和賞析的學習層面上,教學實踐中,對寫作詩歌的要求卻非常罕見。誦讀古詩,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而嘗試寫詩,特別是進入中學階段,以寫促讀、讀寫互進的教學方式更值得嘗試。實踐證明,學習詩歌當然是寫詩的基礎(chǔ),而嘗試寫詩則對學習詩歌有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在詩歌讀寫教學實踐中,應做到以下如下幾點:
一、賞析淺詩:不懼詩
不講策略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策略的理念是“換心”,教師只要從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出發(fā)就會想出好的策略。嘗試寫詩,最好降低學習“臺階”的高度,先從賞析淺顯的詩歌開始,哪怕是高中學生。我任教高中語文時,有過一次教學寫詩的嘗試。有一個古詩單元的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寫作現(xiàn)代詩。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賞析了小學語文教材上的兩首古詩,這兩首詩既反映童趣,又淺顯易懂。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初次寫詩之前,見到好幾年以前已經(jīng)熟讀成誦的古詩,高中生們很容易就賞析出了其中很多特點:有生活氣息,通俗易懂;反映兒童心理,富于想象;運用比喻手法;動靜結(jié)合;有情景感,有細節(jié)描寫;有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
但是,再淺顯的古詩,古詩的格律要求、遣詞成句,還是讓初學寫詩者望而卻步的,所以教材只要求寫現(xiàn)代小詩。我沒有選擇詩人的作品做示范,而是用我自己的“下水詩”來拋磚引玉,寫父親當天中午來學校(我們住在校內(nèi))看我時的思想閃念。
我和父親
我對面坐著,? ? ?父親望著我,
年邁的父親。? ? ?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
父親面前站著,? 我看著父親,
年輕的我。? ? ? ? ? 想象到了年邁時的我。
這樣一首所謂的詩,足以讓學生自信于自己也可以寫詩!果然,學生紛紛開始大膽下筆。
二、了解常識:懂得詩
寫現(xiàn)代詩可以嘗試,寫古詩也未嘗不可,對于格律嚴格、藝術(shù)手法異彩紛呈的古詩來說。循序漸進地了解其常識,對嘗試寫古詩是不可或缺的。
(一)押韻規(guī)律
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都是雙數(shù)句尾字押韻,而第一句可押韻,也可不押。所謂押韻,就是雙數(shù)句尾字的韻母音同或音近。如果應該押韻,但是讀起來卻不押韻,可能是因為詩人時代該句尾的字音與現(xiàn)代不同(袁枚《所見》押韻情況也許就是如此)。
(二)對仗規(guī)律
律詩的八句中,每兩句為一聯(lián),如同對聯(lián)一樣,分上下兩句,共四聯(lián),分別稱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頷聯(lián)(第二聯(lián))和頸聯(lián)(第三聯(lián))的前后兩句往往對仗。
(三)表達方式
絕句有四句,常常先寫景后抒情或議論;律詩有八句,往往先敘事,再寫景,最后抒情或議論。
(四)藝術(shù)手法
幾乎在散文中所有的藝術(shù)手法,古詩中也無處不在: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托物起興、敘議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以靜寫動、寓情于景、借題發(fā)揮、欲揚先抑、引用典故、互文對舉、以虛寫實、以實寫虛、樂景寫哀、巧用問答、卒章顯志、開門見山、比喻、擬人、對比、夸張、借代、雙關(guān)、白描。
(五)古詩類型
1.按內(nèi)容分類:抒情詩、敘事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史詩、詠物詩、諷喻詩,現(xiàn)代詩。
2.按音律分類:有古體詩(楚辭體、樂府)、近體詩(律詩、絕句)
(六)名家名作
1.詩:陶淵明,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白居易,韓愈,曾參,劉禹錫,柳宗元,杜牧,李商隱,王安石。
