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銀丹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綜合水平的不斷提升,素質教育成為教師的教育目標,小學教育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對學生的心理發展以及思想發展也需要同步關注。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社會性發展以及性格的形成都具有影響,應用賞識教育以及信任教育的方式,能夠為學生的自信心成長提供良好的基礎。基于此,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學中,要根據信任教育與賞識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心理成長。本文對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方法;賞識與信任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階段,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他人的認識以及世界的認識,認識內容都是從小學階段的教育經歷、生活經歷中獲得的。通過正面的引導,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信心與安全感,這對學生的性格發展會產生積極的作用。賞識教育與信任教育的方式,就是正面的引導方式。在德育的引導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的狀況,應用賞識教育與信任教育的策略,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教師一般會認為,德育與普通的學科課程教育是存在區別的,學生主要通過對教師的行為觀察以及聽取教師的講解,達成對道德品質的認識,并且在教師的監督下,實踐道德的行為。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沒有重視學生通過主動行為對道德知識的內化過程,僅僅應用監督手段,學生難以形成道德自律性。
(二)德育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方式單一
德育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方式,往往是被動的。學生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認識,從而強化了這種行為的模式。學生這種單一性的參與方式,會使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影響學生道德品質水平的提升。
(三)德育中對學生的個人狀況重視不足
現代社會中,人們由于生活因素、身體因素以及心理因素,會產生種種思想情感困擾,也可以稱之為心理問題。不僅是成人會出現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也逐漸在小學生的群體中出現。學生由于不同的因素,會造成心理困擾,導致在日常的行為中出現偏差,有抑郁、焦慮、躁郁等狀況出現。德育工作事實上能夠解決學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教師需要對此重視。
二、應用賞識與信任的方式展開德育工作
(一)注重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的主動參與,必定是對德育的教育內容有所認同,并且從自身的發展需求、情感需求中產生的行為。應用賞識教育以及信任教育的方式,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認同感以及情感需求。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教師對學生的夸獎往往能引發學生深刻的記憶,不斷地回憶教師的夸獎言語等,并且在此后的行為與思想中,也會繼續這種行為。例如,在德育的課程中,教師對學生積極幫助他人的行為進行夸獎,學生會產生深刻的印象,并且在此后的校園生活中反復應用這種行為,喚起被夸獎時的心理感受。這時學生的行為已經從他律的監督中,轉化為自律的行為,即在德育中通過主動參與的方式,提升自我的道德思想水平以及行為水平。
(二)信任為引,讓學生多方參與
信任教育的方式,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對教學實際的狀況進行觀察,就能夠發現信任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道德品質提升所具有的作用。例如,在學生進行小測驗時,教師可以應用不監督的方式,在說明信任學生之后,要求學生自己對題目進行解答。由于教師的信任教育,往往不會出現學生作弊的狀況。同樣,在德育中,教師也可以應用信任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我的道德品質的提升進行努力。例如,教師可以向每一名學生發放小學生道德行為評估表格,對學生需要踐行的道德應用表格的方式進行表示,并且要求學生在日常道德自我監督中,對自己進行打分,對總分較高的學生可以發放一定的物質與榮譽獎勵。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我行為的信任,從而能夠在自我的監督中,嚴格遵守規定,對實際的道德思想以及道德行為實踐狀況打分。
(三)賞識與信任并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要對情緒狀況不佳、行為異常的學生個體進行關注,分析其日常的行為,并且在生活中尋找原因。例如,學生A在以往的校園生活中性格活潑、社交狀況良好、學習成績中上,在近期忽然出現持續性學習成績下降,行為舉止異常的現象。經過教師的詢問發現,該學生在某次考試中,由于身體狀況不佳,導致一次考試成績出現極大的下滑,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打擊,懷疑自我。同時,由于一段時間的心情不佳,與同學發生矛盾和沖突較多,因此心情抑郁,成績持續下滑。面對學生的這種狀況,教師首先學生給予學生寬解,引導學生認識到初次考試成績不佳是由于偶然因素。同時,通過這件事情,教師也要得知,該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行為以及心理具有重要影響,要與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可以要求學生家長通過家庭輔導或者課外輔導的方式,對近期內學生學習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整個處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感,根據學生以往的行為對其實施賞識教育,保證學生的學習信心恢復。
三、結語
在小學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德育工作對學生的成長會帶來持續不斷的影響,教師要重視調整德育的策略。班主任必須不斷學習德育工作理念、模式、方法,與時俱進,貼近學生的心理,認識到他們的心理狀態和變化趨勢,加強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的聯系,綜合運用多方面力量輔助處于青春期的小學生完成成長蛻變。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要重視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德育部分,為學生創造平等、輕松的學習生活氛圍,經常對自身進行反思,用賞識、信任為德育工作開辟道路。
參考文獻:
[1]張顯燕,王振海. 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
[2]張愛萍.德育應從賞識與信任開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J]. 名師在線,2019(17).
[3]金鄉妮.淺析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J].才智,2019(2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