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德洪
摘 要: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家庭、職業和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強調要講道德,其中師德屬于教師的職業道德。新時代師德建設既是社會的要求,也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對自身的內在要求,應落實到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做到入腦、入心。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道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關鍵詞:新時代;師德觀;自我修養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直接承擔者,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培養高素質的一流教師,應該成為當下及未來教育領域的急迫任務。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強調要有師德、有師風的“好老師”。在經濟、文化、價值觀念多元化的今天,那種唯分數、唯文憑的傳統育人方式必須改變。教師作為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肩負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使命。要始終將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和根本保障,培養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為建設教育強國添磚加瓦。
一、新時代師德觀建設的內涵
(一)教師的精神追求——明道信道
傳道者自己要先明道、信道,才能傳道。在新時代,教師應明的“道”、信的“道”,理想信念作為精神上的“鈣”,是教師的精神力量和信仰所在。習近平總書記他指出:“一個優秀的老師……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币米陨淼睦硐胄拍钜龑W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以“筑夢人”的身份筑牢學生理想信念的根基,筑就學生的“中國夢”。
(二)教師的使命職責——業精善學
扎實的學識是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源頭活水。豐富的知識儲備、開闊的視野、深厚的教學功底、較高的科研能力和探究精神是教師扎實學識的集中體現。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如何裝滿給學生的“一碗水”,這是新時代對廣大教師知識素養提出的新課題。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新的知識、觀點不斷涌現,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課本之外的前沿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判斷、辯證思考的能力,成為學生喜愛和尊重的“好老師”。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給自己注入新鮮血液,讓自身的知識流動更新,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能力,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
(三)教師的道德要求——立德垂范
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是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而“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要求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榜樣,在言行舉止、生活作風、思想意識各個方面都要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教師要隨時檢視自身,不僅做到言語規范,舉止端莊,更要衣冠整齊,否則不能為人師表。教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是學生的品格錘煉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扣好廣大學生群體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
(四)教師的職業靈魂——敬業愛生
仁愛是教師道德要求中的靈魂。教師面向的對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需要用愛與信任引導、教育學生,成為學生的朋友。良好的師德是能從教師是否對職業和學生有所熱愛中體現出來的:一是對學生充滿仁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不求回報、不帶目的的愛,應該是學會尊重、理解、寬容、因材施教、以心換心、嚴慈相濟、一視同仁的“大愛”。只有公平的熱愛每一位學生,想學生之所想,讓愛滋潤每一位學生,才能真正使學生收獲自信與關懷,感受學習的樂趣與意義,實現教育民主,吸引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二是對教育事業的充滿熱情,對祖國、人民、對教育事業有極強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真正把教育當成事業,而非謀生的職業。熱愛教育的教師也會熱愛教育中所囊括的一切。從這個角度來看,熱愛學生與熱愛教師職業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畫上等號的。
二、新時代的師德師風建設
(一)引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標桿。
要積極引導教師學習,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書面文字入腦、入心,成為教師的精神追求,再轉化為教師的內心認同。一方面可以開展教師座談會、主題教育、專題演講會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教育活動,讓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線上媒體,對線下活動進行宣傳,擴大影響力和吸引力;還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進小文章中,讓教師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光是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教師參與到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來,把學習落實到實踐中去,才能提升師德建設的有效性。只有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教師的日常準則和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切實扎根在教師心中,真正融入師德建設中。
(二)加強以教師自我修養為目標的思想提升
針對教師的道德建設,教育部出臺了許多制度和條例來幫助教師養成良好的師德,如“六禁令”、“紅七條”、“一票否決制”等。這些制度對師德建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師德并不是僅憑制度的強制規范作用就夠建設起來的。教師的道德義務感和道德品質如何,會直接影響到師德建設的成效。只有讓教師將制度認同轉化為制度自覺,從內心意識到道德的重要性,才能自覺踐行道德要求,促進師德建設。要讓教師能自覺自愿遵循師德規范并加強師德建設,引導教師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發展、追求生命完整性與教師專業發展有機結合,把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識引導到個體價值覺醒的高度上,形成克服誘惑的道德意志。
(三)完善師德規范制度是新時代師德建設的外在保障
形成師德建設的外在保障,應從教師職業的入口關開始,就對教師嚴格要求,貫徹落實教師資格準入原則和各項相關政策,讓真正有職業理想、熱愛教育的人進入教師職業,要將“德”作為首要標準,可以建立教師誠信檔案。對于不同資歷教師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對于較為年輕的教師,應更側重于其思想表現和工作情況;對于較高資歷的教師,應更更加注重他們在學術科研上的規范和對學生的愛心、耐心,還應該提倡“以老帶新”,讓資深的老教師把優秀的傳統傳承給新人。以此敦促教師提高自我修養,克服師德失范行為,培養良好的師德。同時,對存在師德失范現象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制”;還可以用創新激勵方式,促進教師在道德精神方面的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