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詩洋
摘要:當前的國際化趨勢逐漸變化,各國在劇變得市場環境中求得生存,各國的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相互滲透,在激烈的國際市場上,隸屬不同國家的企業都在激烈的市場中努力占領一席之地。當前國際的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較為復雜,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企業都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同時也給各國帶了發展的機遇。在“一帶一路”的發展趨勢下,中國基建企業正在逐步的與非洲市場相融合,本文主要探討了“一帶一路”背景下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及企業發展的現狀、在非中國基建企業的時代機遇與困境、在非中國基建企業未來發展策略,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我國的對外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國際趨勢;“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策略
近些年,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我國與沿線的其他國家積極建立貿易往來和友好合作,“一帶一路”倡導的是共贏的理念,中國與非洲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友好建交,中非的貿易往來不僅促進了雙方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時也為微觀層面中國基建企業布局非洲市場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當前我國在外發展最活躍的企業當屬基建企業,基建企業要想發展的更加快速,就必須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信仰、商業規則等等,在遵循相關規則的基礎上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與他國共同實現雙贏[1]。另外一方面,中國基建企業要分析國內國外的市場條件,分析我國基建企業面臨的機遇和困境,這樣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把控幫扶政策和設計戰略計劃,更加合理、科學的部署對外經濟戰略的實施,在考慮未來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滿足中國基建企業對于未來商業格局的規劃和相關經營訴求。
1 “一帶一路”背景下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及企業發展現狀
非洲國家的發展一直處于窘迫的狀態,非洲國家一直是殖民經濟的時代,非洲國家的地理位置位于赤道附近,氣候條件、溫度條件也影響著非洲的發展,非洲國家的經濟在地緣上呈現出錯位失衡與分割閉塞相交融的狀態。由于非洲國家的地緣劣勢也導致非洲地區的經濟貿易被阻斷,呈現走不出去的狀態。
中國基建企業是響應“一帶一路”的重要先驅和領路先鋒,基建企業在非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發展的狀態是積極健康的,基建企業正在積極地實踐,在國際經濟領域開發新的章程。基建企業正在找尋各種貿易的出彩點,為多邊外交與中非經濟交流謀取更多的發展機會。通過相關數據我們可知: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基礎設施的占比率從2003到2013年的平均占比為7.88%,其中2006年的占比最低,達到了3.67%。非洲由于基礎條件較差,整個基礎設施都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建設空間,未來的投資空間和增長空間也很大。近些年,非洲國家的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發展,例如:跨境鐵路的發展、電路電纜的發展、電力網絡的發展等等。另外,關系民生的公路、通信、物流、工業園區等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都在呈現增長的趨勢。面對非洲國家目前的狀態,非洲國家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換句話說就是“非洲的工程承包市場具有龐大潛力,非洲的人口數量較多,國家需要大量的公路、道路、橋梁、房屋供人們使用,但是在這些機遇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不確定因素,例如:增稅政策、商業違約風險、域內基礎硬件設施等等,這些方面都存在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也影響中國基建企業在非洲的發展[2]。
2 “一帶一路”背景下非洲中國基建企業的時代機遇與困境
“一帶一路”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中非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在非的中國基建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基建企業要想在非洲國家有更好的發展,就應該對非洲的文化風俗、市場規則、商業環境進行深度的探究,這樣有助于緩解基建企業在非面臨的困境和風險,為基建企業探求更多的發展出路。
2.1 “一帶一路”背景下在非中國基建企業的時代機遇
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基建企業在非洲得到了快速發展,基建企業的大力發展可以幫助非洲域的各項設施更好的發展,非洲域內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基建企業的建設。非洲的基礎條件不太好,許多方面都存在不方便的條件,中國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援助,例如:大橋設施、互聯網技術、道路運輸、專業人才等等,非洲在這些方面的條件較差,中國在這些方面都起到了輔助作用,主要可以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變現在政策方面的幫扶,幫扶的形式就是通過借貸的方式進行幫扶,政策的幫扶可以促進兩國經濟更好的發展,有利于更好的跨境合作。第二,重新規劃非洲域內的交通網絡,例如:中國在非洲修建的鐵路項目,改變了非洲傳統的運輸方式,非洲鐵路的建成有利于非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可以滿足非洲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極大地體現出中國基建企業在非發展的價值。
2.2 “一帶一路”背景下在非中國基建企業的發展困境
“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國基建企業在非發展逐漸擴大,面對非洲當前的狀態,中國基建企業有著無限的可能,非洲人民對于中國基建企業的發展也非常認可,基建企業在非洲的發展充滿生機,為非洲的發展帶來希望。中國基建企業在非洲具體的發展中也會面臨一些挑戰,對于有些問題是非常棘手的,例如:非洲域內的地區發展不平衡,東部、西部、南部的經濟發展緩慢,工業化水平整體較低,工業物資缺乏,例如:混凝土、水泥、鋼筋等材料不足,這會在整體上影響工程項目的進度和發展。另外一方面,非洲國家的政治格局不穩、政策不完善、整體的治安較差、整體民眾的素質較差。非洲當地的專業人才較少,企業雇傭的人員整體素質較低,缺乏專業的技能素養、技能知識儲備較少,這些也給非洲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困難[3]。
3 “一帶一路”背景下在非中國基建企業未來發展策略
3.1 探尋雙邊合作的契合點
目前,非洲區域經濟發展較落后、工作人員技術水平較低、素質不高、缺乏工業基礎等,在外人看來中非合作沒有未來性,但實際情況卻是雙方收獲豐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資源較充足、基礎設施較完善、人員技術水平較高、素質相對較高等,面對非洲各方面條件的落后,中國選擇繼續幫扶,非洲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都不完善,非洲域內的動蕩形勢依然存在,中國對非洲幫扶的同時也是在為我國打開更廣的市場。另外一方面,中國基建企業要探尋更多的中非契合點,非洲的土地遼闊,具有許多豐富的礦物資源,充分非洲當地的物資和人力,運用現代化技術加之配合,最終會實現雙贏的狀態。
3.2 完善在非中國基建企業供需要素系統
非洲國家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同時經濟和政治環境也比較動蕩,非洲國家一直被國際所忽視,正是“一帶一路”的提倡,給予了非洲從落后國家轉型為發展中國家的機遇,同時是增進中非國家相互促進、增長的連接點,是將復雜國際形勢轉型的重要力量,是非洲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抓手。這一提倡將推動中非合作大幅度擴展,創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規模和水平、加深中非合作關系、營造良好的商貿環境。為推動中非基建企業有更好、更穩定的發展必須做到技術能力管理的科學培訓、增加原材料供給、加深文化交流合作、減少商業層次的隔閡、文化差異的不同。因此,中國基建企業要格外把控物資的供求,完善在非供需要素系統[4]。
4 結語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國與沿線的國家積極建立合作和貿易往來,中國在非州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相比非洲國家來說,我國在技術、資金、融資方面都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在非企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依然需要提高核心競爭力。本文主要探討了“一帶一路”背景下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及企業發展現狀,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中國基建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較大,中國要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在幫扶非洲國家的同時也為自己開辟道路。本文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一帶一路”背景下在非中國基建企業未來發展策略,主要包括:探尋雙邊合作的契合點、完善在非中國基建企業供需要素系統,同時希望我國在非的相關企業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金吾倫,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鄭燕霞.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景與中國因素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14(6):71-74.
[3]王洪凱.“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海外投資的環境保護問題及應對[D].華僑大學,2017.
[4]王憶南.“一帶一路”基建投資的潛力、機遇和風險[J].中國招標,2016(4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