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崢
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當下,高中階段的教學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的方式開始向多元化看齊。物理是高中生所需學習的基礎學科,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重視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實施,以使得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思維始終保持在較為活躍的狀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經驗,談一談高中物理多元化課堂的構建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多元化教學;教學策略
任何一門學科,教師應該注意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學習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摒棄傳統的單一性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物理知識,使得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基于此,本文將談一談構建多元化高中物理課堂的方法,希望能夠助力教育的發展。
一、問題導學法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導入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知識學習的狀態。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問題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能夠使得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
如,“自由落體運動”這部分知識,教學重點就是使學生能夠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規律、條件、特點等知識點。筆者在教授這部分知識時,便會結合自由落體運動,對學生進行問題的導入。在課堂開始時,筆者會借助講臺上的粉筆和書本做一個自由落體運動,并對學生說:“同學們,在這個運動中,蘊含著怎樣的規律?”學生在筆者問題的引導下,能夠說出屬于自己的看法。接著,筆者便會向學生提問關于自由落體的過程中物體下落的時間與重力有什么關系?物體自由落體的過程中,下落的速度和物體的體積有什么關系等。學生在筆者問題的引導下,能夠進行認真的思考,產生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此時,筆者便會向學生引入本節的物理知識,使得學生能夠認真聽筆者的講解,了解問題的答案。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有必要多多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多多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導入環節進行問題的提問,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回答物理知識,讓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物理學習效果。
二、重視實驗過程
在高中物理中,涉及到多種多樣的物理實驗,這些物理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理論性的物理知識,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重視物理實驗。
如,在教授“摩擦力”這部分知識時,筆者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及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有關的知識,便引入了物理實驗。在課堂上,筆者首先會將班級上的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接著向每個小組分發彈簧測力計、鉤碼、長方體木塊、砂紙、棉布等素材,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這些素材進行相關的物理實驗。在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筆者會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進行物理實驗,使得學生能夠積極配合小組內的其他成員,認真進行物理實驗,仔細探究并記錄實驗現象,并通過交流,總結出最終的實驗結果。最終,筆者會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說一說實驗結果,并對其實驗結果進行評價,使其能夠查漏補缺。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有必要重視物理實驗,多多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物理實驗,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探究物理知識,讓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物理實驗結果。
三、關注教學評價
在高中物理中包含著多樣的教學環節,教學評價就是其中之一。對學生來說,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高中物理教師有必要重視教學評價,革新教學評價的方式。
筆者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就十分重視教學評價。首先,筆者會重視教學評價主體的多樣性。筆者可以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學生能夠評價筆者的教學方法,而學生家長能夠評價學生在家里的知識學習狀態。通過這種方式,使得筆者的教學能夠更具有針對性,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學,并能夠接受到全方面的監督,從而提升自身的知識學習效果。其次,筆者會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因材施教。針對那些學習水平較好的學生,筆者主要是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努力的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績。針對那些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筆者會考慮到他們由于長期處于低水平的學習狀態,容易對自己不自信。因此,筆者對學困生進行教學評價時,會重視鼓勵式教學評價的實施,使得他們能夠具有學習的自信,了解自己的優點,積極且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綜上,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構建一個較為多元化的課堂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僅能夠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還能夠使學生獲得綜合性的發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承擔起屬于教師的責任,重視多樣化教學策略的探究,并將其有效的應用于物理課堂中,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使得學生取得良好的物理知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鄭芳.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提升學生綜合能力[J].科技咨詢導報,2007(06).
[2]李巖.問題—操作”交互式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初探[J].職業技術,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