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民
摘 ?要: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動態視頻色彩鮮艷、音響效果生動是信息技術擁有的特點,也正因為這些優勢促使教育教學領域主動接納、吸收、使用,與信息技術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基于此,本文以小學數學課程為例,探究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應用價值
當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如學生學習興致不足,總是走神或發呆;教學資料少、教學手段單一,讓師生產生了審美疲勞;教學對象過多,忽視了學生個性成長等等,而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具體如下所示:
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借助圖片、視頻、文字、多媒體技術等新穎、有趣的信息技術手段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方式,還給學生帶來了多重感官刺激,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致,活躍了課堂氛圍。
在學習《元、角、分》這一課內容時,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通過購物活動,嘗試使用人民幣;養成愛惜人民幣的意識。為了實現這些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活動,如錢幣展示活動、視頻互動活動、小小超市活動等。在這些教學活中,視頻互動活動的價值更為凸顯,得到了筆者的肯定。該活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通過一段視頻演示了元、角、分的價值、換算、應用等,全方位地展示了人民幣的實用價值,吸引了學生使用人民幣的興致,視頻的結尾還告誡小朋友要珍惜人民幣,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再如,學到《觀察物體》這一課內容時,組織實踐活動,借助實物觀察物體正面、側面、背面的辦法雖然可行,但受到物體的局限,同學們無法了解大物體的側面圖、正面圖和背面圖。為此筆者引入了信息技術手段,借助圖片展示了常見物體的各個角度的觀察圖形,數量大、種類多,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吸引了學生的興致。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引進了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或者播放互動視頻或展示課外圖片,總而言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致,讓課堂氛圍更加熱鬧、活躍。
二、更新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為教學提供多元化教學資源,還帶來了各種新穎的教學形式,更新了教師教學手段,也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值得教師們學習借鑒。
如,在學習《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這一課內容時,筆者不再要求學生自己搜集數據、整理數據,而是教授大家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處理這些數據,準確又高效。學到《年、月、日》這一課內容時,筆者布置了一項課后作業,那就是制作一本日歷。這個教學活動對同學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于是很多學生想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制作,既節省推算時間,又能學到年月日的制度手法,是筆者經常借助信息技術教學的結果。再如,學習《混合運算》這一課內容時,筆者主動連線了其他教師,展開了一場跨空間的教學活動,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借鑒,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表現;同學們也能獲得不一樣的教學體驗,與其他學生展開互動,新穎而有趣。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更新了教學形式,或教授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處理數據或者學生自己想要用信息技術,亦或是教師實施連線教學,總而言之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經歷,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實現個性教學,促進教育公平
新課改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即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又能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途徑之一。而信息技術模糊了信息接收者身份、年齡、性別、地域等方面的界限,給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學習提供了可能,因此成為了筆者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
如,在學習《千克和克》這一課內容時,筆者布置了課后作業,那就是搜集生活中常見的用千克或克表達重量的實例。這個任務對同學們來講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雖然大家跟著筆者學習了教材內容,但對千克和克的區分還模糊不清。見到大家為難的樣子,筆者稍加提醒:大家可以詢問家長,可以翻閱書籍,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第二天筆者檢驗大家的作業時詢問了大家的學習方式,大多數學生選擇了借助網絡技術,既省時又便利,得到了筆者的肯定。再如,學到《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內容時,筆者干脆將教室搬到了計算機室,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施了個性化教學活動: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時間,還可以……沒有了教師的干涉,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自由,也收獲了學習的快樂;也因為缺乏教師的協助,他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克服眼前的困難,由此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因為學生自控能力有限,會出現玩游戲、上網聊天、看視頻的行為,受到了筆者的嚴厲批評。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借助信息技術開展了個性化教學,或提醒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完成課后作業或干脆到信息技術教室開展教學活動,給同學們提供了新的學習方式,也促進了教育公平。
綜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領域的結合是時代發展的結果,這就要求師生緊跟時代潮流,學習信息技術技能,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價值,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榮花.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2).
[2]李宇.優化手段,輔助教學——淺談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