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娟
【摘要】家庭教育是兒童學習習慣養成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更是一個人的終身教育。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它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著微妙的滲透作用。家庭中父母對生活的認知、價值取向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和行為特征。“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而父母是孩子的鏡子”這話就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多重要。
【關鍵詞】兒童;良好習慣;家庭教育
據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一個人的命運與他的性格密切相關。無論一個人的生活是幸福還是不幸,是一帆風順還是一生坎坷,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人們自身的個性使然,智力因素和個人能力次之。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他的行為,行為反復出現的次數多了就變成了習慣,習慣久而久之就轉變為性格,性格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一個人從呱呱落地開始,就開始了性格習慣的養成過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兒童對生活的態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一生都受用。
一、提升家庭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
從教育觀念轉變的角度來看,應該加強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兒童良好習慣培養的焦點。提高父母的自身素質,營造家庭氛圍。探索提高和突出家庭教育的良性發展措施,促進兒童在各個成長階段都能堅持良好習慣形成。
(一)發揮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
宋慶齡說:“孩子們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要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必須發揮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榜樣示范作用,從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入手,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通過自身言行,加強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意識,并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孩子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進而塑造他們對生活的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給予孩子最重要的是金錢、權力,還是分數?都不是,而是以身作則、勤奮拼搏、提升自身修養的榜樣示范作用。想讓孩子愛勞動、講衛生,父母就應該經常和孩子一起做家務、打掃衛生、收拾整理房間;想讓孩子文明有禮、尊敬他人,首先看看自己做到了沒有。曾經有這樣一個學生,上課總坐不穩,喜歡玩這玩那,下課經常欺負同學。當筆者與他交流時,了解到他的父親經常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游戲,而且滿口粗話甚至家暴。試問,如果家長自己做不好,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做好呢?
(二)構建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為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動做最好的鋪墊,是提高孩子良好習慣意識培養的有效手段。只有當兒童開始自然地融入受教育環境時,他們才會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道德素養。為確保教育的有效性,父母必須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為兒童自由發展提供相應的平臺,強調當前家庭道德教育的民主性和系統性。
家庭教育中需要相互激勵,你追我趕的氛圍。當孩子取得進步,家長及時的鼓勵會讓孩子自信倍增。有位孩子特別優秀,她告訴筆者,爸爸常對她說:“女兒,你勤奮學習,我也努力工作,我們一起進步吧!”可見營造積極上進,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
家庭教育更需要引導學生正視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不免會遇到困惑,受到挫折,父母要以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勇于正視困惑與挫折,并與學生一起努力尋找解決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健康強大的心理,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在家庭教育中加強兒童的學習習慣培養
(一)培養兒童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之前,一個良好的預習習慣能有效培養兒童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兒童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有助于兒童了解教師在課堂上談論的問題,尤其在難點和關鍵點的講解上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技能,才能真正地做到對所學課程的深化和吸收,并改善學習成果。而課后復習又有著“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一般來說,教師在課堂上幾乎沒有時間引導孩子做好課前的預習和課后復習,如果將預習復習作業轉移到家庭作業中會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且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小學課堂預習復習的良好習慣主要取決于家庭教育的指導。首先,父母必須意識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重要性。其次,在學生的預習復習過程中,家長需要引導孩子的預習復習工作,要在耐心負責的基礎上,追求高效率學習;第三,在家庭預習復習中家長要適時地給孩子提供一定程度的鼓勵,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其學習效率,逐漸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
(二)培養兒童認真、專注的良好習慣
在學校的課堂教學上兒童需要仔細聆聽教師對教材知識的講解,以便于解決一些考試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而兒童的精力旺盛,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想要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學生鍛煉和培養自己的聽課習慣,必須從小就開始在家庭中培養。比如,在小學生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立規矩,通過一些游戲,引導孩子集中注意力,游戲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養成孩子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提高孩子的學習技能,并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因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也不是你說了孩子就能做到,這時,家長應該少說教,多訓練。只有經常訓練,才能在潛意識中養成一種良好習慣。
(三)培養兒童的良好閱讀習慣
中國著名的現代教育家朱永新曾經說過: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讓人“下筆如有神”,更能讓人視野廣闊,思想崇高,抱負遠大,所以閱讀應該作為一個人的終身習慣而存在。在孩子剛開始還不會認字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為他們開啟讀書的啟蒙習慣了,首先,要營造一個閱讀的良好環境。有一位家長曾經跟筆者說過,她經常帶著孩子到圖書館看書借書,到書店買書。只要孩子喜歡又適合孩子的,她都借或者買回來。在家里每個角落都放一兩本書,出外的背包里也放,想看的時候隨時隨處隨手拿到,多好。其次,陪伴閱讀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開始時,家長可以先念給孩子們聽或者和孩子一起讀,慢慢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在孩子可以獨立閱讀的時候再讓孩子讀給家長聽,與家長一起聊書里的內容,講書里的故事。待孩子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就要鼓勵孩子多參加有關的閱讀活動。如,講故事比賽、朗誦比賽、好書分享會……讓孩子體驗閱讀樂趣,培養閱讀習慣。此外,一本好書給人以智慧,賦予人們力量,并為生活帶來益處,但是一本不健康的書給兒童帶來的危害也是不容輕視的。網絡時代的到來,大量質量良莠不齊的小說進入孩子們的閱讀視野中,宣傳暴力、早戀、穿越等類型的書不僅浪費了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更可能導致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出現迷茫。家長需要對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和選擇做好正確的引導工作,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問題為他們選擇健康向上的書籍,并鼓勵孩子們在閱讀后做好詞好句的記錄,做閱讀小報,寫閱讀心得,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結語
關于小學生的教育,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庭教育就是孩子走向成功未來的教育起點,也是最具適應性的成長階段。家長應充分了解家庭教育對兒童習慣形成的重要性,并從言語和行為中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良好的習慣性養成。“少年強則國強。”只有讓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成長,我們的社會才會發展得更加繁榮和昌盛。
參考文獻:
[1]楊春紅.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探究[J].甘肅教育,2018(08):36.
[2]王瑾.農村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之探究[J].學周刊,2018(06):145-146.
[3]李彩興.探析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鍛煉行為習慣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6+62.
[4]陳娟.家長進場: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有效路徑[J].江蘇教育研究,2016(3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