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時代 中職學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基金項目: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年度課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中職德育課堂的研究(201811648)。
作者簡介:呂莎,廣州市司法職業學校,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97
由于中職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尚且較小,其心智發育有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中職教育而言無疑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環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能讓中職院校學生擁有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可以說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從微觀層面而言起到塑造學生思想行為觀念的作用,從宏觀層面決定了人才培育的質量、社會與國家的穩定長遠發展。當前的中職學生大多已經是“00后”,他們是伴隨著網絡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受到巨大影響,這批新生代學生的思想特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他們具有更強的信息搜集、信息接受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但與此同時也更容易收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由于社會、學校、個人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中職學生未能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導致他們的人生態度、思想觀念也比較消極,對于自我發展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劃。因此,新時代下的新背景,對于中職思政教育工作而言不僅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我們的思政教育也必須隨之進一步的發展完善。目前國內對于新生代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起步較晚,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遇了極大的挑戰。面對這些新時代下的新背景,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做到與時俱進,就必須要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同時抓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核,結合“00后”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實際個性特征、認知能力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不斷通過努力學習自我提升,同時幫助其更好地認識到自己對于這個社會的價值,從而嚴格要求自己,指引著自己在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關心國家的一點一滴,利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努力成為一名技術性人才,為祖國的進步添磚添瓦。這也能夠基于如今的新時期復雜的時代背景下,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實效以及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行積累豐富的經驗。
(一)教育內容落后,未能激發學生認同感與精神共鳴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職學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迎來了許多有益的積極因素,但與此同時所需面對的挑戰也不少。首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這也使得其教育內容相對比較枯燥。而不少學生之所以選擇中職學校,其根本訴求是能夠掌握一項謀生技能,帶著這樣的學習目標而來,勢必也導致部分學生存在一種錯誤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學習對其是無意義的,會耽誤其進行技能學習的時間,他們在思想上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非常有限,因此更難要求其能夠主動進行學習。其次,作為青年群體的組成部分,中職學生同樣傾向于追求新鮮事物。智能設備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電腦等設備也成為中職學生生活、學習的必需品,運用智能設備,及時有效獲取新鮮、獵奇的資訊信息,這對于中職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而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許多內容則被常常會被其視作“老舊事物”,尤其是以往教材中老生常談的那些教育素材,很難引起當代學生的興趣,部分學生甚至會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排斥心理。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當前所使用的教育內容較為陳舊、落后,教育工作的開展嚴重缺乏實效性。最后,大部分中職學校采取單一的程序化教育形式設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容,這種所謂“權威”的姿態將思想政治教育同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拉得更遠,生硬的傳播方式、僵化的思想理念、乏味單調的課堂語言,使得學生對于思政課能逃則逃,根本無法產生認同感與精神上的共鳴。
(二)教育方式單一,對學生思想指導意義不大
現階段,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形式除了課上的知識講授之外,多以聽匯報、推薦閱讀相關書籍為主。反觀類似社團活動這樣為大部分學生所青睞的活動形式學校卻大多未曾加以利用。因此,以上單一的教育途徑很難收到學生積極的反饋。例如在向學生傳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內容后,大多會布置學生完成一篇聽后感、讀后感、觀后感。然而,在當前互聯網普及的情況下,學生普遍采取網上搜集資料的方式,略加整合就得到一篇篇“聽后感”“讀后感”“觀后感”,很難對其真正內涵進行深入了解。因此,這些所謂的思想匯報并非學生自身感受與想法的表達,僅僅作為一種任務、一種作業,很難有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作用。在中職思政課堂中,由于反饋機制缺乏科學性、合理性,評價方法單一且有效性不足,導致這門課程的開展往往流于形式,也就使其實效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增長與加強。
在十九大報告當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同時指出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言,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應當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學生的發展成長作為工作中心,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教學質量。具體而言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構建起新時代中職學生所真正期待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確立科學的思政教育目標,系統設置思政課程體系
基于教育目標設置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應切合實際,符合科學性、系統性、階段性特點。根據中職學生的具體學習階段設置相對應的思政教育課程。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其正處于過渡期,思想與行為模式具有不確定性,價值觀念的形成還不穩固,此時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以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為基礎目標;二年級的學生往往已經養成了自身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生活漸趨穩定,此時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不良習慣和不良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文化教育要將對學生開拓精神、堅強意志力的培養作為主要目標,以免學生的發展道路走向偏差;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即將進入社會,各式各樣的難題與挑戰接踵而來,此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提升學生抗壓能力為目標導向,引導學生正確樹立職業觀念。
(二)優化教師團隊,創新教育理念
首先,學校應該注重全面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養必須要過硬,這樣才能在社會上各種復雜的言論、思潮中能夠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觀念與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與價值觀等,從而能夠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榜樣示范。學校一方面可以組織教師的教育培訓,另一方面也可以組織一些非正式交流研討會。其次,教師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做好榜樣。積極學習和運用互聯網所帶來的便利,將互聯網作為自我學習提升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再次,學校及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嚴格以學生為中心,尤其是尊重00后的個性特征,他們能夠接受理性的引導教育但不愿意為權威所壓制,這就要求老師要主動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通過添加他們的微信、QQ等從而與他們進行更加平等深入的交流,潛移默化地宣揚正確的政治觀念、價值觀與人生觀等,并為他們答疑解惑。
(三)革新教育載體,豐富教育方式與內容
在教育方面,學校應該摒棄傳統陳舊的教育方法、內容等,而要對學生的實際思想行為高度關注,將政治思想教育充分融入他們的生活,而不是僅僅只單向灌輸講授理論知識。學校要將正確的教學方式向教師進行普及,對教師的教學成果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也采取創新的評價模式,而非原來僅僅只以一兩次分數來決定。
作為教師,也需要以實效性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而非只是處于單向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可以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再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糾正,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學校還應該多組織一些校內和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進行社區服務,參觀紅色革命景點等,感染學生的情操,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
其次,傳統思政教育主要以教材知識為主,缺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以“填鴨式”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忽視學生個人興趣。很多教育內容是狹窄、過時的,但當前我們所處的這個網絡時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革新成為可能。智能設備、多媒體平臺使得信息傳播體現出顯著的便捷性、互助性等特點。運用多媒體載體,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呈現,吸引學生們觀看思考的興趣。
新媒體平臺作為中職思想政治教育一項重要載體,能夠對教育形式進行極大豐富。中職思政教育應當努力占取這一新陣地。一方面,對于網上各種魚龍混雜的思潮言論,教師要努力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能夠不為一些落后反動言論所影響。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增強,吸引學生主動接受思想教育,讓預期的教育目標得到完成,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在當前這樣一個新時代的背景下,中職院校必須更加重視“00后”學生的思想狀況,著力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理想與信念,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整理力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構建更為多元的教學體系,充分尊重“00后”中職學生的獨有特點,根據其發展的實際需要設置課程,從而為其健康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馬歡歡.基于信息化教育環境下的中學思政課堂創新教育[A].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8.
[2]張凡,周寶冬.思政教育融入中職語文課程的策略研究[A].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C].2019.
[3]何繼東.微時代中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5).
[4]楊成群.基于職業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12).
[5]謝郁.略論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9).
[6]王亞飛.淺談中職學校學生德育教育與感恩教育的現狀和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7(33).