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一個價值不斷內化的過程,要想將抽象的價值標準變成學生信奉的內在價值,就必須將情感教育置于與認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上,在對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結合學生實際與教學內容確立情感教育目標,并將其貫穿于學科教學始終,以實現教育教學融為一體?;诖耍疚木蛯η楦薪逃谛W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路徑進行一番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情境;品析;評價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小,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但由于受認知和經驗的限制,他們對于客觀事物尚不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因而情感的穩定性和可控性都較差。此時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以教材為載體,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依據,借助多重有效手段來對學生情感進行積極的誘發、調動和陶冶,以渲染語文課堂明快、激越、感人的氛圍,使語文教學更具豐富的情味。
一、設境導入,誘發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強大動力。現代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有效的學習必然要依托于一定的情境,具體到語文教學亦是如此。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之初,教師不妨在導入環節引入并創設一定的與新課內容相關,且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身心特點相契合的情景或氛圍,以此來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得以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以《那個星期天》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向學生問道:“同學們,當父母答應你去做某件事,或者答應你一件事卻遲遲不肯兌現時,你心情如何?”之后,我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并展示自己在導學案上用表情畫的心情。待激活課堂教學活力,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后,我轉身板書了課題:那個星期天,并對學生說道:“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那個星期天發生了什么?作者為什么會對這一天印象如此之深?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去課文中一探究竟。”如此,通過在導入環節創設與新課內容相契合的情境,不僅快速激活了課堂,而且還喚醒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品析文本,體悟情感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材中的文章既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詩歌,亦有趣味橫生、發人深省的童話、小說,其無論是在題材選取、體裁安排,抑或是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無不匠心獨運,且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個人情感,皆是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典范。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以問題為契機,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引導學生基于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文本內容展開自主品析,以便在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上,還能使學生深刻體悟文章內涵和作者情感,進而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在學生閱讀完《金色的魚鉤》一文時,我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設置了如下問題,以供學生在組內交流探討:1.文章主要講了幾件事?試將文章分為幾個層次,并概念層意。2.讀第一段,說一說老班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3.讀第二段,體會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你認為其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老班長對我們的負責?老班長的神態變化反映了他當時怎樣的心理活動?老班長的一憂一喜,說明了什么?4.你對文章哪個情景感觸最深?說說你的感受。5.用“金色的魚鉤”作課題說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這樣,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剖析文本,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感受和分析能力,又使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了啟示和教育。
三、多元評價,調動情感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語文學科向來是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方式,此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差異和個性發展,嚴重阻礙了學生內在價值與潛能的發揮。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積極推動評價方式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為尊重學生的身心、成長和發展特點,首先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實現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與家長評價相結合,以便在最大限度上保證評價的全面、客觀。其次,教師還應創建多元化的評價活動和評價形式,即在評定學生的學期表現時,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課堂表現、合作意識、學習態度等方面素質與能力的考核一并納入評價體系,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作為促進學生認知發展與個性形成的重要手段,與知識教學一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閉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將情感這一主線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積極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因子,使學生的學習態度自覺地染上情感的色彩,以促進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更好達成與實現。
參考文獻:
[1]李金葵.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17(09):49.
[2]孫國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