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趣味性教學對小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小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還不夠成熟,抽象單調的課堂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感覺乏味單調,而趣味性教學則符合小學生年齡發展特點。本文主要就趣味性教學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和激發進行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學習興趣;激發作用
趣味性教育,含義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趣味性教學內容,使學生對小學學科內容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增強小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傳統意義上小學課堂就是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教師以講解為主,填鴨式教學屢見不鮮,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極大地阻礙和遏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他們對一些有趣知識的探索欲望和探究精神。
以小學音樂課為例,傳統課堂教學是在教師帶領下唱歌或者演奏教科書上的音樂或歌曲,實際上,小學音樂教育遠不止這么簡單,如果教師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參與音樂,欣賞音樂,使他們能感受音樂魅力,為他們未來對音樂鑒賞力和審美力起奠定基礎作用,這才是小學音樂教育真正成功所在。因此對于小學學科知識的興趣,關鍵在于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趣味性,這樣才能使小學生有足夠的興趣來學習。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一、趣味性教學概述
趣味性教學方法指的是將抽象難懂的知識進行趣味化講解,讓小學生在認知和知識范圍內進行有效理解和消化。趣味性教學方法形式多樣,不同學科有不同方法。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一般來說,小孩子對某一事物和活動所表現出興趣時間為25分鐘左右,過了這一時間段,興趣會慢慢減退、消失,再加上學生心理也會出現“審美疲勞”,時間久了,很難持續對學習內容保持興趣。那么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保持學生興趣。例如在小學語文一年級課程中,教師在教授《動物說話》時,事先做好各種動物頭飾,有小雞、小貓、小鴨等,甚至可以配一些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音樂,教師隨著音樂的變化進行不同動物的頭飾變化,這樣小學生就充分認識了動物相關名詞和詞匯,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而且小學生也樂于表達,在教師帶領下,小學生共同認識和學習小動物的相關知識,同時也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使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活躍。
二、趣味性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增加教學內容的形象直觀性
趣味性教學非常注重特定教學語言,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心理和語言特點,以小學生思維方式去運用語言,這樣才能使他們感興趣,而且易于跟上教師的講課節奏。
以小學音樂《雪花帶來冬天的夢》為例,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圖片拿出來,圖片上有雪花,小動物,諸如小熊、青蛙、刺猬等動物卡通形象,然后一邊指著圖片,一邊示范唱歌,指著圖片時演唱“漫天的雪花可真美”。演唱完畢可以啟發小學生說:“這些雪娃娃這么可愛,我們送給小動物們吧?”然后讓小朋友講講聽這首歌的感受,是美好、溫暖、還是其他別的感受。有的小朋友說感覺很甜美,小動物們在厚厚積雪下睡得很香甜,我們不要打擾他們;有的說雪花真漂亮,像絨毯一樣蓋在大地上;還有的說小熊睡覺好可愛,依偎在媽媽懷里好幸福。在這種情感表達理解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小朋友一起學習演唱這首《雪花帶來冬天的夢》。教師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曲拍子是四四拍,并且教給學生如何指揮四四拍,帶領全體小朋友一起實踐四四拍的指揮方法,小朋友在參與過程中提高對歌曲的興趣,還學到如何進行四四拍歌曲的指揮。
(二)訓練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小學生由于心理不夠成熟,邏輯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那么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和生動化。以小學美術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那些小學生熟悉的卡通形象,以豐富的色彩和生動的畫筆展現在教學課件中,將這些圖片形象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小學生,這樣就能激發學生急于繪畫的情緒和興趣,教師可以在投影儀上投射出需要描摹的動物或植物圖片,請小朋友在黑板上現場描繪,雖然這些形象不一定準確,但是小朋友自己參與,對自然界一些植物及小動物,像小熊、小猴子、小老虎等認識就更直觀形象。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趣味性教學能充分開發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將聽到的內容寫成故事,借此培養小朋友在課堂中的參與意識。為提高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和認知力,教師可以鼓勵小朋友在作業本上寫下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尤其適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鼓勵小學生積極寫作,通過作文表達自己對萬事萬物的感受,例如保護大自然為主題的作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如果氣候變暖,所有積雪都融化了,小動物去哪里冬眠的問題。”教師要順勢進行引導,教給小學生環保及熱愛動物的知識和理念。
三、結語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足夠的興趣,才能使他們在課堂里學到相應的知識,打好學科知識基礎,提高學科素養。趣味性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可以激發小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熱情和潛力,同時還能激發他們其他方面的潛質,比如畫畫、寫作、舞蹈及想象力。最關鍵的是能夠提高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和記憶力,以及對相關事物的聯想力和反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周雅.趣味性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
[2]羅麗萍.融“趣味性”教學于小學音樂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
[3]孫雷. 趣味性教學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用[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