2.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陸游,李煜,晏殊。
3.曲:馬致遠,張養(yǎng)浩。
三、“下水”引領(lǐng):試寫詩
老師常常試水寫詩,給學生做示范,課堂教學課件、期末學生評語、朋友圈評論、作文評語……都可以小試牛刀,不僅起到營造濃厚的語文氛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詩句表達的熏陶濡染中得到引領(lǐng)。
(一)作文課課件
一班贊(改寫《石壕吏》)
一班學子非一般,改寫古詩筆如椽。五彩繽紛文思涌,才情揮灑傲中山。
為一班加油(改寫《石壕吏》)
自古文章本無難,真情實感流筆端。邊讀邊寫有趣味,妙手華章樂無邊。
(二)期末學生評語
A同學
羅網(wǎng)天下事,惠心得新知。瓊臺當仰望,學有登頂時。
B同學
伍氏少年郎,曉起上學堂。浩浩伶仃水,憑舟過大江。
C同學
曹營心在漢,綺夢何時圓,霖甘潤沃野,風正一帆懸。
D同學
陸水草木花,欣然滿枝丫。頻頻傳佳績,燦燦靨如霞。
E同學
韋編三絕苦,雪厚三尺寒。為文三秋樹,待人三春暖。
F同學
癡迷書海游,迷失重與輕。求索當自立,勤勉攀高峰。
誠然,嘗試寫詩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創(chuàng)作,需要化整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循序漸進地進行。讀寫互進,讀后練寫,以讀促寫。多讀多背經(jīng)典篇章,一邊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汲取營養(yǎng),一邊模仿寫作;先從句式、對聯(lián)模仿起步,再到整首整篇。
如2017年廣東中考仿寫題: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狀態(tài)也不相同:春天惠風和暢,鶯飛草長,是生命的萌發(fā);夏天驕陽似火,蛙鳴蟲唱,是生命的張揚;秋天明月朗照,五谷飄香,是生命的純熟;冬天落雪無聲,閑云卷舒,是生命的恬靜。
從畫線詞句的答案看得出,中考的仿寫題看似散文,實為詩歌,對分析判斷命題中句子上下文的邏輯關(guān)系和遣詞造句的能力要求較高。有時候仿寫題又會變?yōu)閷憣β?lián),就離古詩更近了,如2018年南京中考對聯(lián)題:
上聯(lián):烏衣巷? ? ? ? 下聯(lián):
運用對聯(lián)知識進行比較,說說下聯(lián)選 “莫愁湖”“雨花石”“白鷺洲”“黃山路”之中,“白鷺洲”好在哪里。要答出:
上下聯(lián)意思相關(guān),都是地名;詞性對應,“白鷺”和“烏衣”相對,“洲”和“巷”相對;上下聯(lián)平仄協(xié)調(diào),上聯(lián)尾字“巷”是仄聲,下聯(lián)尾字“洲”是平聲。
對聯(lián)的這三個要求,特別是第三個要求,只有語文功底扎實的學生能夠掌握,這和律詩里“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的要求是一樣的。還有一種對聯(lián)題目,把數(shù)組短語恰當組合成兩聯(lián)后,要確定哪聯(lián)是上聯(lián),哪聯(lián)是下聯(lián),難度又增加了一層。
當然,指導學生做到積累詩文詞匯、掌握詩文規(guī)律,詩意地表達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在教學中科學把握師生關(guān)系:打火機和火把的關(guān)系,教師的任務重在點燃,而不是燃燒;是桶與碗的關(guān)系,教師的任務重在引起學生口渴,而不是倒水,即教師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否則,無論是學習還是創(chuàng)作詩歌、對聯(lián)都只能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則是冷眼旁觀的門外漢。
詩歌,是人類文化的典型形式和重要載體,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離不開對詩歌的誦讀、識記、賞析乃至創(chuàng)作。先學后寫,以寫促讀,讀寫互進,讓詩歌這朵華夏文明百花園中絢麗的花朵傲然綻放。
參考文獻:
[1]張先華.先進的教育策略[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